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课程:强调“做中学”——玩出来的科学课
2015-02-02秦晓文黄冬芳
秦晓文 黄冬芳
此次改进意见的两个关注点:2015年,北京市将改变初二或初三才开设的物理和化学课,从新初一开始开设此类校本课程或科学实践活动;将学生初一、初二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1.科学学科改进的几个特点
针对科学类学科教学深层次问题集中发力。目前,科学学科教学方式较单一、实验教学薄弱、学生缺乏想象力、作业评价单一。
突出强调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强调“做中学”,让学生经历调查、观察、实验、制作、参观的学习过程。
大力解决科学类学科教学时空和资源局限问题。开发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科学项目;鼓励和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和学校,参与开放性的科学活动;充分利用博物馆、科学馆、大学实验室等社会大课堂资源。
积极推进学习评价改革,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应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个性学习档案、实践性作业、学生活动表现等。同时,将参与开放性活动的情况计为中考成绩的基础分。
2.《改进意见》对教与学的影响
影响一:对科学类学科教学方式的影响。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参与开放性科学活动,更多机会走进社会大课堂,更丰富的学科教学实施形式。
影响二:对科学类学科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拓展专业知识领域,加强与社会实际、相关学科的联系;多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少采用讲授式;布置多样化作业和过程性学生评价;具备较强的组织开放性科学活动的能力。
影响三: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协调科学类课堂教学与开放科学活动。做好实验资源、教师调配、安全管理、课程规划。
影响四:对教学评价的影响。转变评价观念,从重结果评价到与过程性评价并重;建立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开发技术支持手段,有效推进过程性评价。
3.落实学科改进的策略
教师层面的要求:(1)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核心。(2)提高能力:组织学生参观、调研活动的能力、设计和指导多样化学生活动的能力。(3)教学研究: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开放性科学活动;尝试过程性评价,等等。
学校层面的要求:(1)从重视教学的产出结果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2)要积极探索学习评价改革,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配套制度和技术支持手段。(3)要加强各类课程的安排和协调,保证学生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时间。(4)要加强教学资源的需求规划、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和管理,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类优质资源,等等。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