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解读中国梦的四个维度
2015-02-05景俊海
景俊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我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四个全面”与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内在的根本的联系。以中国梦为主线深刻理解并宣传阐释好“四个全面”,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什么是奋斗目标?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来看,奋斗目标一般分为最终奋斗目标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等等。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战略目标,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宏伟目标,是中国走向辉煌未来的战略目标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进步的角度,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到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何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在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则中,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中国梦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等方面与美国梦等其他各国的梦想有着重大区别,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植于东方文明体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战略奋斗目标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已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也得到各国政要和舆论的广泛认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
中国梦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台阶,我们的小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小康社会不是古代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也有别于《诗经》中描述的“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中的蕴意,其主要内涵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科学的界定,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中可以看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这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既紧密相连,又依次递进提升。十八大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既是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承接和提升,也奠定了实现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我们一定要蹄疾而步稳地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为什么要靠改革?因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国强民富的动力。改革是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自觉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对基本矛盾的科学抉择。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强大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探索。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精神、力量基础,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只有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我们传统社会的治理存在着法治与人治的实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治色彩至今不绝于耳,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法治案例层出不穷,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典型,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建立的基石。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无不追求法治,崇尚公平公正。虽然各国产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但都认同法治的重要。法治明确要求,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开辟康庄大道,引领中国进入发展新境界,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最坚实的法治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取得政权的重要法宝,还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前提,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前苏联共产党,信仰缺失,组织涣散,轰然倒塌,退出历史舞台。再看西方策划的颜色革命、主导的“阿拉伯之春”,无一不是针对各国执政党和政府发难的。党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净化党员干部队伍。越是面对艰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唯有从严“管”好党、“治”好自身,建成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