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鲨鱼峰上的星空

2015-02-06古古

户外探险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沟攀登者顶峰

古古

第一次看到大沟里的岩石群峰,是从长坪沟倒沟山西峰的山肩上。那是2008年,当我们从长坪沟尽头的倒沟山东壁攀登到山肩上时,看到了山的另一面—双桥沟,让我更为惊讶和激动的是,就在倒沟山西壁下,一条隐藏在双桥沟主沟背面的山谷一览无遗,众多岩石山峰围绕在山谷周围,对于一个攀登者来说这些山峰无异于上天恩赐的礼物,这就是大沟。后来再去,特意向当地人了解关于大沟的情况,才知道日本攀登者其实早已发现并开始攀登大沟里的大岩壁角峰,几乎每年都会有日本攀登队来这里。去年在沟里碰到一位日本攀登老者,他说每年来大沟已经差不多10年了。自从看到大沟周围的众多岩石角峰后,心里便一直惦记上了。2012年攀登了布达拉峰,2013年攀登了白海子的一些岩石路线,而2014年初,我计划去大沟里挑选一座山峰以便可以暂时了却这些年的惦念。

锁定鲨鱼鳍

2014年1月在双桥沟攀冰时,用了一天去大沟进行了侦察,同时为夏天的大岩壁攀登选择目标。大沟接近性还比较不错,爬上一个草坡就来到沟口,往沟里望去,一座座相对独立的岩石角峰相继映入眼帘,其中一座特别醒目和出众,锥形山体,整齐的花岗岩,直插入天空的尖尖峰顶,让人过目难忘。当时心中暗想,今年夏季的大岩壁攀登就是它了!大沟并不是很长,但周围估计有近10座岩石角峰环绕,大多数的岩石路线至少都超过400米,是进行大岩壁攀登的绝佳区域。基本确定目标后,开始做关于这些山峰信息的搜集,才发现虽然这个区域已有日本攀登者进行过不少攀登,但信息却非常有限,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报告和路线信息,估计是他们没有分享到网络上。我着重寻找了关于那座让人过目不忘的陡峭山峰的信息,在相关的地图上只有一个标高:海拔5086米,在行政区划上和当地都没有一个通用的名称。不过却找到了中国攀登者何川和搭档在2010年的一次尝试攀登的报告,那次攀登应该是中国攀登者首次攀登此峰,可惜未到达顶峰,不过他们却给了这座山峰一个非常形象而霸气的名字:鲨鱼峰—因为它的山形酷似鲨鱼在海面游弋时背上笔直的背鳍,矗立在海面,直指天空。虽然只有很少的攀登信息,但这样的未知却也更增加了攀登的挑战性和探索的乐趣,实际上攀登者更希望攀登一些无人涉足的更原始的山峰。

在双桥沟攀登大岩壁路线,最好的时间段是从8月中旬到9月底之间,一旦进入10月,山上就有下雪的可能。我的搭档是北京的阿东和柳州的苏峰,我们认识多年且在一起攀岩很多次。我们计划8月中旬进行鲨鱼峰的攀登,但2014年的气候却有些反常,我一直通过天气预报以及和双桥沟里当地居民的沟通关注着天气,一直很不好,雨量较往年多了不少,天气的原因推迟了我们攀登的计划。9月中旬天气才逐渐转好,雨量有所减少,开始有晴天出现。9月12日,我们从不同的城市聚到成都,13日我们进入双桥沟,期待已久的攀登即将开始。

适应攀登

从攆鱼坝景区栈道开始,爬上一个高差一百多米的草坡就开始进沟,顺着沟里的小河,穿过一片原始森林和一片乱石地形之后就到达大本营了,大约要徒步四个小时,海拔上升约500米。一座座山峰环绕在营地周围,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有很多攀登选择。大本营在海拔4000米左右,按照惯例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能有更好的状态进行目标山峰的攀登,我们需要先做一些高海拔适应性攀登,了解这里的岩石状况,为之后的攀登做好准备。通过观察,对比从营地到岩壁起攀点的接近地形,位于营地东南方的一个小山头成为了我们适应性攀登的选择。这座小山峰不高,接近性估计是周围最好的了,离营地也比较近。

