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洁癖:强迫症的两大“分身”
2015-02-05蒋婷
蒋婷
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个人癖好”,例如有些老年人不舍得扔掉旧物,有些人一天可能要擦两三次窗户。这些不断重复的行为,很可能是患有强迫症的重要“信号”,即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囤积狂”:什么都不舍得扔,只求心理安慰
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不论是小摆件、旧报纸还是麻布条,哪怕已有十余年没用过,但仍然坚信它总会用得上,因此迟迟舍不得扔掉?如果确实有以上这种情况,或许你已经得了轻微的“旧物囤积症”,医学心理学称之为“囤积强迫症”。
“囤积强迫症”的典型表现就是过度购买或收集各种物品,并且什么都不舍得丢弃,而且往往会因此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囤积成瘾者通常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是因为,退休后收入和社会活动的减少,使他们易产生不安全感。再加上他们大多都经历过物资贫乏的年代,普遍有对物质匮乏的担忧,所以囤积物品在他们心中就等于是对心理空缺的一种填补。“囤积强迫症”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矫正,问题就可能会发展得更为严重,甚至在囤积加剧的情况下迅速进入中重度抑郁,藉此转化为严重的精神问题。
改善“囤积癖”心理,最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建议患者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缓解囤积癖好:1.将囤积的物品整理并归类,发现当中有用的部分,让自己觉得收集的东西有价值,而不是将囤积作为一种负担。2.家人应给予引导,不要排斥,可陪伴“囤积狂”一起整理,将这些东西转化为真正的收藏和爱好。3.根据内心缺失的内容制订目标,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盲目“囤积”;患者也可以多找亲友或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据悉,目前临床上对于“囤积强迫症”的患者,心理医生一般多采取认知行为的治疗手段,也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忍不住囤积物品的原因,教他们管理囤积物的方法,尤其要指导他们“学会放弃”。
“洁癖者”:把“干净”进行到底
日常生活中,有洁癖的人并不少见。但如果爱干净的程度过于严重,就可能是典型的强迫症症状之一——“洁癖强迫症”。
所谓“洁癖强迫症”是指太爱干净,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强迫症类型,临床上则具体表现为患者习惯于重复同样的清洁动作或者类似的操作5次乃至多次。例如,刚洗过手,却无法控制自己再次或者多次洗手,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会觉得手脏,或是觉得干净程度还没达到自己的标准。也有一些患者觉得自己刚刚的洗手行为不算数,至少要洗多次才干净等等。“洁癖强迫症”的行为表现在临床上比较多样化,比如有人是隔一段时间就爱洗手,有人是在碰过任何东西后都有洗手的冲动等。
这类人一定要认清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并作做出相应的“心理暗示”,就能加以纠正。具体的“心理暗示”包括:1.从内心接纳这一症状,将其看作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心里接纳了症状的存在,才是接纳了自我,焦虑感才会减轻。不过,接纳症状并非短期内就能见效,需要一个过程。2.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价值。当生活充实时,症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3.要暗示自我及时中断这种强迫的冲动和“心瘾”,开始可能会很难,也很痛苦,但慢慢就会过去。只要坚持住,你会觉得一次比一次容易,一次比一次轻松,直到症状消失。4.坚持深呼吸练习。把自己想象成一片羽毛,躺在腹部的顶端,随着呼吸的运动,人也会上下起伏。这样想象几分钟,直到你的呼吸变得缓慢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