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6例再手术分析

2015-02-01杨新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肠粘连非手术治疗肠管

杨新华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6例再手术分析

杨新华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时机、操作技巧及预防。方法 分析56例手术后致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再手术患者中, 1例因出现肺部感染及肾衰死亡, 3例出现肠瘘, 2例3个月后行2次关闭瘘口, 1例自行愈合, 其余全部治愈, 平均住院时间18.09 d。结论 合理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操作技巧及预防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出现有重大影响。

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

本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29例, 其中因手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56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男32例, 女24例;年龄7~71岁, 平均年龄39岁;农村患者51例。本次手术前均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 治疗无效42例, 有肠绞窄或绞窄可能的13例, 术后证实肠绞窄7例;有效14例, 非手术治疗3~7 d 4例, >1周10例。

1.2 诊断标准 有腹部手术史, 具有一般肠梗阻的临床征象, X线有气液平面。

1.3 治疗情况 均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后, 再行肠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 术中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1], 其中7例为绞窄性肠梗阻, 行肠切除吻合术, 1例因粘连肠管成块难以分离, 行肠切除吻合术。

2 结果

56例再手术患者中, 1例因出现肺部感染及肾衰死亡, 3例出现肠瘘, 2例3个月后行2次关闭瘘口, 1例自行愈合,其余全部治愈, 平均住院时间18.09 d (8~106 d)。

3 讨论

3.1 再手术时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 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动力性肠梗阻, 较少发生绞窄, 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早期若对有些不宜手术病例采取手术治疗, 容易带来短肠、肠瘘、腹腔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2]。

肠梗阻有肠绞窄可能或出现肠绞窄时是决定手术的主要依据。本组7例肠坏死患者在基层医院保守治疗1~3 d, 且2例患者来本院时出现休克, 由于观察治疗时间过长, 造成不必要的肠切除。有肠绞窄的可能或出现肠绞窄时应尽快手术,尤其小儿、老年人临床征象不典型, 可能因盲目观察, 错过手术时机。本组肠绞窄1例儿童, 2例老年人。

非手术治疗无效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就是没有肠绞窄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也考虑手术治疗, 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12~24 h。本组术前非手术治疗无效29例患者, 经过24 h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

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时手术是唯一选择。术中表明这类患者用非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是不可能的,一般保守治疗不超过1周。对于经常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主张手术治疗[3]。本组术前非手术治疗有效10例患者, 6例手术前反复发作梗阻, 1例最多6次。本次发作均保守治疗1周以上, 4例最长10~14 d。

3.2 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减少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的手术技巧主要是分离粘连, 总结本组患者治疗经验, 粘连大多在切口下与网膜粘连, 还有切口下瘢痕、原手术部位与小肠以及小肠之间的粘连, 肠管扭转、成角狭窄等, 是造成术后梗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再手术切口最好选择正中切口, 也可由原切口上下方正常处入腹, 避免损伤切口下粘连的肠管。最好采用电刀的电凝功能分离;也可采用剪刀锐性分离, 杜绝手指等推、撑钝性分离。尽一切可能避免肠管损伤, 认为肠管剥破可以切除或修补的想法是错误的。有1例行肠切除术, 遗正常小肠只有120 cm, 差点导致短肠综合征。术后足量生理盐水冲洗及有效引流, 可以减少肠瘘、腹腔脓肿的发生, 预防肠梗阻复发及短肠综合征。本组3例患者, 术中粘连广泛, 而强行剥离, 并发肠瘘, 教训深刻。

3.3 预防再发粘连性肠梗阻 根据本组5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观察, 作者认为粘连与人的体质有关, 发现刀口是瘢痕二次手术腹腔粘连重。首次手术腹腔污染或感染重的易粘连, 并易反复发作梗阻。为此, 手术操作轻柔, 减少组织缺血与腹腔内血凝块、线结、手套上粉末等异物存留, 防止细菌污染与感染都是预防粘连的基本措施[4]。术终时大量等渗盐水冲洗腹腔, 清除腹腔内异物与渗出物, 包含所分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 可减轻肠粘连的程度。本组术前非手术治疗无效42例中29例为化脓性腹膜炎所致的术后粘连,反复发作最多6次, 1例手术5次, 多次行肠切除术, 遗小肠只有120 cm。腹腔内粘连广泛致密或大面积浆膜层损伤的患者, 可行肠排列术。术后还应早期加强营养, 离床活动, 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

肠粘连不一定梗阻, 多数病例梗阻前都出现一些诱因。如:①暴食暴饮;②过敏食物;③体位剧烈变化;④肠道炎症;⑤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5]。消除诱因可以使腹腔粘连而不梗阻。

综上所述, 肠梗阻手术的目的除解除症状外, 还应使患者顺利康复, 防止复发和保证术后良好的生活质量。

[1] 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的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450.

[2] 杨建芬, 李宁, 黎介寿.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附137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12):730.

[3] 王元和, 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458.

[4] 胡孔旺, 朱化刚, 耿小平, 等.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多因素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9):939-943.

[5] 赵华平, 江根喜, 汪建华.粘连性肠梗阻256例治疗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40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28

2015-04-21]

721599 陕西省麟游县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肠粘连非手术治疗肠管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是怎么回事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