14日,开始攀登这座小山峰。按照计划,适应性攀登是比较放松的,以适应海拔和这里的岩石为目的,只进行一天的攀登,当天必须回到大本营休息、恢复。虽说是最容易接近的一座山峰,但因为海拔较高,所以从大本营徒步到岩壁根部还是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天气非常给力,这让我们的攀登也比较放松。第一天我们三个人只攀登了两段大约80米,然后固定了绳子在线路上就撤回了营地,准备第二天回来继续攀登。

第二天,也就是9月15日,同样是一个好天气,这天的攀登时间比前一天长了不少,不过我们也到达了小山峰的顶部,完成了整条路线。我们给路线起名叫“劲得嘿吻”,这是一个方言的口头禅,是一句抒发情绪的感叹语。我们在攀登时,大家都在一直念叨它,很自然路线的名字也用到了它。线路长度约270米,高差约200米,难度5.10c/d。回到营地已经比较晚了,不过明天就是休息日,需要好好恢复放松一下。

9月16日,休息日,还是好天气!睡个懒觉,晾晒装备,给自己做一顿大餐。不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必须做:观察目标山峰,分析地形,选择合适的攀登路线,制定攀登计划。鲨鱼峰朝向大沟的这一边基本上有两个面,西南面和西北面,趁着好天气的休息日,用望远镜比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两个面的情况。西北面的山形相对较缓,是一个很长的“slab”地形,接近顶峰的时候可以连接上裂缝地形;西南面的山形从中间部位开始变得比较陡峭,接近顶峰时更为陡峭,几乎垂直,但整个面上的裂缝系统比较发达,对攀登路线的选择比较多。地形多样,从攀爬角度来看更容易设置保护,攀登更有乐趣和挑战性。因此,西南面无疑将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日照时间的差异,高海拔大岩壁的攀登如果能在阳光下进行会相对舒适很多,西南面的日照持续时间远远长于西北面。

好天气坏天气

9月17日,从前一天的夜里居然开始下小雨,雾气弥漫整个山谷,原本计划开始的攀登不得不往后推迟,至于推迟几天,只能等老天来决定了。18日几乎一整天的小雨后,蓝天白云又重回大沟。攀登第一天,为了能比较稳健地实现攀登目标,第一天的计划是运输装备和攀登到尽可能高的高度,然后回到大本营做比较好的休息。这样计划是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应对最艰难的攀登。鲨鱼峰的接近性也算不错,虽然距离比之前攀登的小山峰稍长一些,但一直都有牦牛踏出的小路,因此还算比较好走。从大本营到岩壁根部,海拔高度上升四百多米,加上运输攀登的装备,又是一次高海拔的适应徒步。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三人陆续到达岩壁根部,苏峰的适应显然不是很好,有一些高反,这让他对之后的攀登有些担忧,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我们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起攀点,跟之前观察后计划的路线很吻合,也很适合将运输上来的装备暂时储存在那里。攀登了两段,大约120米,固定了攀登绳,我们在天黑前回到营地。晚饭后苏峰作出了决定:考虑到之前适应攀登时的状态,和今天徒步及攀登时的感觉,他决定放弃鲨鱼峰的攀登,但可以协助我们再运输一些装备到起攀点后下撤离开。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以后还能一起进行大岩壁攀登。

9月19日又开始下雨,而且比之前大了不少,这可不是好兆头,我们心里都有点惴惴不安,但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等待。攀登受天气影响非常大,这是我们不能左右的。还有一支法国队伍也在大沟攀登,他们刚进来两天,这天他们选择下撤到双桥沟去等待好天气。夜里雨就停了,20日早晨,我们迎来一个非常棒的攀登天气,只有一天的等待,我们已经非常幸运。

