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精度磨床控制系统设计
2015-02-04肖剑
肖剑
根据内圆磨床的机械结构及高等级轴承内径的磨削要求,本文提出了新型高精度磨床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定位模块+手轮控制模块+伺服系统+触摸屏的控制方案,以实现编程输入、人机交互、自动化加工的控制方式,扩大加工能力,减少故障,提高效率,利用该方案控制的磨床实现了与数控系统相同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高精度磨床 PLC 定位模块 触摸屏 控制系统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机床性能及加工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精度磨床正向数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数控系统性能优劣、功能强弱则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高档型数控设备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成本投入高。近年来,运动控制技术得到了的高速发展,运动参数如运动速度、位移距离都可以使用脉冲进行控制,而PLC输入、读出、修改程序非常方便,因此,PLC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快速发展。当控制系统不太复杂,功能要求也不太繁多,用PLC进行运动控制可以代替成本较高的数控系统。本文通过研究开发新型高精度磨床控制系统,提出了中小孔内圆磨床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1 磨床控制动作
磨床的控制动作由主运动和辅助运动两种方式组成。磨削时主运动包括磨头高速旋转运动、工件旋转运动,辅助运动包括工件轴径向进给运动、磨头轴向往复运动、金刚笔修整运动等。磨头旋转方向判定条件:当人站在磨床操作面板的右边,向工件方向看,磨头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磨头旋转正方向判断原则:磨削火花向下;工件旋转方向则应该与磨头旋转方向相反。由于磨头宽度比待磨削表面长度窄,因此为了能够磨削全长,磨头在磨削过程中需要往复运行。图1为机床主运动示意图。
2 总体方案
从机床控制功能分析,机床的大部分控制为具有联锁功能的开关量控制,只有磨头轴向进给运动控制和工件径向进给运动控制为脉冲控制,因此采用PLC输入输出模块、定位模块及相配套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实现半闭环伺服控制系统。考虑磨头修整量会因磨头的新旧程度及磨削状况而随时调整,操作人员需很方便地选择机床的工作方式并能实时修改磨削参数,且能显示各种工作信息,因此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交流界面。考虑机械传动中的间隙问题,采用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与滚珠丝杠副连接,使旋转运动直接转换为工作台直线运动。
根据以上功能要求,确定采用三菱Q系列PLC及伺服运动系统控制磨床运动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3 伺服系统的选型
伺服电机在确定了电机系列和额定转速后,一般根据以下三个要素确定伺服电机具体型号:
(1)根据机床进给轴设计的最快进给速度,经过计算确定交流伺服电动机额定转速。
(2)选择合理的负载惯量比。若负载惯量比过小,电机过载能力差、启动力矩小,且伺服参数因为控制状态不稳定,调整起来很困难。
(3)连续特性(工作状态载荷扭矩)。为避免伺服电机频繁启动、制动造成过热现象,必须检测计算到它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机转矩的平均值,该值要小于电机额定转矩。
在选择的过程中,依次计算三要素来确定电机型号,如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不满足条件,则采取更换电机型号或提高电机容量等措施。
3.1 伺服电机的负载惯量的计算
伺服电机主要根据编码器分辨率高低、电机惯量的大小和电机额定转速快慢来进行区分,负载惯量分为旋转负载和直线移动负载,伺服电机应具有合适的负载惯量倍率。
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是配合系统的硬件设置,来满足机床的各种控制要求。并利用PLC编程软件编制程序的灵活多变性,来提高机床的控制功能。
用户根据加工工艺要求,通过操作触摸屏进入主菜单界面,选择某种工作方式。主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则会调用相应的顺序功能图程序块,该控制系统包括五个顺序功能图程序块,分别为:手动磨架循环程序块、手动进给程序块、砂轮连续修整程序块、自动运行程序块、紧急复位程序块,如图4-1所示。
5 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对如何使用PLC控制内圆磨床伺服运动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方案选取、系统设计、参数整定、系统调试及磨削试验,解决了以下关键技术:
(1)研究分析了高精密磨床工作特点及磨削工艺要求;
(2)选定了PLC、定位模块、触摸屏、伺服系统等部件的型号,完成硬件电气部分的设计;
(3)掌握了Q系列PLC、D/A模块、定位模块的参数设置和编程方法;
(4)掌握了三菱MR-J3-200B型伺服驱动器的信号特征、参数设置及连接方法;
(5)合理规划了PLC内部变量,充分利用基于PLC开发的控制系统拥有的参数开放化,部件模块化等优点,完成了系统软件的设计及优化;
(6)熟悉了高精度磨床的动作过程,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了加工精度;
(7)解决了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的整合问题;
(8)设计并调试了系统控制程序。
通过解决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以下目标:
(1)完成了高精度磨床预定的动作要求,实现了机床X、Y轴的半闭环控制;
(2)完成了触摸屏画面,实现了互动友好的人机对话功能;
(3)脉冲当量达到 0.1um/脉冲,重复定位精度满足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范侃.CIMT 2003无心、内圆磨床展品评述[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3(03):12-13.
[2]沙杰,蔡干,曹志中.中小孔磨削高精度内圆磨床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02):29-31.
[3]John Hutchinson.The business and safetylogic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J].Electrical Technology,2004(04):12-13.
[4]屈里强,数控轴承内圆磨床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4:28-29.
[5]蔡锦达,崔守祥.全数字式交流伺服驱动器在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2(01):27-28.
[6]高钟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76-177.
[7]王均杰.数控轴承内圆磨床进给伺服系统特性分析[D].河南:河南科技大学,2005:26-27.
[8] 余成波,胡新宇,赵勇.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