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2015-02-01赵咏梅刘凯
赵咏梅 刘凯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赵咏梅 刘凯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对照组应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 且可靠、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阿奇霉素;疗效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为儿科常见病, 多数患儿呈亚急性起病特点, 体温正常, 或发热无定型, 咳嗽严重, 发病初期呈刺激性干咳, 并伴有头痛、咽痛等表现。该病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 造成损害, 皮肤黏膜有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 也可有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溶血性贫血和血尿等表现。现搜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 对其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6例, 年龄1个月~12.8岁, 平均年龄(5.25±3.21)岁, 病程3~30 d, 平均病程(12.5±1.5)d。对照组男22例, 女15例, 年龄1个月~12.5岁, 平均年龄(5.20±3.17)岁, 病程3~28 d, 平均病程(12.0±1.9)d。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诊断。①临床表现:两组均有程度不同的持续性咳嗽, 其中32例哮鸣音, 3例腹泻, 10例头痛, 23例呼吸困难, 50例发热, 3例心音低下;②X线显示:患儿肺紊乱增粗, 并伴有间质性或云雾状肺炎改变;③实验室检查:患儿血沉加快, 白细胞正常或稍高,血清抗体监测呈阳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1次/d , 每次10 mg/(kg·d)给予患儿静脉滴注, 3 d后改为阿奇霉素口服, 1次/d, 剂量为10 mg/(kg·d), 口服3 d。对照组应用红霉素进行治疗, 2次/d, 每日30 mg/kg给予患儿静脉滴注, 共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记录对比两组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儿经相应治疗后, 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有效:患儿经相应治疗后, 症状较治疗前基本改善;显效:患儿经相应治疗后, 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无效2例, 有效10例, 显效2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无效7例, 有效11例, 显效1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改善 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58±0.78)d,咳嗽消失时间(3.50±1.42)d;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39±1.23)d, 咳嗽消失时间(4.82±1.54)d。观察组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是8.11%, 其中2例呕吐, 1例腹痛;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是16.22%, 其中4例呕吐, 2例腹痛。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 顽固性咳嗽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 且患儿肺部体征较不明显, 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 加上患儿常并发其他系统或器官病变, 易引起误诊, 对早期治疗造成极大影响, 直接威胁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临床实践表明, 诊断该病时, 除依据临床表现外, 还应给予患儿辅助性检查, 明确诊断[1]。辅助检查包括X线、实验室检查等。在本研究中, 对74例患儿均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诊断。
临床确诊后, 医生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 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 保证疗效, 提高诊治水平。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积极给予患儿补液、退热、镇静、氧疗和雾化, 适当应用抗生素, 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可明显改善症状, 是公认的有效药物, 但该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消除作用较不理想,且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较严重, 患儿难以接受。在抗菌机理方面,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有共同性, 可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50S亚基相互结合, 对细菌转肽进行阻碍,对RNA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 起到抗菌效果。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结构有一定改变, 故抗菌谱更广泛, 可对多种病菌进行抑制, 如支原体等[2]。报道指出, 尽管阿奇霉素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可产生胃肠道反应, 但不良反应少, 对黏膜刺激作用较小, 患儿可耐受, 治疗安全性高于红霉素。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时应用阿奇霉素, 对照组治疗时应用红霉素,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分别是94.59%、81.08%;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58±0.78)d及咳嗽消失时间(3.50±1.42)d较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发生率分别是8.11%、16.22%, 表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显著, 有效率高, 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时应用阿奇霉素, 疗效确切, 临床可推广应用。
[1] 王仕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473-474.
[2] 卢海燕, 覃娟, 卢海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当代医学, 2013(16):43-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25
2015-01-19]
834400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