我和阿东在天亮后才开始准备,一小时后,我俩徒步前往攀登起点。开始攀登时已经快上午10点,用之前固定好的攀登绳很快回到了路线上之前到达的最高点,接下来要继续向上攀登,探索未知。前方的地形并不很陡峭,坡度没有超过80度,为了提高效率,我们采用了行进间保护的攀登方式,这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还未到中午,我们就已经攀登到路线差不多一半的高度,接下来的地形开始变得陡峭,岩壁的坡度逐渐接近垂直。岩壁上的裂缝比较多,阿东选择了沿着一个夹角裂缝往上攀登。这条裂缝看起来很有可攀性,只是有一些水从岩壁的裂缝中渗出来,给攀登增加了一些难度。可当我攀登到稍微高一点时,才发现不止是渗出来一点水那么简单,裂缝的很多部分都被泥土填满,这样为保护点的设置带来了不少麻烦。要在裂缝中设置保护点,必须先清理掉缝中的泥土,然后才能使用裂缝,这让我们的效率大大降低,因为不得不采用aid climbing 的方式攀登。

夜雾星空

天气很好,温暖的阳光一直照耀着我们,我们逐渐离顶峰越来越近。下午6点,我们几乎要攀登到顶了,估计离顶峰还有一个绳距,我们刚好到达了一个面积虽然不大,但非常平整的平台。不能再继续了,光线逐渐暗了下来,我们必须在平台上露营。设置好保护站,把自己连在保护站上,穿上所有衣服,羽绒服、冲锋衣,把绳子铺在平台上,我和阿东紧挨着坐在绳子上,把已经腾空的背包套在腿上,开始晚餐。为了尽量轻装攀登,我们没有带睡袋、炉头、气罐和锅之类的露营装备,所以所谓的晚餐就是一些糖果,再喝一些水。夜里的天气很晴朗,但由于气温下降,山谷里凝结了不少雾气,透过缥缈的夜雾,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接下来的时间是比较痛苦的煎熬,虽然穿上了所有衣物,却还是抵御不了山上的寒冷,我们不得不背靠背相互取暖,坐在绳子上迷迷糊糊地打盹儿。时间仿佛在此时停滞了一般,一个小时也感觉非常漫长,不停地看表,却依旧离天亮遥遥无期。

9月21日,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就醒了,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能睡着。气温依然很低,我们俩的身体都被冻得僵硬,因为离顶峰已经非常接近,我俩决定等太阳温暖身体之后再开始攀登。10点左右,我们吃了一些能量棒后开始攀登,虽然离顶峰只有差不多60米的距离,但却是非常陡峭的部分,几乎垂直的岩壁上,裂缝越来越细,有的地方只能敲进半颗岩锥。最后的这段距离我们分成了两个绳距,耗费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完成。

在顶峰短暂停留后,我们开始下撤。下撤的路线几乎与上攀的路线一致,下降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下降锚点,至少有两支攀登队伍从此路线下撤过。傍晚7点左右,我们回到地面。

我们在峰顶发现了一个保护站,从使用的装备和辅绳已经风吹日晒到近乎白色的程度上判断,多年以前应该就有攀登者到达过顶峰,但无从知晓是哪个国家的攀登者,因为没有找到任何登顶报告。但我们应该是中国第一支登顶的队伍,之前没有中国攀登者登顶的记录。而由于我们在约5000米的平台上露营时,寒冷的雾气弥漫在周围,但透过稍微消散的夜雾却能看见繁星璀璨的夜空,预示着第二天的好天气。所以,我们给这条路线起名为“夜雾星空”。

猜你喜欢

大沟攀登者顶峰
致敬创新的攀登者
织金县大沟村:40年的“断头路”修通了
江善明
北凌绝顶:《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王秋杨 路在顶峰
屹立于顶峰的4K HDR家用投影王者Sony(索尼)VPL-VW5000ES
兵地融合谱新篇
FoxO1-DNA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