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线损控制研究
2015-02-04顾同江安金鹏吾斯曼江
顾同江 安金鹏 吾斯曼江
本文主要从电力系统中线损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减少线损的控制措施等方面,对于线损问题与降损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线损 计算
1 线损及线损率概述
理论线损是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之为技术线损,又可称为不可控损失管理线损,就是在电力营销的运作过程中,各种计量装置与表计的误差和人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又可称为可控损失统计线损又称为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它是根据购、售电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差值,即供电电量与售电量两者的差值,它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唯一依据。统计线损等于理论线损与管理线损之和。定额线损也称目标线损,它是电力企业为减少损失而努力争取的目标。
2 线损原因分析
2.1 线路损耗过高
(1)电网规划不合理,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使损耗升高;或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
(2)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线路长期轻载、空载或过负荷运行,不能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引起损耗升高。
(3)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原因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损耗升高。
(4)无功补偿不足或过补偿,致使无功穿越,影响了供电能力,使线路损耗升高。
2.2 变电主设备损耗过高
(1)高耗能主变压器不能及时更新改造。
(2)运行方式不科学,致使主变压器不能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造成主变过负荷运行或轻载运行。
(3)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无功穿越严重,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造成功率因数低,电压质量差,有功损耗增加。
(4)主设备老化,缺陷不及时消除等原因使介质损耗和瓷瓶、瓷套泄漏增大,导线接头设备线夹接触电阻增大,损耗增加。
2.3 配网损耗过高
(1)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引起损耗增加。
(2)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在偏离负荷中心。
(3)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
(4)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
(5)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损耗增加;因低压线路过长引起末段压降过高使损耗增加;接户线过细、过长,破损严重使损耗升高。
2.4 计量误差大
(1)电流互感器角误差不符合规定要求,精度不够。二次线截面过小,二次压降过大。(2)用电负荷小,计量设备容量大,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使计量误差增大。
2.5 另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计、错计现象严重。
(2)内部生活、生产用电无表计计量。
(3)对排灌、供热等季节性供电配变不能及时停运。
(4)计量设备不按周期检修、校验、轮换。
(5)用户违章用电、窃电。
3 解决方法
(1)成立降损小组,加强线损管理监督指导工作,加强日常表计维护管理和控制月末抄表周期管理,及时调整了部分大工业用户抄表周期,适时跟踪调查所属重大工业用户日均负荷启停情况,进一步加强月度关口电量预测,逐月分析查找线路线损率偏大波动原因,并相应的进行电量追退工作等措施落实,有效的控制了月度线损率波动。
(2)完善线损管理数据资源,把变电站和专用线路基本信息,线路编号,运行情况,电能表计及互感器信息,总表与套表关系情况,新增线路和表计运行情况,老旧线路和淘汰表计退役情况,做到心里明白,保证数据真实,管理理性。
(3)拟出整改方案,对线损较高的台区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所辖台区集表箱进行更换,选择节能型变压器,电能表均使用节能型电子表,表表加封,箱箱加锁。对运行中的电能表和互感器严格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校验,对运行异常计量装置认真查找原因,及时更换。对计量装置的安装、更换,按照供电所的统一要求,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杜绝未经校验和不合格产品流入电网更换高损耗的变压器,整改线路残旧老化,供电半径大的台区,减少变压器损耗和线路损耗,同时提高了供电质量。减少接点数量,降低接触电阻。由于电网中导体的连接数量较多,从而导致线损增加,这部分线损主要是与接触电阻有关,而导致接触电阻剧增的根本原因是施工技术差,因此,必须对连接处的施工技术加以重视,以此来确保导体接触紧密,降低接触电阻。 无功补偿。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功率因数可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和设备中的流通,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减少无功损耗可采取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人工无功补偿两种途径进行。
(4)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搞好输、配电线路维护。要尽可能做到供、用电设备同时检修试验,以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充分发挥电量采集系统功能,积极推广配网线路、大客户在线监测系统、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在线检测和用电信息发布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完善负荷管理远程工作站使用功能。在进行农网城网改造的同时,统一布置、合理规划;科学地建立电网,利用设备的最佳值。
(5)建立健全的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从而提高营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动性,确保营销人员在抄、核、收工作中准确无误和及时了解和掌握台区的线损波动情况,及时查找线损忽升忽降的原因,为线损的逐月、逐季等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保证。加强计量管理和用电检查工作。每年定期地对用电大户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定检和轮校,各抄、核、收人员对所管辖区的不合格和超期的电能表进行有计划地轮换。同时,用电检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用电检查和普查工作。根据线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线损分析、解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调整空载配变,提高设备利用率,及时砍伐线下树木,防止树枝碰线放电和影响安全供电。
参考文献
[1]牛霞.浅析电力系统线损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作者单位
新疆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