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气囊测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5-02-01张瑞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气囊气管气道

张瑞英

人工气道气囊测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瑞英

目的 探讨定时监测并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入住本院ICU行有创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2.61±45.98) h和(132.82±52.11)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时监测并维持合适气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 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治疗通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而人工气道的导管应用的材料大多为聚氯乙烯, 前端带有气囊, 用来封闭气道同时可固定气管导管, 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操作不当, 极易造成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就是其中之一。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大小决定着气道的封闭性, 压力过大会导致气囊压迫气管壁, 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糜烂而形成溃疡, 甚至有可能发生气管食管瘘;压力过小, 由于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以致正压通气时漏气、潮气量不足, 同时还会导致压迫气管壁。有文献报道气囊上方滞留物是引起VAP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气管插管的患者, 含细菌的分泌物可以通过气管导管与气道的间隙进入肺内, 导致VAP的发生[1], 因此做好气囊的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使其维持在25~3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之间可以减少气囊上分泌物下行进入肺内, 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本科自2013年1月将每日定时气囊测压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是否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本院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龄20~84岁, 平均年龄(42.5±16.4)岁。对照组中男34例, 女18例;年龄19~89岁, 平均年龄(43.6±1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原发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处理方法 4次/d (9 am~3 pm~9 pm~3 am)用泰科手持压力表对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压力定时监测, 使其维持在25~35 cm H2O[2]。

1.2.2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VAP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68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VAP、对照组52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感染, VAP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4.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12.61±45.98) h和(132.82±52.11)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本研究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保证每次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这样既可以防止压力过大气囊压迫气管壁, 造成严重并发症;又能预防因压力过小造成漏气潮气量不足, 达不到机械通气的效果;还可以防止气囊上方滞留物从气道与气囊间隙下行进入肺内,增加VAP的发生率。操作方法为:2名医护人员配合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用10 ml无菌注射器向气囊内注气, 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一般充气不超过8~10 ml), 每次注气完毕抽出0.5 ml气体, 如果可闻及有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 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3.2 定时监测气囊压力的意义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的正常防御功能严重受损,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 为气囊上方滞留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 且这些细菌多为耐药菌, 如果气囊压力过小极易造成这些耐药菌下行进入肺内, 有研究发现, 口咽部分泌物的误吸极易造成VAP的发生,此类分泌物积聚于人工气道气囊上方, 含有大量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4]。本研究实验组68例患者每日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并使其维持在合适范围内,减少了气囊上方滞留物的误吸, 从而减少了VAP的发生, 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分别为34.6%高于实验组患者17.6%,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通过每日定时测定气囊压力可有效减少声门上方滞留物的下行, 提高了气道护理的质量进而减少VAP的发生。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实验组患者每日定时测定气囊压力, 有效保证了气道护理的质量, 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进而使患者能尽早脱机治疗;②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也减少了VAP发生的机会,提高了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定时监测并维持合适气囊压力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Craven DE.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s.Chest, 2006, 130(1):251-260.

[2] 杨从山, 邱海波.如何调整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压力.ICU主治医师手册, 2008(3):226-22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冶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3):201-203.

[4] 阎锡新, 曹双清, 安树吕, 等.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1):20-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94

2014-11-03]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气囊气管气道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高田气囊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迷你救生充气囊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