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66例临床分析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下腹脓肿阑尾炎

徐 盛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66例临床分析

徐 盛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根据阑尾炎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西药进行配方,对症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66例经门诊诊断的阑尾炎患者,进行中西医分型,辨证施治,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治疗效果不佳者转为西医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痊愈53例(80.30%),显著进步(基本痊愈)9例(13.64%),无效4例(6.06%)转为手术治疗。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效果较佳,较单纯采用中医或单纯采用西医非手术治疗效果好,其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使多数患者免于手术之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治愈率高,有推广价值。

阑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分析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占整个急腹症的24.1%[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近年来甲硝唑的应用,使70%的患者免除手术而获得治愈[2]。一般认为阑尾炎是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梗阻的原因有淋巴滤泡组织增生、粪石梗阻、异物、阑尾腔外的粘连等。祖国医学称肠痈,中医认为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胃功能紊乱,糟粕积滞湿热内生,寒温不适,七情所伤,郁怒忧思,易伤肝脾而使气机不畅,血行滞涩,肠内痞塞不通,孕妇产胎热内生,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气滞血凝,肠道消化失常,浊气壅遏或痈。临床症状:开始是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有时全腹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接着是恶心或呕吐,经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后疼痛部位转移至右下腹,呈局限性疼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06年10月~2013年2月,作者经门诊检查的患者,患者自感下腹疼痛不适或急腹症而来院就诊,经诊断采用病例共计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2.5±11.6)岁。

1.2 临床分类方法

1.2.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祖国医学肠痈病初期,即瘀滞型。其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临床表现食欲减退或伴有恶心、反胃,局限性右下腹痛或轻度反跳痛。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稍高或正常,苔薄白,脉弦。

1.2.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相当于中医的痈脓,已成为早期即温热型,其病机为瘀久化热。表现为腹痛加剧,拒按,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体温在38℃左右,舌质红,苔腻,脉弦数或洪数。

1.2.3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属于中医痈脓已成之后期即毒热型。病机为热毒炽盛,表现为腹满绞痛,拒按,程度加剧,并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呜音减弱或消失,恶心呕吐,体温在39℃以上,白细胞计数在15×109/L以上,心率100次/min左右,伴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1.2.4 阑尾炎周围脓肿型 属痈脓已溃,其病机为毒热不散,结聚成块,右下腹可触及明显包块,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1.3 适应证的选择 本组患者均符合非手术疗法或先用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

1.3.1 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急性单纯性,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周围脓肿。

1.3.2 先用非手术疗法 经12~24 h观察,病情有发展趋势者,如中毒症状加重,非手术治疗不能克服的梗阻情况时,应考虑手术,包括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穿孔伴有局限性腹膜炎,对某些特殊性阑尾炎,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者,亦采用非手术疗法。

1.3.3 手术治疗的选用 包括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坏疽型有梗阻因素的化脓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特殊性阑尾炎。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4.1 内服中药 公英、双花、地丁、连翅、丹皮、赤芍、积壳、木香、青皮、元胡、五灵脂、郁金、甘草为主药,根据病情加减来调节药物。

1.4.1.1 瘀滞型 加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草、连翅、桃仁、元胡等。

1.4.1.2 温热型 加清热解毒药物,如败酱草、大黄、硭硝等,以加强通里攻下之作用。

1.4.1.3 毒热型 此型易出现阳明腑症,为防止肠麻痹引起的梗阻,应加大通里泻热,清热解毒药的剂量,同时高热易伤阴液,故在方中可酌加麦冬、石斛、元参等药。

1.4.1.4 脓肿型 若炎症局限或包块,炎症已控制,可加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如丹参、文术、山甲等。

1.4.2 外敷用药

1.4.2.1 瘀滞型 阑尾炎早期,以气滞症状为主药物可用:食盐1000 g、小茴40 g。用法:将食盐炒兑入小茴,装入布袋内,待温度适可时热敷患处。功效:有温通、理气、止痛之作用。

1.4.2.2 以热瘀症状为主药物 大黄50 g、白酒适量。用法:将大黄研成细末,用酒调成糊状,装入纱布袋内,敷于右下腹,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将热水袋放入上方,可加强效果。

