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的当下与原道

2015-02-02牛琳金田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设计

牛琳+金田野

摘 要:艺术设计本应是道器不离,而在如今却因种种原因而重器失道。文章提出要思考除了复制西方,啃食旧统,如何才能在艺术设计之路上更近一步?尤其在国际化、商业化的今天,更需要在艺术设计中寻回自己独特之道,重视自己的文化建构,提升国民素养。让艺术设计服务于生活,服务于民众,获得民众的认同。

关键词:艺术设计 当下 道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Art and Design use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e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the todays society values the forms more. We have to think about that how can get one step closer in the way to Art and Design, Instead of copy the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the modern society is developed more international and cosmopolitan. We need recover our unique way in the art and design, attaching a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To make sure the Art and Design service the life, the people and get the peoples attention.

Keywords :Art and Desig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onnotation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在中国,设计是为市场所引导,而非学问。所谓坚持理想,只是少数有地位名望的设计师的特权。当我们对目下现状无可奈何的时候,却仍应相信:我们的未来应该是逐步走向文明,逐步向一条合适的道路接近的。基于这一点,才将自己的一点想法提出来就教于诸贤达。

西洋之谓设计与实用之物并无直接之联系,唯中国古代并无此说,类似设计之工艺却从未脱离实用,由此或可将当下尚实用之风视为我国之一贯作风。然而,如今之艺术设计或曰工艺者较之古代,却少去一样根本,既是“载道”的精神。现在这样讲可能都觉着土,但源自西洋的“设计”却也是有“道”的,甚至于是更纯粹的、形而上的“道”。看西洋设计一词的渊源原是不论实用的,我们的古代工艺却强调的是“载道”,是道器不离的[1]。一部《考工记》透着贵族的社会理想,多言实用。黄成和扬名的《髹饰录》把漆器工艺写得几近治经,提出“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2]。不管是对是错,总有一个道理在其中。西人设计以道为贵,我们的古人,重实用,却也是要讲“道法”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谁,士大夫也好,匠人也好,总认为有一个作为理想的“道”再进行工艺设计,便是对的,工艺与设计不能体现“道”便是俗气的。

在社会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学者还是文盲都有一种文化核心的认同。这样,工艺、设计在社会中就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审美标准。能载道的设计便是好的、好的便值钱、值钱则雅俗共赏。这是文化引导审美、审美引导市场、市场引导潮流,一条链下来便是和而不同的常态。但如今,艺术设计之道在西洋,我国的艺术设计人便只好“立足于市场”再“放眼于国际”了。

何不就在脚下寻一方净土,生出百花争艳的好风光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好的理想啊,多是为着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想呢。可毕竟艺术设计只是社会文化之一面,文化上既无道统的承袭何谈设计呢。设计之一面非同一般,在我看来,说它是国人的脸面也是不过分的。如今艺术设计的境况则若西施抹了口红、染黄发、割了双眼皮、穿着牛仔裤和吊带背心儿,一心的想和“国际接轨”呢。走南闯北的人见得国中类似“白宫”的官样屋子怕是不少,杂志传媒亦长着纽约的嘴脸。

北京的建筑诸如“裤衩”或是“巨蛋”之类的皆系洋人设计,以其曲解我国文化之本而使北京风貌“日新月异”。这般光景我是赞同的,反正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是“日新月异”。不妨继续肆意拆毁,做些新“裤衩”,做些新“蛋”。不妨让外国客人再多些“如归”的亲切感。若一味求新,则与我国之旧传统何异?专就建筑论,从古至今,得以保留的有多少?多是新朝将旧朝宫阙付之一炬,一如咸阳城外三月爁焱不灭。如今故宫尚存,不若坚持“传统”烧掉作罢。或言如何崇羡西洋,怎么好的不学?或曰如何敬慕传统,怎么好的不学?

试想当今与以上所述有同感的设计师亦不乏其人,何以现状依旧?察其本,则在国人素质,特别是官僚之素养。寻其根,则在教育。我国学校之设如今可谓广泛,然而所教之术皆系舶来之学。节目详细,却无主次纲常,从小学至大学,动辄十几门却无一贯之道,使学者不知所归,教者不知所为。学得如此多的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岂不荒唐?即是学成,小则如“赤子持枪”不亦危乎?大则如上世纪西人徒施劫夺之教、恃科技之强引发两次大战,以为天下僇矣。如此教训则我国人不知引以为戒乎?

