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胃镜对食管及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2015-02-01李千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性病变胃壁平滑肌

李千迅

超声胃镜对食管及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李千迅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就诊的270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水囊法或超声胃镜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结果 270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经诊断后显示, 钡餐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1.85%, 胃镜的诊断符合率为67.41%, 107例患者采用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高达92.52%。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胃镜;食管胃隆起性病变

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泛指胃壁外的肿瘤和(或)脏器压迫所致的隆起性病变, 起源于胃豁膜和豁膜下组织以及食管的肿瘤, 是一种形态改变。而胃镜、X线钡餐等检查诊断病情时, 对于豁膜下的隆起性病变而言也较为困难, 就目前技术研究显示, 通过进行超声胃镜(EUS)检查, 可使胃壁及其周围的结构能够明确显示, 医生诊断病情更加准确[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270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56例, 女114例, 年龄12.5~67.0岁, 平均年龄54.7岁。用水囊法或EUS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检查。

1.2 方法 奥林巴斯小探头:UM-DP12-25R 。富士大超声:FUJiNON7000, 超声探头频率为7.5 MHz和12.0 MHz两种,可转换使用, 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都要进行两种频率的对比显示, 并且进行高倍图像放大处理, 以便于详细的观察[3,4]。

2 结果

2.1 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病种和分布 270例患者通过手术或病理证实, 其中包括脂肪瘤2例(0.74%)、豁膜下平滑肌肉瘤8例(2.96%)、异位胰腺8例(2.96%)、囊肿12例(4.44%)、息肉21例(7.78%)、静脉瘤8例(2.96%)、良性溃疡29例(10.74%)、癌肿46例(17.04%)、腔外脏器压迫67例(24.81%)以及豁膜下平滑肌瘤69例(25.56%)。

2.2 胃镜、钡餐造影(GI)诊断符合率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其采用胃镜、G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41%(182/270)、51.85%(140/270)。

2.3 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 在270例患者中, 有107例患者在经过EUS检查后, 进行手术治疗, EUS检查的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其诊断符合率为92.52%(99/107)。

2.4 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EUS图像特征 ①脂肪瘤:表面呈黄色, 无回声, 图像呈强回声影, 表现为边界清晰。静脉瘤:呈管型低回声区, 图像呈类圆形或圆形, 向腔内隆起。②腔外脏器受到压迫:能够清晰的看到患者脏器的形态, 胃壁以及食管等层次, 五层结构都完整, 患者的胃壁外、脏器食管内会有明显的低回声区。③豁膜下肿瘤:即为EUS图像呈现出低回声区, 在第2层很少见, 通常会出现在第4层胃壁。通过对豁膜下肿瘤检查患者图像都呈现出低回声区。其中平滑肌肉瘤的内部回声会出现不均匀、包膜基本完整情况。平滑肌瘤内部回声均匀, 包膜完整, 回声现象不存在,通常与平滑肌瘤进行科学鉴别时, 会比较困难。④息肉:表面光滑, 突向腔内, 图像呈低回声区, 第2层内部回声均匀,带蒂息肉可显示蒂部的低回声区。⑤癌肿:有时可见管壁外多个低回声区淋巴结, 有时需结合病理活检才可鉴别良性溃疡, 通过EUS图像观察呈低回声区, 可发生在第1~5层破坏和受损, 不断的增厚、甚至出现中断现象。⑥囊肿:图像呈无回声区, 位于第2层, 包膜完整、清晰。⑦异位胰腺:图像呈低回声区至中等强回声, 一般位于胃窦部。

3 讨论

EUS能清晰显示食管、胃壁的层次结构, 建立三维图像,直观的确定病变位置及程度, 共有五层, 按照由内至外的顺序依次为[5]:①在豁膜表面和豁膜层都产生了相应的界面波,通常被称为强回声带;②其作用相当于豁膜肌层, 被称为低回声带;③在豁膜下层, 被称为强回声带;④在固有肌层,称为低回声带;⑤在浆膜外组织中以及浆膜层所产生的界面波, 称为强回声带。所以, 通过EUS检查, 能够对食管以及胃壁进行准确的分层观察, 确保患者不会出现外压病变和隆起性病变的情况。

通过对患者进行EUS诊断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发病几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豁膜下平滑肌瘤、腔外脏器压迫、癌肿、异位胰腺、静脉瘤、良性溃疡、息肉、囊肿、豁膜下平滑肌肉瘤、脂肪瘤。对此, 能够充分的证明, 豁膜下肿瘤在食管、胃隆起性病变中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食管病变主要由胸主动脉压迫所致, 胃隆起性病变主要由肝脏病变、胆囊以及右肾压迫所致, 本院结合内镜下染色后, 再进行病理活检, 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通过选用三维立体超声(3D)内镜进行观察治疗, 能够准确的进行三维立体构像观察, 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使患者的病变确诊率提高, 减少对患者的误诊几率,更好更快地为患者进行治疗。因此, EUS检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 张小勇, 黄霞月, 赵志泉.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67例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3, 20(3):113-116.

[2] 年维东, 翟洪涛, 梁晋雨.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 30(4):245-247.

[3] 徐敏, 刘磐, 张小勇.内镜和超声内镜联合诊断胃平滑肌肿瘤28例临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1820-1821.

[4] 杨蕾, 张宝刚, 李丹丹, 等.超声微探头联合环扫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病变与纵隔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 31(5):261-264.

[5] 孙丽伟, 王志勇, 黄妙珍, 等.纵轴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浙江医学, 2013(13):1294-129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24

2015-05-04]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性病变胃壁平滑肌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