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县规模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2015-02-03周勇
周勇
近几年来,湖北省秭归县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光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饰、纸品包装、冶金化工六大优势产业。截至2014年10月,全县共有规模企业84家,中小企业934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
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每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有效缓解了县内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是仍有少数企业长期存在用工不饱和、人员流失较严重的现象。怎样让企业既能“招得来”,又能“留得住”,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规模企业用工概况
截至2014年10月,秭归县内12家重点规模企业年后监测用工数据如下:企业职工总数为5512人,新进厂188人,缺工548人,缺工人数占到职工总人数的7%,缺工人数和进厂人数之比高达1:2.9。数据显示全县规模企业缺工现象主要集中在皮鞋加工、电子装配两大领域,其他中小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用工短缺现象。
二、规模企业用工现状
1.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
秭归县有六大优势产业,其中食品加工、纺织服饰、纸品包装等产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一线必须招收大量工人从事装配、分拣、缝纫等手工劳动。
2.行业性缺工现象明显
县内企业普遍存在用工缺口,纸品包装、冶金化工两大行业最为明显。这两大行业受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大多存在工作环境高温高湿、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等明显缺陷,企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
3.供求结构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县内就业岗位数量显著增加。然而,与经济增长、岗位增加相对应的是县内劳动力资源并未增长甚至呈下降趋势,适龄劳动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素质普遍不高,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4.员工流失严重
部分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员工“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非常明显。如百丽鞋业,截止到2014年10月底,累计新增员工1466人,流失员工1286人,流失率高达82%。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也说明秭归县企业仍缺乏吸引劳动力就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5.对员工人文关怀不够
县内企业大多数属于成长型企业,企业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以计件工资、记考勤等粗放型方式管理员工,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上存在明显短板。
三、规模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劳动力素质和结构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
一是员工文化程度偏低。企业普工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多数在生产线上从事分拣、装配、加工等简单劳动,较低的工资待遇与较长的劳动时间让一些职工存在一定心理压力,情绪易波动。二是人岗不匹配情况比较普遍。县内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而许多40岁、50岁人员虽有劳动能力但又无处就业。三是企业用工条件过于机械、苛刻。部分企业将招工年龄限制在40周岁以下,而不考虑县内农村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实际。
2.员工需求多元化与企业内外环境的矛盾
当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县内企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观念不再是以挣钱为主,还需要一定的精神生活,更看重生活品质,而县内企业在这方面发展明显滞后。
一是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据统计,2013年县内大多数规模企业普工工资为1500~2000元左右,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而沿海发达地区工资普遍在3500元以上,且有额外加班费。二是企业配套设施不足。多数企业不具备为员工提供食宿的条件,即使能提供食宿,那也只是维持基础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三是精神生活匮乏,缺少休闲娱乐。“包食宿”“计件工资”等条件已经很难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如果工作之外没有休闲、娱乐活动,他们就会选择更好的务工环境就业。
3.企业内部管理良莠不齐与企业后续发展的矛盾
县内企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加之基础薄弱,受管理成本、管理者认知能力的限制,科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定的企业文化尚需时日。简单粗暴的管理导致员工凝聚力不足,流失率攀升,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使企业陷入“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困境。
4.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不足与职工多样化需求的矛盾
秭归县的规模企业都规划建设在工业园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和城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小学、医院、菜场、广场、公园、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缺乏,不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极容易造成年轻劳动力倾向于前往大城市发展。
5.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
企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劳动力就业和地方财政增收,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秭归仅匡通电子、百丽鞋业、隆盛针织三家企业就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创税3000多万。政府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群众就业和财政增收,但是仍有少数部门和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是市场经济范畴,而不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甚至对服务企业和组织招工心存消极情绪,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工作上的落后。需要引导基层干部转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就业、就是服务发展、就是服务民生的理念,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对策措施
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建立用工服务长效机制,需要企业、政府及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改善用工就业软环境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提档升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摆脱产品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固有模式,实现企业密集型用工向智力型用工转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多引进符合秭归产业结构、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企业。
二是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一要制定符合县情的就业促进政策,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在促进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并建立目标考核制度;二要健全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在维护和保障企业和职工的权益方面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三要积极探索和实施政策创新,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户籍迁移等问题,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县域经济和九里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住房、医疗、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需求,硬件设施不完善也成了制约劳动力就业和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多渠道整合资金项目,不断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完善员工住宿、用餐、文娱活动设施,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3.提高职业培训水平,进一步增强就业培训实效
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制定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培训规划,加大公共就业培训中心建设,落实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资金等相关保障;二要开展针对性培训,根据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输送什么人才;三要推进培训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实现“学习-实习-上岗”的无缝对接。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导向,加快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企业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企业经济效益,适时提高员工待遇,建立正常和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用工吸引力。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把人才当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加自身的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在日常管理中,要理解和尊重员工,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才能吸引员工、留住员工。
三是建立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班组长是公司与一线员工沟通的桥梁,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质量和员工的稳定。企业要加强对班组长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引导班组长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通过班组建设凝聚人心。
5.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合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理念。招工就业是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尊重劳动者、关爱农民工的理念,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积极做好信息发布。引导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全县经济发展成果和县内企业风采,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要在企业正式开工前,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同步组织招聘、培训等工作,以满足新开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三是引导县内劳动者算好“亲情账”。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劳动者在县内就业的话,同时也能兼顾家庭和亲情。政府、企业和媒体要共同努力,通过适时引导、亲情感化等方式,引导和挽留劳动者留在县内就业。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