APP下载

环球远征 逐梦深蓝

2015-02-06黄巧雯

户外探险 2015年1期
关键词:帆船赛克利水手

黄巧雯

环球航海归来,宋坤成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吉祥物—在2015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官方形象广告上,宋坤有棱有角、标致的脸被设计分为左右两边,左边,身着常服,肤色稍浅;右边是被克利伯镀过金的—红色水手服、荧光绿的帽子、更深的肤色,泡在风浪里,就像第二重惊险却梦幻的人生。

一份兼职生出的航海梦

青岛姑娘宋坤打小就对帆船不陌生,但是第一次正儿八经接触还是源于大学时的一份兼职。大学时,宋坤主修日语,大三假期,一位朋友找来:“我们这里正在做帆船青少年培训营,请了个日本老师,你来兼职翻译吧。”

一个假期后,宋坤爱上了帆船,毕业后留下开始做帆船的青少年培训。有趣又爱笑的她是训练营里的香饽饽,“Vicky今天在吗?我要上她的课!”想起小孩开着小帆船像小鸭子一样“突突突”离岸起航的场景,宋坤脸上还会泛起被萌坏了的表情。

之后,阴差阳错地,宋坤开始做帆船赛事的体育解说和现场主持人,2011年,美洲杯中国之队在海里厮杀之时,宋坤就在后场解说得心潮起伏,“心痒难耐”。在航海圈待了五六年后,玩够了小帆船的宋坤生出了更大的梦想—“能不能去更远的地方,能不能日夜不停地航行,去到太阳的另一边”。

宋坤启动了天蝎座的超强执行力,马不停蹄地争取赞助商、地方和媒体的支持,最后继成为2011~2012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第八航段的媒体船员后,顺利得到了2013~2014全部航段的参赛名额。为了这个机遇,宋坤押上了自己全部的积淀和运气。

“在过山车上吃喝拉撒”

2013年9月1日,宋坤爬上23米高的桅杆,配合升起主帆,这支20人的“青岛号”船队就此从英国泰晤士河起航。在314天的航行中,他们经巴西里约热内卢、一路南下跨越西太平洋,到南非开普敦,再跨越最风高浪急的南大洋到澳大利亚西海岸,停靠悉尼、布里斯班,再北上经太平洋到达新加坡,再从新加坡跨越赤道北上,到达中国青岛,然后经牙买加、纽约,第三次跨越大西洋经北爱尔兰的德里、荷兰,最后返回英国。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跨四季跨时区的环球旅行,更是一次需要在“过山车上吃喝拉撒”的海上长征。

“青岛号长约21米,除了船长,我们20个船员分成两个班组,白天六小时一换,晚上四小时一换,轮流在10个床铺上休息。床板也就半米宽,每天睡前要把自己用被子捆紧,但是还是经常从床板颠到空中,再‘啪地摔到床上或地下……因为每天要有半小时吃早餐时间、再提前半小时叫醒,在航行期间,我们的睡眠时间往往只有颠簸的三个小时。”

除了睡眠不足,吃、喝也是一大拦路虎。“我们的厨房不到两平方米,大家轮流做饭,吃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每隔四十多天靠岸时一次性采购的,因此只有出发的头几天可以吃到新鲜的食物,胡萝卜洋葱土豆是我们惟一放得住的蔬菜,然后就是意大利面”,顿了一下,宋坤像个小女生似的表达了对意大利面的恨意:“这辈子我都不要再吃意大利面啦!”

在船上,所有船员的生存条件都被压缩到极简。“四季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就装在小小的壁仓里”;“三四天洗一次脸,还有过最长四周不洗澡的纪录”;“在没有门只有拉锁的卫生间里颠簸上厕所,每冲一次需要抽拉50次水泵”……

宋坤说:“曾经我也是宁愿苦死也不愿丑死的女青年,但是在船上,我的底线就剩下活着,能温暖又干燥地活着简直就是天大的幸福。”跟生活的不便比起来,狂风大浪才是生存最本质的威胁。

“在过南大洋的时候,船长第一次要求‘全员上甲板,听到指令的时候,我的汗毛都立起来了,当时我们的前帆整个被风浪撕裂成两半。”雨声不是像肥肉放在油锅里煎,就是浪打浪的声音,“风浪最大的一次,水就像洪水一样,船就在几十米高的浪里,速度高达每小时20节,不要说控制船,能保证船不出问题都很难,人要是被冲下船,五分钟就什么都找不到了。”

宋坤拍摄的一段视频记录了一次排山倒海的袭击,船几乎是45度倾斜着航行的,水手垂直站立于桅杆上,一个数十米高的浪袭来,整艘船都泡入了海里,五秒之后,浪从甲板上消退,死死拽住救生绳的水手才重新出现在日头之下。

