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5-02-01李艳燕
李艳燕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评价
李艳燕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126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异常率分别为9.52%、25.4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44.44%(P<0.05);术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 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甲状腺瘤是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颈部疾病, 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麻醉以及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心理和生理应急过程, 极易引起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增加术中血压、心率异常率, 从而影响手术安全[1]。本院在甲状腺瘤患者围手术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获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126例, 其中男42例, 女84例,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44.69±5.23)岁;患病侧:82例单侧, 44例双侧;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即入院宣教、检查护理、体位指导、术前准备及术后监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责任医师与护士、医院医疗技术力量, 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需求。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 并列举成功病例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②饮食护理:术前加强营养指导, 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饮食,以维持机体代谢正常。术前1周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嘱患者戒烟酒, 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术前6~8 h常规禁饮食,以免出现术中胃内容物反流、诱发呛咳或吸入性肺炎。③睡眠指导:嘱患者术前保持睡眠充分, 以利于提高机体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失眠明显者, 可遵医嘱予以适量镇静安眠类药物。④术前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训练, 尤其是具有颈椎突出患者, 术前3 d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于肩背部垫10 cm厚度枕头, 保持头部向后仰, 以使颈部充分显露, 可视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延长体位保持时间, 以患者能够坚持2 h且无不适症状为宜。同时,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练习。
1.2.2 术中护理 维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 尽量减少仪器噪音, 避免因环境刺激导致患者烦躁、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在各项操作中做到轻、快、稳、准, 在患者清醒时还应进行相应的解释和安慰, 以获得其理解、配合。术中不得谈论与患者有关的话题, 以免造成患者紧张情绪。尽量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进行体位摆放, 避免患者因颈部肌肉长时间牵拉引起的不适。
1.2.3 术后护理 ①体位护理:术后麻醉未醒者, 协助其头部偏向一侧;麻醉清醒或血压平稳后过度至半卧位, 以改善呼吸状态和促进口咽部分泌物引流, 并可缓解切口疼痛。指导和护理患者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 有利于促进排痰。患者咳嗽时轻力按压手术切口, 避免切口牵拉出血。嘱患者术后24 h避免进行颈部活动, 在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 并以手扶住头部, 避免造成切口疼痛。②饮食护理:术后1~2 d予以温凉流质饮食, 避免过热造成颈部血管扩张及切口疼痛;术后2 d如患者无呛咳症状, 可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饮食以及普食。完善口腔护理, 避免发生感染。③并发症防护:密切观察患者的颈部淤血、肿胀、呼吸困难、声嘶以及甲状腺危象等,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心率异常情况, 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 用SAS评分评价焦虑情况, 用自制问卷量表调查护理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6例(9.52%)血压异常, 16例(25.40%)心率异常;对照组分别为18例(28.57%)、28例(44.44%), 观察组的血压及心率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及SAS评分分别为(3.15±1.22)分、(41.12±6.54)分, 对照组分别为(4.82±1.69)分、(48.92±2.69)分,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8例非常满意, 13例满意, 2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96.83%;对照组28例非常满意, 23例满意, 12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80.9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整体护理为基础,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而开展的护理模式, 其与传统护理模式的区别在于护理责任更为明确、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护理范围更为全面等[2,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提高手术配合度与安全性。本研究中, 观察组围手术期的血压及心率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而术后VAS及SA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在围手术期维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这对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开展优质护理兼顾了生理康复与患者的心理体会, 提高了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
综上所述, 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服务模式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改善临床预后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 林菊英, 谢小芳, 李卫伶, 等.个性化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20(12):1801-1802.
[2] 方晓兰.甲状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包头医学, 2013, 37(3):172-174.
[3] 贺立辉.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4(20):116-11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188
2015-05-27]
450000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