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胎夹纻漆器的成型工艺研究

2015-02-02王炳根陈小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压板

王炳根+陈小霞

摘 要:21世纪,伴随工业文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警醒,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如何把以自然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中国现代漆器设计之中,是漆艺创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在研究中国传统漆器的形态特点的基础上,从漆艺设计制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的特点,及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制作流程,希望能以此给漆艺创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纸胎漆器 夹纻 压板 猪血灰 刮灰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ow with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hich warn people. Human beings should base on nature, respect nature, revere for nature, and finally return to nature. How to apply the concepts of nature-based and sustainable green designs into Chinese modern lacquer ware design i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the lacquer worker concern most. From the basis of our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cquer work,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cquer design,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cquer molding process , as well as molding production process, hoping to provide the lacquer workers some new thought .

Keywords :Paper Base Dry Lacquer Ware, Dry Lacquer, Press Plate, Pig Blood Grey, The Ash Scraping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自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漆碗”开始,漆器就将它特有的温润、含蓄、内敛,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东方人的灵魂里。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漆器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传承。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如何让漆器这一传统的文化魁宝走向未来,在继承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拓展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漆器”是在有一定造型的胎骨表面,用大漆或漆进行髹饰的器物。胎骨是漆器的基础,《碟饰录》质法第十七条杨明注日:“质乃器之骨肉,不可不坚实也”。可见,中国的传统漆艺非常重视漆器胎骨的制作。漆器表层的漆灰和苎麻用来保护胎骨,表面的装饰(颜色、图案和造型),都要以漆器的胎体为依托。绚丽古朴的装饰与胎骨的造型分不开,是和而一体的。所以,胎骨的材质对漆器自身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品位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胎骨的制作技法的不断演进,漆器的造型手段及材料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的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是依靠漆材本身完成造型和结构的工艺方式,具有最本真、最贴切的漆艺语言,这种艺术语言的特征多元而复杂,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为传统漆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古老的漆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纸胎夹纻漆器的渊源

纸胎夹纻漆器的成型工艺源于中国传统的脱胎漆器。在源远流长且枝繁叶茂的中国漆艺体系中,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珍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纸胎夹纻漆器的成型工艺是在脱胎漆器的基础上,对“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并在制作技法和材料运用上得到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最早的“夹纻”漆器实物出现于战国时期。①据记载,“夹贮”法多用于塑造寺庙的大佛。“夹纻成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据髹饰录记载,佛像成型夹纻技术——“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王世襄《髹饰录解说》)

纸胎夹纻漆器的成型工艺从“夹纻”佛像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其核心技术是“夹纻”技术的在现代蜂窝纸板上的运用。据史料记载:以苎麻布、绢、丝绸等糊裱木质胎体,对胎骨进行“封固”处理,以防止水份和虫蚁的侵入,以免木材胎体产生腐败、变形,是中国木漆工艺的重要手段。纸胎夹纻漆器的成型工艺产生于2000年代,这是一种对胎骨制作技法的延展工艺,在保留“夹纻法”这一“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对产品胎骨内部结构作适当调整,形成继承与发展传统的“夹纻”技术的新工艺。

二、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的特点

漆器艺术之美在于艺术家赋予漆艺材料更多的心灵语汇,并通过造型、色彩构成、肌理、表面质感等装饰意境来传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漆器可以说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载体。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的特点是把材料与构成、色彩、画面结合在一起,就是把艺术同工艺、科学结合在了一起,把传统和现代联系在了一起,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的思想。纸胎夹纻漆器使现代观念与东方韵味在漆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融合,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endprint

纸胎夹纻漆器的创作能充分发挥漆器的艺术特征,产生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艺术美,是因为纸质胎体具备较强的可塑性。现有的大部分漆器技术,都以竹木、陶瓷、金属等为胎,由于材料加工工艺所限,造型较为单一,且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很高。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是一种制作成本低、且造型多样的漆器工艺技术,具有其他胎骨造型技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1. 纸胎夹纻漆器的显著优势是胎体比较轻巧,它比传统选用的胎骨都轻,(除脱胎之外),使用方便。

2. 纸胎夹纻漆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成品以后就不易变形不易开裂。漆器的胎骨以“木胎”最为常见,如果木材不够干燥,就会易因气候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形甚至开裂,而致器型不稳定,而且还有虫蛀之虞。纸胎夹纻漆器就不存在这些问题。由于纸胎夹纻漆器中胚的强度高(植物纤维的强度较高)、承重力大,也就是稳定性好且抗弯能力高,因此其能制作大尺寸的产品(6米以上的长度)。而且器型越大越能显示出夹纻胎的优越性。

3. 由于纸胎易于弯折和拼接,因此可以达到其它材质无法成型的各种造型。更利于艺术创作。造型自由发挥,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它可以方便地处理各种几何形体和抽象线条。

4. 成本较低,其成型简便,所用原料又节省。纸胎夹纻成型工艺的漆器,由于纸胎夹纻漆器中纸胎模的材料,完全可以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制作,并且制作工艺(完全由植物纤维制作而成)与木胎漆器的木胎热弯工艺相比较为简单,因此其成本低。

三、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的制作程序

纸胎夹纻漆器工艺包括纸胎模的成型和夹纻工艺。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压板:首先根据漆器外观设计要求,将蜂窝板按尺寸进行分割、重叠、弯曲等造型,制成蜂窝纸板模型。