因为这些难以预计的变数带来的伤病,原定三个环球航海的女水手,最后只剩下宋坤一个,她与另外五名男水手成了“青岛号”上坚持到底的勇士。

克利伯史上第一位中国女值班长

从申请这个名额开始,宋坤的目标就不仅仅是跑完全程。

“登船的时候,我跟自己说,我不只要做一名船员,还要把自己当成船长去学习,所以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我要做值班长。”

每艘船有两个班组,每个班组选一个值班长(watch leader)。因为船长是不会换的,所以值班长就是一个船员所能获得的最大的信任。对这件事,宋坤清楚地知道难度有多大,“整个克利伯帆船赛中,女性值班长就是凤毛麟角。因为女船员很少,而且工作能干得很好、被提升为值班长去管那些船员,难度很大。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母语还不是英文,这个难度就更高了。”

这是一个路遥知马力的过程。宋坤从普通船员做起,压舷、前甲板、掌舵,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别人,“比如别人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告诉他这里应该打什么结,教他打,风特别大的时候,有的人掌不了舵就去帮忙,慢慢大家就会知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你有行动力去帮助和带动别人,这个时候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到了第五赛段(每个赛段近两个月时长),宋坤第一次被评为了值班长。

但是,值班长本身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比如换帆,与普通船员只用服从命令做好一个细节不同,值班长要去最湿最苦的前甲板换帆,还需要下达清楚的指令—谁送帆、谁接帆、掌舵的水手要怎么配合、帆又是以什么方式来升(先降再升还是先升再降等),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精准的决策,清晰的表达,还需要足够的激情来带动船员。

与男值班长不同,女值班长还需要同时克服生理痛引发的不适。

“你可以想像在船颠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你明明只想一屁股坐穿四个小时后下甲板换卫生巾,但是船长跟你说,换个帆吧,你是值班长……”

“有一次,我和一名女水手及几名男水手去前甲板换帆,突然一个大浪过来,救生衣‘嘭一声膨胀打开,再一个浪过来,你感觉整个人都被抛到了半空,踩不着地,四周都是水,湿了个通透,回来的时候还要招呼大家‘哈哈哈,赶紧拍照,这个机会很难得啊!”

宋坤说,无论是做普通船员,还是值班长,自己的心态都要积极,学会苦中作乐,带动大家的热情。

“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如果这个时候我做不好,大家不会说是你Vicky做得不好,他们会觉得是中国人不好。而且‘青岛号只有我一个环球的中国船员,其他大部分都是阶段性的船员,我作为一个老船员,做不好真的是给中国人丢脸。所以我就想我一定要做一个特别好的中国人。我希望大家跟我说,你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人的看法—非常优秀,非常热心,非常有亲和力,有哲学有底蕴,我要通过我让大家看到中国的好。”

宋坤显然做到了。因为到了第八个航段,也是最后一个航段,她再次被任命为值班长,同时也是“青岛号”上最受欢迎的船员。

“请把我定义为航海人”

如今告别克利伯已经五个月,宋坤终于过上了在船上梦寐以求的天堂一般的日子—一觉能睡八小时,还是在踏踏实实安稳的被窝里;想洗热水澡就洗热水澡;还可以干干爽爽地晒太阳、吃蔬菜,还有再也不用吃意大利面!

如今,她奔忙于各地分享环球航海的故事,“我觉得航海是我的事业,无论说我是作为船员去航海、去比赛,还是作为媒体人向大家传播航海的文化,都是事业的一部分,无论我是去讲解比赛、还是传播航海文化,我都希望大家先把我定义为一个航海人或者是一个水手。”

对于更远的未来,她打算和在克利伯中认识的澳洲华人男友一起去考取英国皇家游艇协会(RYA)远航船长的证书,成为一名女船长。

因为她已经不满足于只做船员了,“做过的事就没有再做一遍的必要了,但是如果能以船长的身份再去远航,那就是不同的挑战了”。

无论是面对采访还是在分享会现场,宋坤一直都保持着爽朗的笑声和轻松的调侃状态,很轻易地就能让人觉得她是“全能无畏”的女汉子。

然而,在一次分享会现场,有个小女孩问宋坤:“你在船上会哭吗?”

这个问题像一根小小的羽毛,揭开了宋坤不同以往的温柔。她俯下身,用银铃一般的声音跟她说:“会啊,但是当你哭完,擦干眼泪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更坚强的人。”

猜你喜欢

帆船赛克利水手
小水手的歌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职业航海家们的“奥运会”
幸运的水手
“通州湾杯”帆船赛启航,带着支付宝出海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