1.4.2.3 毒热型、脓肿型配药 大黄9 g,硭硝9 g,冰片3 g。用法:醋调外敷患处。功效:防止热毒扩散。

1.4.3 补液及抗生素的应用 消化道症状较严重且有高热者,应给予补液及抗生素治疗。

1.4.4 穿刺及内服中药 对阑尾炎周围脓肿较大,在彩超检查提示下,进行脓性穿刺,结合内服中药效果更佳。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及腹部压痛消失,体温血象正常。显著进步(基本痊愈):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体温、血象正常,右下腹仍有轻度压痛。进步(好转):自觉症状减轻,腹部疼痛及压痛也减轻。无效:症状未见改善,在保守治疗中转为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共计6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53例(80.30%),显著进步9例(13.64%),无效4例(6.06%)转为手术治疗而愈。

3 讨论

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其次为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中,西医多用抗生素,此疗法药物难以透过较厚的脓腔壁到达脓腔,疗效较慢,而且效果欠佳,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较大,有时会产生二次感染,给患者造成第2次躯体损伤和痛苦。手术治疗也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躯体之疼,而患者不易接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快,痛苦小,副作用轻微,对机体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中医治疗阑尾炎多采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化毒排脓、活血化瘀、清热理气药物,可使炎症局限,炎块吸收消散。在控制化脓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和弥漫性腹膜炎整个治疗过程中,控制炎症,促进炎症消散是治疗阑尾炎的关键。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及中药外敷的方法,可使病情迅速好转,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

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抑菌和解毒作用,通里攻下药物有明显的增强肠管蠕动、增加肠血流量及抑菌作用,尤其是大黄能改善阑尾炎腔之梗阻,促进炎症消散,大黄善破瘀血、有推陈致新之功,得洒辛散之力,用于阑尾炎初期,消除阑尾炎局部水肿及少量渗出,疗效更佳。阑尾炎化脓者用醋调敷,取之酸收敛之性,以防毒气走散,如用鲜大黄捣烂敷之效果更佳。连翘、败酱草、公英、元胡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丹皮、赤芍、桃仁有凉血清热作用,薏苡利湿排脓,乌药理下元之气,大黄可通便排肠内之毒,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薏苡附子败酱主要用于阑尾炎周围脓肿的阳气不足,正不胜邪型,方中重用薏苡仁开壅排脓利肠胃,配用附子以振奋阳气,辛热散结,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之功。

通里泻热是治疗温型和毒热型阑尾炎的关键措施,它可以减少脓肿的形成和肠麻痹的出现,但泻之过有伤阴之弊,所以在治疗此型当中,应考虑适当补液。阑尾炎早期活血化瘀是适宜的,但到蕰热期,阑尾炎出现明显病理改变时,如化脓、坏疽、穿孔等,再用此法易使炎症扩散,故可慎用。到阑尾炎后期,脓肿局限形成包块或炎症控制,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效果较好,可使炎症及包块消散。

抗生素的应用:在术前及术后作者多采用甲硝唑,手术前和术中静脉滴注甲硝唑0.5 g,术后0.5 g,q.8h.,连用3~5 d,病情稳定后即可停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副作用的发生。

本组病例共计6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53例(80.30%),显著进步9例(13.64%),无效4例(6.06%)转为手术治疗而愈,从治疗效果来看,多数患者免于手术之苦,而获康复。本实验与杜永敏等[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60例,痊愈48例,占80.0%,基本痊愈8例,占13.3%,中转手术4例,占6.7%,其结果类似。

[1] 马永江.外科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22.

[2] 裘法祖.外科学(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86.

[3] 杜永敏,金针.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60例体会//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993: 868-870.

Clin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66 appendicitis cases

XU Sheng.Shangdong Laiyang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Laiyang 265222,China

Objective To appl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appendicitis,to provide symptomatic treatment by different prescriptions for different appendicitis types,and to investigate thier curative effects.Methods A total of 66 outpatients with diagnosed appendicitis received treatment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Surgical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ose with poor curative effect.Results The patients had satisfactory effects.There were 53 cured cases (80.30%),9 cases with significant progress (basic recovery) (13.64%),and 4 ineffective cases (6.06%) receiving alternative surgery.Conclusion Imple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s provides better effect in treating appendicitis in single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non-surgical Western medicine.This method is simple,and it reduces patients’ pain and financial cost,with high cure rate.It contains promoting value.

Appendiciti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Clinical analysi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12

2015-05-07]

265222 山东省莱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下腹脓肿阑尾炎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