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2015-02-01许福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丁苯脑梗死血液

许福春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许福春

目的 探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血循环、补充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 此外, 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 试验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试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提高治疗有效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即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 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由于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通常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致残、致死。近几年来, 丁苯酞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以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 同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 以期为之后的治疗提供较为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2~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随机抽取60例作为样本,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58.1±9.61)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57.9±8.45)岁。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循环以及补充神经营养的药物, 其中对脑水肿明显的患者要给予20%的甘露醇用来缓解病情, 控制水肿情况, 对有感染情况的患者可以适量给予抗生素等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 3次/d, 2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 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监测, 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以下三级[1]:①显效:患者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相关体征及指标有显著改善, 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②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相关体征和指标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 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90%, 病残程度为1~3级。③无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或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 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进行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中显效21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而对照组中显效19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7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 据相关资料显示, 脑梗死的发病与血液粘度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丁苯酞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新型药物, 它含有脂溶性物质, 能够起到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可以防止神经细胞凋亡[2], 有效促进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恢复, 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着显著效果[3]。因此, 近几年来, 丁苯酞凭借着显著的治疗和预后效果, 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治疗, 试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加显著, 进一步证实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循环, 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的恢复,促进血液流速和流量[5], 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此外,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后, 发现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这也说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因此, 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薛丽霞, 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 18(6):650-653.

[2] 崔玉环, 张朝东, 魏玉磊.丁苯酞对A 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9(6): 452-455.

[3] 石红梅.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 2010, 7(17):60-61.

[4] 李其富, 陈志斌, 王淑荣, 等.丁基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 2011, 26(4):325-327.

[5] 万鹤鸣, 王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自由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 28(2):187-1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28

2015-02-09]

132602 吉林省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丁苯脑梗死血液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多彩血液大揭秘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