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探究
2015-02-05西安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王 蓓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探究
●西安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王 蓓
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控制的有效方法,审计质量的优劣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但由于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需求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提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以确认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既定流程,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等。内部审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对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重视,着力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使企业的管理、运营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就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新时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实需求
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我国《审计法》自通过以来已走过了十余个年头,审计层面的法治建设还未停止,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二是由于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尚未形成体系,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国家审计工作的不断强化,使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思想层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在执行层面也应有所行动,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带来了诸多机会,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将内部审计置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少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使部分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将国家审计的相关规定套用到企业中,未能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符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度层面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致使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出现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不够明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不够清楚,内部审计的证据、意见不够充足,最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二)审计过程控制不到位。审计过程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按照以往的工作习惯和流程开展审计工作,并没有具体分析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对审计的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导致审计的结果与预期相去甚远。加之在审计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管,审计过程中信息的流转严重滞后,使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信息与实际产生偏差,给后续的分析、论证工作带来困难。此外,由于审计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审计的方法不够先进,导致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大打折扣,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多数企业的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充当。财务和审计虽然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却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专业。财务人员转做审计工作,一是对审计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降低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二是对审计工作缺乏经验,无法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的审计人员,对审计专业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足,无法开展专业的审计工作,难以驾驭现代化的审计工具,大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一些审计人员存在思想道德问题,在工作中利用职权之便牟取个人利益,成为审计队伍中的蛀虫,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1.理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追根探源,其本质是对委托方赋予责任的履行。企业的管理、决策方委托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也可以换言为审计部门对委托方赋予责任履行程度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欲将委托责任履行好,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基础。只有审计工作在独立、中立的情况下开展,才能免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对企业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如实地揭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得到真实、可信的审计结果。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开展,是说审计工作与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皆处于没有交集、互不干扰的位置,且审计的职能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职能不交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单独划出的人员和经费,这便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所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应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较高的领导层次,这样内部审计才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现代企业的领导层次中,董事会处于领导层次的最顶端,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所以,将审计部门设置在董事会下是比较合理的。如此一来,企业内部审计便可免受企业其他领导层次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探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总之,在现代企业领导层次逐渐推广的背景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理顺,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是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现审计职能的一计良策。
2.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得好坏,应有一套完善、规范的质量体系来衡量,这样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约束,审计质量的控制才能目标明确。因此,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必由之路。
首先,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合国家和企业两者之力方可完成。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体系制定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体系落实的前提,这样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才会行之有效。其次,质量规范体系应涉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既要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制度层面的管理,又要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行业规范,而且还要使审计工作监督、评价、考核等环节得到有效约束。最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中应涵盖管理、实务、审计程序、实体控制等诸多方面的标准,这样才能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准绳。同时,还应强化内部审计质量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度,使体系中的标准和要求得到落实。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过程控制
1.重视立项调研。调研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前提,如果没有调研环节,或是调研不深入,则在审计项目实施伊始,便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有可能会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项目失之交臂,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立项前,应开展审计调研工作,对审计项目的规模、重点、对象等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我国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解,对企业管理层的需求进行分析,经由这些分析、调研之后,形成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使其成为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2.科学编制计划。在立项调研后,应根据调研的成果编制审计计划,这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应从整个市场大环境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小环境落脚。既应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应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相呼应,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地制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计划,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审计结果,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3.强化实施监控。审计计划制定后,要依据计划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这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如果一个审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环节处于失控状态,则审计的效果一定不甚理想。内部审计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首先应调集相关人员组成审计小组,组内人员应暂时脱离企业管理的其他事务,以确保审计工作独立、有效,而后对审计工作的内容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的对象,掌握审计的范围,而后便是将审计的计划付诸行动,最后就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现场查证。审计质量控制的另一关键环节就是审计工作底稿,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上述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审计人员是审计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组织实施是审计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才会切实提高。
4.精心编制报告。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工作底稿质量的优劣,并不能使审计报告的质量产生相同的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审计报告的编制也蕴含一些方法和技巧。比较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区别在于:审计工作的底稿专业性较强,非审计从业人员看到了会难以理解;而审计报告是基于工作底稿产生,是工作底稿的总结和升华,要言简意赅地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高度概括,并且包含工作底稿的所有内容,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即使非审计从业人员看了也能理解一二。要实现上述目标,审计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5.强化整改跟踪。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了解当前面临着哪些潜在的风险,使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虽然整改的工作是由企业来完成,但审计部门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整改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现场整改,即在发现问题时,便立即响应,将问题解决于无形;另一种是事后整改,即在审计时,由于整改内容或对象等原因的限制,无法在现场进行整改,便在日后进行整改,直至问题全部解决。无论是现场整改还是事后整改,审计单位都应担负起督促的职能,促使企业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为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做好收尾工作。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1.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在企业运营体制不断调整的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也在随之变化,更多的内容纳入了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愈加提升,这对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内部审计便无法深入、全面地开展,而且审计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应从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着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要不断引入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要平衡内部审计队伍中的人才比例,擅长审计、财务、法律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都应具备,且比重应均衡,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及时调整,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基础要素,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是控制审计质量的前提和保障。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原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已无法胜任目前的审计工作,因此,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已刻不容缓,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武装审计人员的思想。审计人员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审计工作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并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检验,以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的技能。企业应定期组织审计专业的技能培训,在培训中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加强审计人员的交流。沟通是进步的桥梁,企业应组织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业中的优秀人才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汲取宝贵的审计经验,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贡献一己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提升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具体可以从构建审计管理体制、抓住审计工作重点、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将审计工作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白燕琴.2012.完善国内企业内部审计的若干建议[J].现代审计与经济,5。
2.付文姝.2011.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7。
3.高博、沈壮.201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J].商,9。
4.韩丹.2015.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3。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