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2015-02-03凌莉萍
凌莉萍
浅谈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凌莉萍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冠心病患者90例, 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显著,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冠心病;优质护理;应用观察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研究指出, 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对该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49~82岁, 平均年龄(67.4±5.1)岁;对照组45例, 男29例,女16例, 年龄53~79岁, 平均年龄(66.1±5.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存在心前区、胸后骨、剑突下疼痛表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 根据临床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对其实施扩冠、强心、利尿、心律失常纠正及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护理资源配置 ①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 对排班进行优化, 保证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适宜;采用组长负责制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并由护理组长负责对优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及时处理。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促使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意识向主动服务意识转变,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医用心理学、沟通方面职业素养的学习。
1.2.2 基础护理服务 ①加强每日晨间、晚间护理, 保持病室清洁和床铺整洁干燥, 每日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②对于生活可自理患者, 协助患者翻身、进食, 对于无法生活自理者, 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口腔、皮肤护理, 防止褥疮的发生。③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保持心态健康, 耐心为患者宣教指导进行沟通提供优质服务。
1.2.3 冠心病专科护理 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疼痛的发作部位、持续时间、相关体征进行观察记录, 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从而为临床制订疼痛缓解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 注意护理动作的正确、轻柔,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加强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进行患者心电监护、吸氧等措施。②非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体重控制干预,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③预防指导: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促使其提高对于血脂异常、吸烟、嗜酒、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 对于风险因素积极规避, 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1.2.4 心理护理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相关问题,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 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遵循微笑服务原则, 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从而促进患者安全感的提升, 帮助缓解患者的不安、恐惧心理, 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
1.2.5 康复教育及训练护理 ①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积极实施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帮助患者健康生活能力, 鼓励其坚持治疗。②在患者出院后, 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医师意见, 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顺利恢复。③指导患者正确开展康复训练, 加强对于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的相关事宜宣传。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 分数越高, 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分为满意, 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③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2,P均<0.05)见表1。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 对照组为82.22%(37/4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x-±s)组别 例数 焦虑程度(分) 平均住院时间(d)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45 61.4±5.9 40.2±4.1 11.2±2.2对照组 45 62.5±6.3 59.6±5.7 15.7±2.9 P>0.05 0.01 0.02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或P=0.02, 均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新时期应广大患者需求而生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 其护理核心在以患者为护理服务实施的中心,通过提高护理措施水平,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从而有效缓解病情, 保障临床治疗效果[3]。临床资料指出,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对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5]。
临床研究显示, 冠心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所致痛苦、治疗经济负担和社会及家庭支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易对疾病缺乏治疗信心, 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对机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引起患者病情反复,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通过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三个方面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干预, 通过多种措施以维持患者身心健康, 帮助患者建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护理其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前者住院时间较后者明显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 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 对冠心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有利于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崔国峰, 朱便茹, 徐美桃.健康教育理念在冠心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1):77-78.
[2]简亚平.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14, 25(7):1709-1710.
[3]杨崇香.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8):110-111.
[4]陈倩.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22):3429.
[5]仇盛蕾, 金玫, 刘红旭, 等.心衰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 20(5):683-6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31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点科室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