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全民终身学习意识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2015-02-02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太原市学习型全市

太原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包括理论、政策和现实三个方面。终身教育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为太原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太原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践行“对标一流”工作、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为太原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动力。

一、政府主导:战略化推进,持续性提升

追寻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道路,政府的战略眼光、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导、推动、引领、助推让学习型城市建设确实成为了政府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而启动、展开、规范、法制助推的发展轨迹,又清晰可见战略实施运作过程呈现于世人的一个个标志性里程碑。

第一阶段:启动推进(1999—2005年)。

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首先是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开始的,其后便是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这两个工作引擎带动了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的确立。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2006—2007年)。

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举办学习周为契机普及创建意识,以千名教师进社区为创建工作提供生力军,由民办培训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场所。

第三阶段:规范引领(2008—2011年)。

在此阶段,领导机关带头参与,企业农村广泛参与,学校社区互动参与,困难群体帮扶参与,太原市创建工作在规范化和科学化道路上实现了新的超越。

第四阶段:法制助推(2012至今)。

前期的实践探索、政策跟进、理论研究为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法规《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9月28日正式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出台,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太原创建学习型城市迈入法制化运行轨道。

二、体系构建:系统化发展,整体性衔接

创建学习型城市,体系构建是核心。太原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工作,体现出系统化发展、整体性衔接的特征。

“百校兴学”工程是太原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影响最广的学校建设大工程。2008年至2012年全市“百校兴学”工程项目学校共875所,总建筑面积382.34万平方米,操场建设面积49.05万平方米,投资72.91亿元。通过5年“百校兴学”工程的实施,全市新增教学用地268.93公顷,新增教学用房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8万个。该工程的推进,使得全市学校面貌不断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太原市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前教育普及发展。幼儿入园率超过95.55%。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对全市幼儿园实行“星级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办园水平。到2012年年底,全市星级达标幼儿园达569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4.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对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全市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保持在100%以上。太原市于2010年8月启动以教师交流为重点的义务教育“联盟校”试点工作,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开辟新途径,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学习环境。

——中等教育协调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太原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9.2%,全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稳步增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基本稳定在1∶1,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了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近年来,为迎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市属高校的全面评估,市委、市政府针对市属高校底子薄、建筑面积和仪器设备不达标的情况,投资10.1亿元改善和提高了办学条件。其中,太原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太原市城市建设学校整合为太原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太原大学搬入新校区,同时太原大学升为本科院校。2012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95%,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46 386人,已经迈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突出“三关”(关心青少年、关爱老年人、关注困难群体)发展社区教育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家庭开展青少年教育,特别利用假期,采用联合组织、协议交接等方法,举办“阳光课堂”“环保小制作”等活动,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实地学习;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为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通过对残疾人、失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心理扶助和心理救助,开展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教育。2003年,太原市启动学习型企业及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职工教育工作。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岗位培训,加强企事业单位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使人才培养同地区、单位发展相适应。

——“科教兴乡兴县”带动农村成人教育。2004年起,在全市农村全面启动“科教兴乡兴县”工程,按照“十步工作法”,即经过组织发动下发文件、制定标准、队伍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专家评估、反馈整芰、创建实施和表彰奖励等有序推进,促进县、乡、村成人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全面带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资源供给:全方位整合,立体化覆盖

1.线上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远程网络平台)——提高资源共享度

太原市面向不同学习群体,构筑专业网上学习平台,分类建设学习资源,为太原市民打造了一个便捷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圈。

2006年10月,面向全体市民,太原市开通了太原终身学习网,构建起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免费市民公共学习平台。终身学习网充分运用“三网合一”的优势,即卫星传播网、宽带互联网和教学辅导系统,构建起覆盖全市城乡的市民学习平台,使全市所有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信息苑等终端学习场所全部链接。

2011年7月,面向干部教育,山西省委组织部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承办开通了山西干部在线学院(www.sxgbxx.gov.cn),提供课程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人文素养、专题报告、山西省情等7大门类近40个栏目,上传精品课件近2 743学时,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全覆盖。两年来,太原地区已经有3.28万名干部开展在线学习。

2012年,太原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开通了《名师公益课堂》栏目(vod.tyedu.com.cn)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从全市选聘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太原市信息技术中心和教育电视台统一录制这些名师讲授的优质课,并通过教育城域网和教育电视节目向全社会免费同步传播;播出后,所有教学内容都上传至太原教育资源网上,学生和家长可随时点击《名师课堂》栏目进行观看。

2.线下平台(终身学习实体机构平台)——提高资源开放度

社区教育方面,全市已建成1所市级社区大学,10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04所社区学校,969所社区分校,全面完善了四级社区教育机构。组建了1061名教师组成的社区辅导员队伍,3635名专兼职教师,133名各行业专家、学者构成的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146 392名终身教育志愿者队伍。同时,依托民办培训机构为社区教育提供场地,可谓太原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一大创举。

职工教育方面,截止到2012年12月月底,全市有职工培训学校293所,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2 872人,图书141.91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约8.95亿元,全市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4%,达到了财政部相关标准。