2. 裱糊皮纸:在蜂窝纸板模型表面裱糊皮纸,皮纸裱糊要求10层以上,每层待干透后裱第二层皮纸,用材为皮纸和木胶,(木胶用九倍清水稀解)。配比见表1。

3. 待皮纸层干透后涂防水材料两道(可采用现代液态防水材料)。

4. 浆猪血灰:把特别调制的猪血灰在裱糊好的胎体上均匀涂抹。猪血不能直接调制腻子,在去除猪血的纤维蛋白形成的絮状物后,需加5%的生石灰发酵成熟血料,即是蛋白质钙盐的凝胶。熟血料调成的灰料使用中不翻,易刮,很方便使用。灰料中的水份挥发后,蛋白质钙盐凝固粘接,灰地就附着在基材上了。猪血灰的配比见表2:

若血浆稀薄,可以在血浆里加几块干燥的砖瓦,吸去多余水份。若血浆稠厚,可以加入清水直接稀解,再撒入洋灰中和,一般洋灰的用量是血浆的12%。也可以用血粉替代血浆。血粉是猪血经处理后烘干的粉末,(颗粒都小于2mm,有效蛋白质含量高于70%,水份含量11~12%,脂肪含量0.4~1.5%,水溶解度85)。使用时血粉与清水调匀、过筛,洋灰与清水混合调匀(注意用水量,不能过稀),然后将这二种料相混、搅匀,可以边搅拌边加水,调至适合的稠度,搅拌时作顺时针方向运动。然后静放沉淀,让固体杂质沉到底部。

5、裱布,俗称披麻,是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做了防水的胎体表面裱褙上夏布(夏布,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粘合剂为天然大漆加适量的面粉。粘合剂的调制根据天气、苎麻的粗细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调制,一般情况下天气暖湿的时候,天然大漆的成分可以多一些,如果天气干冷,可用腰果漆替代大漆,并减少面粉的含量。

6、待麻层干透后,开始刮灰。刮灰是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中非常魅丽的一笔。漆器灰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漆器的品质。刮灰是将瓦灰(传统瓦片加工的粉末)同生漆调和进行打底。待麻层干透后,首先用生漆加粗瓦灰调成漆粗灰,将漆粗灰垸在麻布表面上并自然晾干;用砂石轮磨掉漆粗灰上的粗大颗粒;待漆粗灰干透,用平磨机进行打磨,然后再上中灰层。中灰层用180目到320目的水磨砂打磨一遍,再用生漆加细瓦灰调成漆细灰,上细灰层。待细灰层自然晾干。用水砂纸水磨胎体,使其表面顺滑流畅。在纸胎夹纻漆器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都需经过粗灰,中灰和细灰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打磨。灰层不宜过厚,厚度根据所需的强度而定。灰泥的配比见表3:

7. 刮猪血灰:在瓦灰层上再刮两道猪血灰,干结后用180到320目的水磨砂打磨,使表面更加细腻平滑,并降低胎体的“脆”性。猪血灰的调制参考“步骤4”。

8. 上底漆,在经过打磨的猪血灰上上底漆。一般情况需要髹三道底漆,并置阴凉处晾干,打磨。通常采用黑色底漆,也可根据画面的需要用其他色漆充当底漆。

9. 装饰:包括髹色漆和表面装饰。表面装饰是在色漆或底漆的表面用鼠笔或毛笔等工具和色漆、金银箔、螺钿等为原料,进行装饰绘画。并置阴凉处晾干;纸胎夹纻漆器的装饰手法,非常丰富。在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

10. 再在经过装饰的漆器的表面揩一道面漆,推光;再揩面漆,再推光。直至器物表面温润柔和、宝光内敛,尽显漆器深邃凝重的内涵。

11. 推光:阴干后依次用幼灰、面粉、山榉碳粉加少量生油,用人的手掌对漆表面进行研磨。或用木贼草(锉草)抛光,现代也有用3000至5000目的水磨砂抛光。

至此,纸胎夹纻漆器的全部工艺就算完成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压板、浆猪血灰、裱布、刮灰、刮猪血灰是至关重要的。

四、小结

纸胎夹纻漆器之美,在于其独特的工艺和韵味将艺术同工艺结合在了一起。使这一古老的手工业成为极具东方内敛的、沉穆的、静观的、品味式的现代造型艺术。纸胎夹纻漆器成型工艺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联系在了一起,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的思想。无疑,在工业化的背景下,漆器必须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在产品结构、装饰风格、设计理念上调整创新,以便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世襄:髯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2 王世襄,清代匠作则例6[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3 丁敏顺等.合成底灰研究[J].扬州市科委鉴定材料,1982.

4祝重华.漆艺的现代性[J].新材料新装饰,2004(05).

5刘邦一.略论中国漆器工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6 颜伟娜.论现代漆器艺术[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7 黄寅.现代漆器设计语言实践与探索——漆器“器系列”设计报告[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8 蒋振华.漆器工艺品用化学合成底灰现状浅析[J].全国漆器信息,1985(5).

9 朱骏、吴咸荣等.用血粉代替猪血调制底灰工作报告[J].扬州漆器资料.1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压板
探讨失灵启动母差回路压板电压异常与处理措施
浅谈母联分裂压板的作用与投退
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
难忘趾压板
一种自动化陶瓷切割设备
一种建筑模板单弯可调式紧固件
老戏骨争霸
教训
指压板并非人人能用
二次回路压板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