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2015-02-03范恒山
范恒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自2011年新一轮扶贫攻坚启动以来,贫困地区发展的步伐在中央和各地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举措推动下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这种挑战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第一个角度就是从现实看,伴随扶贫对象的规模增加和分布变广,扶贫空间的难度相应加大。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到去年全国有贫困人口8000多万;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严格计算,贫困人口超过2个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及片区外的贫困县有832个,比以前的592个贫困县增加了240个。这么多的贫困人口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使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平均水平,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个角度从发展趋势看,扶贫开发将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也会相应提高,将不断会有新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对象,进入扶贫工作领域,而且由于贫困人口也要实现从贫穷到富裕,从富裕到幸福的转变,所以扶贫开发的内涵将不断深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面对日益繁重的扶贫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优化扶贫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贫困地区能够在2020年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向现代化的更高水平迈进。基于此,我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要坚持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是着力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三个层面展开,特别是着力于贫困村、贫困户,这种工作方式重点突出、对象明确,治贫效果良好,一部分贫困县,特别是贫困村和贫困户能快速脱贫致富。在此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进一步对扶贫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化扶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村一户的发展状况,往往与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连在一起,区域发展状况是贫困村户脱贫致富的基础。不仅如此,依托区域发展,贫困村户的脱贫才能脱得扎实、脱得彻底、脱得长久。从扶贫方式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区域发展,贫困区域一些重大的根本促进发展解决贫困的措施,比如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圈带的发展、产业格局的战略性调整等等,就无法进行,换句话说,贫困村户发展致富所面临的一些共性约束就难以解决。也就是说,没有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扶贫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要坚持练内功与外力相结合,努力打造贫困地区与人民发展的基础。贫困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与其他地方一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既要练内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潜力,又要借外力把握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基础和有利条件,内外结合,构造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借外力是练内功的重要条件,甚至是练内功的基本内容。首先要在产业发展上充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这就是潜力,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的增长源。所以要坚持统筹考虑现有资源条件、现实产业基础、国家战略指向、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不能盲目攀比,与其他地区形成产业同构,也不能脱离自身基础搞劳民伤财,追求高大上。其次,要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和发展环境变革,让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充分展示能量,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各个地区发挥各自的能量和积极性更为重要。
从借外力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积极争取并用好国家的支持,国家对贫困地区是大力支持的,给了不少扶持政策,对这些政策,贫困地区要举一反三,把利用政策平台和打造政策平台结合起来,把实施已有的政策与合理拓展政策结合起来,把用好自身拥有的政策与合理比照借鉴外部的政策,包括发达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结合起来,把独立实施单一的政策与灵活整合相关的政策结合起来。二是要主动的全方位的推进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借资源要素,借市场来发展自己,有利于实现合理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能够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一体发展,实现自身的提升。要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飞地经济。与此同时创新机制,把主要是基于无限资源的扶持变成建立在利益共赢基础上、优势交换基础上的合作模式,使这种合作长远和不断地发展。要充分把握国家开放战略的实施机遇,深化对外开放,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抓住国家向西开放以及一路一带建设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取得一些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促进产业的对接融合发展,经济贸易的转型升级。
第三,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建设相结合,推动形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贫困地区脱贫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发展,因此贫困地区要比其他地区更加重视推动经济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也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鹜搞建设”。但是,经济建设并不是贫困地区的唯一工作任务,经济建设的速度、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扶贫先扶智,贫困地区需要积极向上、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贫困地区比其他地区更需要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更需要各级干部的率先垂范。
贫困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比较落后,而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地区或者是生态屏障地区,不能走牺牲资源环境追求跨越发展的道路,不能釜底抽薪,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把改和转结合起来。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作为重要的保障,促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既要重经济建设又要重其他建设,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时,要切实贯彻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使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使经济建设能够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结合,使经济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更加公平地惠及人民,使经济建设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