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全市已建成8所县级职成教中心;5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中18所达国家规程;934个行政村都建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市有农村成人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2050人,图书38.73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4798.29万元。

四、组织创建:标准化创建,规范化评估

创建学习型城市,组织创建是基石。太原市以学习型县(市、区)、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五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抓手,以标准化创建为原则,以规范化评估为手段,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早在2003年,为应对企业转型发展引起的职工教育管理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2004年,市教育局、民政局、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创建学习型县(市、区)标准等五个标准的通知》,全面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单位的五个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活动。

2008年,太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对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再次给予政策高度的指导、引领和规范。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种现场会、观摩会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展示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此推动创建工作科学规范、扎实有序地开展。

2010年,太原市创建办又在原有创建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太原市目建学习型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组织专家组对全市申请评估验收的创建组织进行规范考核、评估验收,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对评估验收合格的学习型组织,市委、市政府给予了表彰奖励。

从制定标准、动员组织创建,到经验交流推广,再到评估验收、规范考核,太原市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走过了从被动创建到主动迎接评估的发展过程,完成了从无序创建到规范创建的全面提升,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学习型城市创建。

五、载体建设:全员化参与,延伸式发展

创建学习型城市,载体建设是手段。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有全员化的参与机制,才能形成全面推动的势能;需要有延伸式的发展才能形成持续推进的态势。经过多年工作的开展,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社团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势能;同时基本形成了以学习周集中展示,以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贯穿延伸的两大载体,共同推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2006年至2012年,太原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了七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下简称“学习周”)。2009年,太原市承办了学习周全国总开幕式。

2011年,市委、市政府在历年举办学习周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考核指标体系》,从组织领导、开幕式情况、参与情况、宣传报道及特色创新等方面细化了县(市、区)组织学习周的工作要求,从而推动各县(市、区)把学习周举办得更好、更规范。

2012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出台《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并组织各种宣讲活动,标志着太原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正式迈入法制化运行轨道。每年学习周期间,全市开展政策法规、文明礼仪、人文历史、旅游民俗、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科普知识、生活百科、医药保健、动植养护、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讲座、报告会,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市、县(市、区)各级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为使学习周短时集中的学习形式能够延伸到全年、全民,2010年1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活动,依托专家讲师团和各类教育机构在全市举办公益讲座报告,每月在《太原日报》等新闻媒体发布大讲堂课表。大讲堂的承办单位来自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

六、理论研究:多元化组合,本土化研发

创建学习型城市,理论研究是先导。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工作按照优化团队、创新实践、服务本土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

优化团队。构建起一个长期稳定合作的研究团队。团队结构特点:一是多元化组合。团队成员有来自社区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有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还有来自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的终身教育基层工作者。二是多学科融合、多层次衔接。研究团队中的专家学者,涉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关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学科结构多元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发挥了巨大的协同力,释放出强大的综合效能;研究团队中的实践工作者,既有市级宏观管理层面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工作人员,多层次无缝衔接,纵向贯通,拧成一股绳,有着强大的执行力。三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在多年的工作中,这支团队形成了稳定的联系沟通机制,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与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高度结合的产物。这三大特点使这个团队成为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

创新实践。近年来,研究团队本着创新实践的宗旨,站在全国创建整体格局中,立足太原实际情况,为太原学习型城市创建进行整体规划和理论设计,先后参与了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创建”标准、五个评估指标体系、《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草拟与出台;通过立项调研、深入研究,促成了《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制定与颁布;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升,承接并圆满完成了国家级和省市级有关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多项课题。

服务本土。为更好地服务本土实践工作,2010年12月,太原市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首批聘任29名高、中、初三级研究员,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等,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实验推广、课程开发和咨询服务工作。

七、机制激励:“三位一体”,增强内驱力

创建学习型城市,机制激励是保障。为了增强创建工作的内驱力,太原市建立和实施了“目标责任、总结通报、评估表彰”三位一体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激励机制。

目标责任是激励机制运行的有效驱动。签订目标任务书可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工作的成就感,调动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者的积极性,确保目标责任的落实。市创建办针对不同行政层级,针对不同行业、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层层细化,签订目标责任书,从继续教育的五年规划到年度计划,从社区教育、职工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的季度安排到每月的工作进度,从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到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职能部门及人员的责权要求、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度要求。

总结通报是运行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式。太原市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将专题性总结通报与阶段性总结通报相结合,激励学习型城市创建单位和工作者。其中,专题性总结通报是指对围绕具体项目所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打分,全面总结,并发出简报,通报全市。阶段性总结通报是指以周、月、季度、年等时间段为节点,或者以计划安排的某个时间段为节点,对该时段内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通报。目前,太原市基本形成了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每月进行总结通报、职工教育每季度进行总结通报的工作机制,并于年中和年底分别对县(市、区)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总结通报的工作机制。

评估表彰是运行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这些年,太原市在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周、大讲堂等活动的举办中相继制定出评估考核标准,如2010年,市创建办研究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考核体系》;2012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创建办联合制定了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量化考核指标。市委、市政府每两年进行一次大型表彰,从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表彰机制。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太原市学习型全市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奇怪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