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基础设施背景下的城市边缘区小型网络中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5-02-02赵艳卞广萌
赵艳+卞广萌
摘 要: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缺失、城市趋同等突出问题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以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小型网络中心为切入点,选取天津市城市边缘区一处废弃的场地作为小型网络中心研究区域进行生境修复设计,一方面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游憩场地,以期为人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小型网络中心;景观规划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8-0061-03
Research on Small Network Center of Urban Fringe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ZHAO Yan1, BIAN Guang-meng2(1. Renai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1636,China; 2.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the network of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is very meaningful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ildlife habitats loss, and urban convergence during current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regards the small network center which is one inscap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elects an abandoned site located on the edge of Tianjin as a small network center study area. On one hand, this habitat restoration design for this small network center can provide wild animals with habitat, and on another hand this design can provide residents with recreation site where residents can interact with n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harmonious of human settl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s.
Key words :green infrastructure; small network center;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源于美国,是在自然环境优先保育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与建设人文环境的新兴理念。绿色基础设施由网络中心、连接廊道与小型场地构成。网络中心空间形态呈面状特征,尺度范围广,大至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小至社区花园、绿色空间,主要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场地,同时也承载一定的游憩功能。连接廊道指空间形态呈现状特征,连接网络中心或小型场地的带状绿色空间或河流廊道。小型场地相对于网络中心尺度与规划要小,指对生态价值有重要贡献的小型自然场地或游憩场所。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倡导在规划设计之前应先对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自然环境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价,判定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根据不同级别建立缓冲区并对其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形成规划用地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规划地段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在城市中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城市趋同等突出问题,为实现人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一、研究区域概况
城市边缘区小型网络中心主要指在城市边缘地区散步的,尺度、规模比大型网络中心小的、具备一定自然条件的、可供野生动物栖息的游憩场所。这些小型网络中心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存在人为破坏、生态污染等诸多问题,然而修复这些小型网络中心的生境,对其进行适度改善,并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连接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拟选取天津市城市边缘区一处废弃的场地作为小型网络中心进行修复改善,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游憩场地。图1为天津市绿色基础设施现状,基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东北部,周围为大学城与华苑居住区,占地面积160公顷。西青为天津市的上风区,绿化率高,大型网络中心主要以郊野公园、植物园、观光园为主,本区水系丰沛,子牙河、南运河与独流碱河为主。
二、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场地内部有近2/3的湿地,其余大部分为荒地,垃圾填埋场和小部分人居用地,由于土地暂时无人管理,堆积了很多城市垃圾,使得基地臭气熏天,生态环境恶劣。场地内现状植被类型单一,部分植被根系裸露。主要以湿地植物、草本、乔灌木组成。
(一)功能定位endprint
问题:基地周边有许多学校小区等,人流量较大,但其内部并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管理,堆积了许多垃圾,环境恶劣,内部很少有人踏足。
策略:将场地功能重新定位,以修复场地生境为目标,改建为城市湿地公园,将原有垃圾填埋,并结合原有废弃农耕地,改建都市花田,提高绿化率,吸引周边人群周末来此休闲度假。
(二)水体斑块
问题:基地内部水系以坑塘湿地为主,外围以环城水系、陈台子排污河与自来水厂河环绕,内部水系污染严重。
策略:将场地内部水系与外围水系打通,净化污染水域,建立湿地缓冲区,减少人为干扰,形成野生动物栖息湿地。规划公园花田、植被的灌溉水渠,形成自循环的生态种植模式。
(三)道路结构
问题:场地内部有少量的外来人口居住和一些小型加工厂,其余土地均被荒置,内部并没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还有一些墙体将场地隔开,可达性差。
策略:拆除的隔绝空间的墙体,在园内建设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人车分行,设置完善的电瓶车游览道路,自行车道路和人行道路。
(四)建筑景观
问题:场地内部并没有标志性建筑,只有一些外来人口居住房屋和一些小型加工厂。
策略:在园内建设一些服务型建筑,提供人们丰富的休闲需求,同时在特定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台和公园的标志性建构筑物。
