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垃圾”,送惊喜
2015-02-03蒋叶红
蒋叶红
26岁的合肥女孩杨丽,卖“垃圾”卖得异常红火。短短三年,她有了40名员工,每月卖8000袋“垃圾”,净利润6万元,一跃成为商界新星。杨丽卖“垃圾”,实际是在送惊喜。
三年前,杨丽还是浦东一家台资企业的白领。超负荷的工作量、长期的劳累及工作压力,让她内分泌失调,痘痘和黑眼圈此起彼伏。为了舒缓压力,一到周末,稍微得到喘息机会的杨丽常上街“放松”。她“放松”的方法就是搜集各种新奇好玩、富有创意的生活小用品,长得像Kitty猫的电吹风,会“骂人”的智能水壶……有了这些调味品,不经意间,原本压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一次上网,杨丽无意中看到一项调查,说有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有着切身体会的杨丽眼前一亮,如果把这些智能型的生活小用品摆在白领的办公室和居室里,既能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又能舒缓千篇一律的工作节奏,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她兴奋地开始市场调研,发现国内市场空白。她立即决定在白领多、压力大的上海开一家白领减压用品店。
杨丽果断辞了职,半个月后,她的减压实体店在淮海路上开了业,但生意却出乎意料的冷清,这让杨丽大伤脑筋。一天,杨丽帮朋友买一种即开型的彩票,店老板一句话点醒了她,老板说:“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刮开之后的图形是什么,所以这种诱惑是最能吸引人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模糊的创意闪过杨丽的脑海,她立即回到小店搜集资料,发现早年间纽约商人将过季库存商品和少量高档滞销货装入垃圾袋里,交易时不透露商品内容,将其冠名“垃圾”,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众多买家,因为不知道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便觉得很神秘,打开包装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杨丽觉得这种销售方式正是自己想要的。
她在网上淘了一些千奇百怪的创意礼品,并开始跑一些厂商和一些专做销售的公司,以很低的价格淘到了一些积压的行货、尾单和外贸货品。这些东西质量很好,但进价还不到市场价格的一半。杨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她首先在淘宝店铺里打出了一个很特别的广告:有这样一份神秘的“垃圾”,你既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每包‘垃圾都是由电脑自动抽签配货,如果你的运气不够好,说不定会收到一包真正的垃圾。但这种概率比中500万的大奖都小!如此有趣的‘极品垃圾你敢买吗?”一张调皮的笑脸打在了广告的最后,像是对所有淘宝客发出了挑战一样,很快,就有青春“冒险者”迎战了。
济南女孩苏雪琼首先向杨丽发问:“你凭什么知道一定能给别人惊喜?”杨丽的回答让她心中绽开了花蕾:“人生本来就充满着未知数,等待着只属于自己的‘垃圾上门的日子里,心情会充满美丽的期待,也许在拆开包裹的一瞬间,你还会兴奋得发出尖叫呢!”杨丽挑起了苏雪琼的好奇心,她马上下了一单288元的“极品垃圾”。几天后,在姐妹们惊奇的目光中,苏雪琼打开了梦想中的包裹。“哇!”一件酷酷的野外登山包,限量版的个性T恤,漂亮无比的瘦脸颊,一个手机座还是她最喜欢的图案。“真是太棒了!”身边几位时尚美眉在惊羡之余不由兴奋得尖叫。那一刻,苏雪琼觉得自己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令人极度兴奋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她马上给杨丽发了一个“特别惊喜”的表情。这个表情,让杨丽悬着的心一下放了下来,这毕竟是自己做成的第一单“垃圾”生意,对她来说意义非同小可。随后,苏雪琼的许多同事和闺蜜,纷纷下单订购。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杨丽把“垃圾”按生活方式分为:乐活、各种宅、文艺范、工作狂、背包客、动漫迷、美剧控、原生态等。每包“垃圾”里装的东西各不相同。但绝对物超所值。2014年愚人节,在北京的孙滨收到了朋友送的“极品垃圾”,一个古灵精怪满身通红的塑料螃蟹,既会唱流行音乐,又会把你大骂一顿。惊喜之余,她很快联系上了美女老板杨丽,并最终成了她的粉丝。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白领都成了杨丽的“铁杆”客户。一包包“内容不详”的“垃圾”也飞向了各个城市,成为白领们紧张工作之余的一大“笑资”和最好的“治愈系”礼物,不少白领一见面就会问:“最近你买‘垃圾了吗?”
杨丽的成功说明,用心发现,努力坚持,“垃圾”一样会卖成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