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水利扶贫格局
2015-02-03唐传利
唐传利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然而,水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报告指出,对于人类来说,大量的贫困人口即是水危机的征兆,联合国认为要想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和环境卫生目标,资源公平和充足配置是必不可少的,而最基本的资源莫过于水和资源,我国是一个缺水干旱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其不均衡,广大贫困地区基本上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又严重,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此,着力做好贫困地区的水利扶贫工作,全面夯实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加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民生水利问题,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实施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水利部始终按照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把加强水利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扶持水利建设,努力夯实水利基础,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牢固把握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水问题,结合水利行业的特点,提出了水利平衡思路。从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电建设、水温设施方面入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全面实施水利教育专业,着力增强贫困地区水利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水利部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紧密结合贫困地区的水利实际,先后组织全国水利扶贫工作、全国水利战略规划、全国水利扶贫规划以及对口支援革命老区等水利扶贫的相关规划。对水利扶贫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系统布局,统筹安排,并充分发挥以规划指导协调各方面资源的作用,形成水利的合力。
水利部始终坚持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实行骨干工程与微小型工程相结合,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到村、效益到户,直接解决贫困群众因水带来的困难问题。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水利部都积极支持大中型水利项目建设,带领区域社会发展。
水利部始终坚持以项目支持为主渠道,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优势,采取试点先行、逐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办法,积极探索和创新以项目支持为水利扶贫的主渠道、以干部挂职帮扶为连接贫困地区的重要桥梁、以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科教帮扶手段、以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送温暖献爱心模式结合的水利模式。在全国形成了扶贫试点行业扶贫、片区扶贫、定点扶贫和对口资源五位一体的大水利扶贫格局,营造了水利系统齐抓共管的水利扶贫氛围。
水利部始终坚持以健全完善为保障,先后建立了水利扶贫工作五省联系扶贫制度、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规章制度、对口帮扶互动机制、扶贫工作调研制度和干部挂职帮扶制度,形成了水利部统一领导、直属单位对口帮扶、各级水利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理推进的水利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水利扶贫工作,贫困地区的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01年至2010年,累计安排贫困地区的中央水利投资1540多亿元,这个投资占中央水利投资比例扣除大江大河和重点水利项目投资之外,在面上的投资在60%以上,解决了13640多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740多万亩,新增供水能力50多亿立方米。这些水利扶贫项目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工程性缺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群众从饮水难、用水难等问题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中去。
水利项目的建设为贫困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技术保障。水利扶贫的实践,彰显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部负责定点扶贫的是6个贫困县,2001年以来,通过加大水利扶贫力度,解决了3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554元提高到2013年的7460元,绝对贫困人口由101万人减少到48万人,减幅达53%,国民生产总值13年增加了5倍,年均达16.6%,财政收入达17倍,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扶持力度,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贫困地区的水利建设,是水利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按照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水利扶贫工作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加快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提高水利服务保障能力、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水利作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投资力度和人才基础支持力度,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的建设,破除制约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水利部将从建立水利扶贫工作的机制、项目储备机制和水平考核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水利部门的体系,确保水利工作有序开展。
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水利扶贫工作意义重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协同推进,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加快贫困地区水利改革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