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工作探索
2015-02-02韩顺成
韩顺成
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标准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品德形成规律进行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必须先行抓好道德内化的养成,才能成人;必须在职业技能教育中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能力,才能成才。
一、中职德育工作应首先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无论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在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德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从理论上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育是其各方面的动力、保证和思想基础,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心理素质作为前提,其他各种教育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德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根据近年来对中职学生进行的学习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接近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没有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部分同学还认为家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有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养,从小养成恶习,和父母缺少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缺乏爱心,到学校后,行为和心理表现为个性化和刚性化,不易被学校的行为规范管理所感化,从而造成学校教育要求和学生个性习惯的矛盾冲突。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推进。因此,中职的德育工作应首先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打好基础,再逐步提高德育目标要求。所以,养成教育在中职德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的养成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1.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首先规范”,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中职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道德素质养成自然要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从切实可行抓起,逐渐提升中职生的道德层次和水平。
2.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吸引中职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中职生普遍参与,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坚持在各种类型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中职生在自觉参与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家长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具有德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德育管理规范性等特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主导性作用,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段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把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
社会德育是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建设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
4.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科学、合理、严明的纪律与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各项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落实,为中职生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中职生道德养成还必须始终注意利用法律对其行为进行调节和规范,因为法制是推进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中职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约束是绝对必要的。要在中职生中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约束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二、在开放教育方式下寻求道德内化是最经济的方法
幼儿的道德认知是依靠大人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一种封闭教育方式。到了学生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大,封闭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他的认知能力水平,他再也不会简单地听从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中职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需要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策略,运用开放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从道德认知过程上看,这种开放教育方式就是开放道德认知控制,让广大学生在许多现象面前辨识是非、认识真伪,创造一个大家基本认同的价值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校园风气氛围下,自然地道德内化。
为什么一定要开放认知控制呢?因为道德信息的获得不仅仅是个体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群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任何人的社会观点和品德都是他已有经验和观点与他所在群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道德知识与信息不是在课堂上获得的,也不是学生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而是在集体和小团体的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观察道德现象,慢慢被这些道德所同化,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笔者看到部分学生在干干净净的一件校服上画满了画或写满了字,就问他们是好看呢还是其他原因,他们回答说,许多同学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可见,群体影响个体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这种影响作用的大小,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个体受群体影响越大,已有经验和自主意志的作用就越小。职校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受群体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引导群体的观念去影响个体的思想,应该是道德内化较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
三、德育工作应该与职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相比,教育对象相同而培养目标不同,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中职生与普高生年龄相同,心理特征相似,因此在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中职学生的理想比较具体,学习行为、品德培养的目的性较强,近期动力受社会就业动向影响较大,面向社会迎接竞争与挑战的压力较为突出,从而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特点。
要强调职业意识和职业角色教育。职业学校的德育大纲和教育计划要有职业特色。通过心理课、职业法规课、各种教育讲座、技能考核、劳动课、社会实践等各种课内外活动和训练,达到强化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目的,通过职业道德课、公关礼仪课、就业指导课以及上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速职业角色的心理适应和认同,使学生离校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把社会作为大课堂
1.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发展和人生成长规律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务劳动以及顶岗实习劳动等,使学生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去辨别各种社会现象,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学生都会比原来成熟和理智。
2.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使学生在注意社会职业岗位变化过程中增强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技能水平的欲望
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比较丰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除了参加教育活动外,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职业技能。所以,中职生遇到的问题多,思想复杂、变化快。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更加关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政策的变化等与自己将来就业有关的社会问题,他们获得的社会信息量较大,要求德育内容更贴近社会,更具有时代气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要解决许多复杂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学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与社会结合起来,把社会视作最好的课堂。学生的思想问题一定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须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寻找答案。
总之,在当今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去寻找更适应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和规律,才能满足现代中职生的德育需要。
(责编 周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