通过对基地现存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小型网络中心的用地适宜性分析(图2),1.为适宜建设区,本区有小部分污染的池塘,生态条件差,人为破坏严重,将本区作为人工用地区,重点用于入口疏散与亲水游憩。2.为耕地缓冲区,现状为废弃农耕用地,将其改造为特色花田,改善生态环境与景观空间特色。3.为湿地缓冲区,本区内部有少量池塘,临近污水河,有部分水域被污染,将其定位为湿地缓冲区进行水体改造,用于湿地科普教育活动基地。4.为核心保护区,为小型网络中心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人工干预,恢复湿地生境。5.为较适宜建设区,保留原有鱼塘作为生态渔业区,提供垂钓、餐饮等服务。
三、城市边缘区小型网络中心总体设计
城市边缘区的小型网络中心设计以恢复与发展基地生态本底为基础,连通城市绿色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目的,注重生态功能,同时承载一定的游憩活动,将公园、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游憩空间、河流、绿色廊道等融为一体,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成为城市健康、可持续以及和谐发展的奠基石。
(一)设计目标
1.目标一:恢复湿地生境
通过恢复基地内的湿地生境作为小型网络中心的生态基地。将基地南部的环城水系与内部湿地联通,加强水系之间的自组织能力;利用土方变化适度挖湖堆山,进行人工干预湿地水循环手段,恢复和保持湿地水体的流动性和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与冰封期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2.目标二:恢复与吸引野生动物群落
野生动物群落的恢复与吸引关键在于其栖息地的营造,通过对天津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创造其生境,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群落安家。在基地湿地水域周围建立缓冲区,减少人为干扰,为野生动物栖息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不同生态斑块间设计野生动物的通道,降低道路对其活动路径的干扰与破坏。
3.目标三:提升湿地水岸活力
根据基地用地适宜性分析,在人为破坏严重的地段进行适度开发,建立主要游憩系统,在基地亲水区建立亲水驳岸,提升湿地水岸活力与文化品质。如在基地主入口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内的湿地作为最主要的亲水区域,设置完善的环水休闲道路和亲水广场;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地提供人为活动场所。
4.目标四:营造特色花海
花境设计不仅有利于小型野生动物栖息,还为都市人缓解精神压力、休闲放松有很好的疗效,利用基地闲置耕地种植特色花海,种植香堇、玫瑰、郁金香、兰花鼠尾草等十多种开花植物,根据植物的花期、色调、适宜性等多种因素搭配种植,使花海的景色随四季的更替不断变化,让小型网络中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好去处。
5.目标五:搭建科普教育平台
小型网络中心在恢复生态基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基地水文、土壤等生态资源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教育活动,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综合素养,同时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进行适度商业开发。
(二)设计策略
小型网络中心景观规划的设计策略首要是生境修复,小型网络中心与绿色空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加注重场地生态特征,在优先生态的前提下对场地进行适度的开发是小型网络中心的设计主旨,这在当下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人工环境建设中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小型网络中心建构的首要目标应当是生境修复,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游憩系统应尽可能地满足和协调于生态保护的要求。
小型网络中心的生境修复策略体现在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指小型网络中心内部小尺度的场地营建要满足生境特性。如植被修复策略应按照场地自然条件进行合理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与地带性特征,以较少的代价改善小型网络中心的生态条件。人工游憩的设计应注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基地的影响,如场地中湿地缓冲区应减少游憩活动,利用地形特点设计小尺度游览栈道,以减少对场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宏观层面:指小型网络中的总体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小型网络中心生态规划首先应在场地自然条件充分调研基础上,利用GIS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在场地中划定核心保护修复区、缓冲区、较适宜开发建设区的用地范围,以此作为场地功能分区的基本依据,从根本上改善小型网络中心内部的生态格局,从宏观层面上保证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发展。endprint
(三)功能分区
设计从功能上大体可以分成六个主要的区域:
河畔散步区:具有完善的步行漫步系统,自行车道,沿河设置观景平台供游人活动观赏。
绿地缓冲区:水体净化演示,自行车运动,餐厅茶室,管理服务等。
湿地保育区:湿地动物与植物保护与封育,偶有观鸟及观景活动。
探索体验区:湿地考察与研究,鸟类观测,水体与环境检测等。
垂钓休闲区:水产品养殖,垂钓、农事活动(采摘耕作)、野营、烧烤等。
特色花海区:花田观光,采摘耕作,观景栈桥,雨水收集等。
(四)游线组织
小型网络中心的游线组织应紧密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在野生动植物保育区减少游线设计,更多地展现网络中心的自然特性,体现城市回归自然的生态主旨。本次小型网络中心的游线规划采用闭合环形结构,主要道路红线为12米,贯穿整个场地,将主要景点串联起来,次要道路按照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方式组织使功能空间富于变化与节奏。在核心保护区减少人工干预设计三级游览路线,保证场地生态特性。在特色花海区搭建观景栈桥与观景塔,增加游客瞭望花海与湿地的视野。
(五)水系分析
小型网络中心的水系设计以保护湿地生境、净化水环境、雨洪调控为主要目标。保护湿地生境与净化水环境是保障湿地资源健康的主要途径,通过在场地内部加强水系间的联系、水底清淤、投放湿地植被与生物等方法对湿地生境进行修复(图4)。如将污染严重的自来水厂河道与场地内部湿地连通,通过营造湿地植被岛与自然驳岸系统形成“生物过滤器”来净化水体污染,盘活水系。雨洪调控通过基地内部水系网络,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规划水系地形高差和曲折变化保持水体流动性和高低水位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增加雨水收集、过滤与净化装置,有效利用场地内部径流系统形成弹性海绵来调节城区雨洪资源。
结语
小型网络中心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对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城市边缘区一处小型网络中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生态角度探讨小型网络中心的设计目标、设计策略、功能分区、游线组织与水系分析,使原本污染的场地生境得到有效修复改善,成为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也为周边居民与游客提供活动场所,为实现人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参考文献:
[1]成玉宁.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1-15.
[2]王向荣,林箐.湿地的恢复与营造[J].景观设计,2010(4):12-14.
[3]陈云文,李晓文.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J].中国园林,2009(3):24-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