依我的本意,原是不愿再遵从“原道”的思想去讨论艺术设计。儒家的道统强调道德伦理,体现儒家道统的文化成物基本上表述、体现的都是道德伦理之相关。另一面,道家的道统强调人与自然之亲和 。“天有时,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3],“天人合一”包含着主体情感与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理念,我们从北京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一相比较就看的分明了。然而这两种思路,无论哪一种要成为今日艺术设计的主要思路都是缺乏生存条件的。既然这两种都不能作为“艺术设计”之主导思想,于是我们便无所适从了。endprint

几千年,我们一直都是这个思路,百年来学西人的学问,却没有重视西人做学问中这样一个事实——一件事物本有它自己的道理要去研究,有必要暂时把它从道德或观念中抽离出来。我认为,这是艺术设计找到自己新方向的唯一出路。从思想方面来看,思路本身即是一种“道”,也必须将它传统的“道”中剥离出来。可叹的是今天我们依旧是“道不可须臾离”,好像没了“道统”便不行似地,然而事实却正是这样。旧道统垮掉了,新道统却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造成一种“伪多元”的局面。因为,多元和一元是一对共生的观念。

既然,艺术设计需要我们从事这么深入的文化建构,则对设计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以现今之局面唯有通过教育来改善,而私学不振,因此只好抱希望于官办大学了。我以为如今勉强可用的依然是儒道释三家之说可开新局。我讲一下缘由。

其一,如今国人思路,仍未脱离先秦至晚清原道的统绪,因此,原道之法尚可用。只从大小房地产开发商大打“思路”牌便知,譬如某曰:我小区体现欧陆风情,某又曰:我小区体现“江南园林精神”等等。即是说,非得说些来头方才为群众接受。其二,国家局面、体制未曾脱离金观涛所谓“超稳定型结构”,因此近年“国学”又起热潮。可见,大统未失,正是拿来做第三次文化启蒙之准备的良机。其三,既然官僚一统,则任何社会问题便只好依赖行政力量来谋求改善。这种境况下,我们则不得不依赖教育来提高国民对“现代性”正确的认识,以期其成为一种普遍之观念来推动社会之变革。但如若一开始就强调现代观念之普及,则必定与时局相齑,即便官家不反对,在普通国民意识中亦难求浃洽。因此,中国现代思想之启蒙只能由国故中发生再推而广之。

基于上述特点,现今要谋求在文化或艺术上别开生面的境域则以古代传统经典作为指导方才行得通。不然,徒受局面境域之困。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的文化立场是反传统还是继承传统,却都要深入的研究它。从历史来看,想继承传统的,在结果上往往却是别开生面,反传统的,却依旧脱不了了传统深层的影响。这是我们犹当戒惕的。依着国人的一贯,只有“相生”可开新局,“相反”则仍是“共生”于一,旧瓶新酒而已。从“洋务运动”到“文革”莫不如是。因此,如今再把旧学抬出来,一番悲喜,滋味难言。

这样的愿景原是现下许多治艺术或设计思想史的学者们分外关注的问题,但如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代学者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家目前还未发现有,皆是分治一隅。学问界、艺术界一般的境况,设计领域所谓的“道统”则更是“羊头狗肉”而已。这现象却也是教育之故。如治西学的不问国故学,即便问了也不如前人那样下大心力。治国故学的却陷在当中各式各样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人才的分布也是问题,品学兼优者多治西学,时局不尚,混文凭的却都入了国故领域。如此,治西学的聪明才俊变成无根之木,研国故的白屋钝士必定的食古不化,则学问如何长进?学问不长则艺术何以兴?如今学者之固陋,却都是受教育的时候即已埋下的病根,而犹不引以为戒乎?艺术考生逐年递增,所谓设计人员数量仍在壮大,读上好学校的,知技术而不知学问,学校一般的,连成就个好技术人员都难。这就意味着,受到“好”教育的人难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受到一般教育的不是设计师,于是权贵求设计必主西人,一般民众则无从享受真正的设计服务了。

尽管,当下社会,多数领域都不能自主,然而最可怕的是溺于其中而不自知的麻木。真正的现代设计要形成良性的生态,还需要民众对现代观念形成普遍的认同,在此之前,诸君之努力皆系这自由之路上大大小小的基石了。

注释

[1] (宋)周敦颐撰,徐洪兴导读. 周子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2] 田子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32.

[3] 戴五三.考工记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20.

参考文献

1 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

2 刘淼 主编,黄素芳,陈欣 副主编.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2011.

3 王林.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4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5 阎评.艺术设计的文化性分析.美术大观[J],2008(10).

6 杨先艺,王佩环.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器以载道”的思想.“东亚之光——中日韩工艺美术特质研究”国际论坛暨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传统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少年力斗传统
书封与现代艺术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清明节的传统
设计之味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