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02-01杨开锦
杨开锦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杨开锦
目的 探究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0例, 对患者随访3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优180例、良120例、可21例, 差29例, 优良率为85.71%。结论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是继化学溶核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之后的又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 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安全性高、手术适应证广、治疗有效率高的优点[1]。该手术法最早于1986年被成功运用于临床治疗,伴随着半导体激光技术的发展, 其在国内外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2]。为研究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效果, 特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0例, 其中:男182例, 女168例, 年龄16~88岁, 平均年龄(51.2±12.3)岁。病程1个月~11年, 平均病程(1.45±3.19)年。其中, 单间隙151例,双间隙199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CT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手术方法 采用以色列产NDYSG20W激光治疗仪治疗。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消毒, 并铺无菌单, 在透视局部麻醉下取与突出间隙后正中线平行的患侧旁开6~12 cm的穿刺点, 用15 cm长的穿刺针进行穿刺, 与冠状面夹角为35~45°。穿刺针尖位于椎间隙中央或是偏患侧。穿刺成功后立即进行激光照射治疗, 连接直径为600 μm的光纤, 使其针尖露出3~5 mm, 采用半导体激光联系烧灼椎间盘, 功率为15 W, 脉冲放射与间隔均为1 s, 总能量在800~2800 J[3,4]。汽化过程中针尾处会有轻烟冒出, 同时伴有轻微的焦糊味。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感或热胀感, 若有则停止烧灼, 用注射器进行负压抽吸, 从而降低椎间隙内压透视下调整针尖的位置, 直到光纤前端与椎间盘髓核组织接触处之间的距离在1.0~1.5 cm。在激光治疗过程中, 医师根据患者的年龄、突出平面程度以及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合理确定照射剂量, 照射终止后立即拔出光导纤维和穿刺针, 并在针眼处贴上创口贴, 并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情况。整个手术治疗时间约为5~15 min。
手术后患者卧床休息1~2周, 偶尔起床时需要佩戴腰围。医护人员给患者使用抗生素3 d, 并给予地塞米松5~10 mg, 20%甘露醇250 ml, 1次/d, 给药治疗2~3 d, 必要时给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治疗, 同时配合相应的牵引、理疗、中药治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腰背肌功能康复锻炼, 促进患者恢复。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考Williams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判。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良:主要症状消失, 基本能胜任工作。可:个别症状消失, 但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症状未消失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 出院后3个月进行患者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显示, 优180例、良120例、可21例, 差29例,优良率为85.7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虽然治疗方法很多, 但是却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对患者的损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且安全有效, 是一种非常好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 有效率在80%以上[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优良率为85.71%。经过本次研究, 作者认为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进行如下调整, 供同行参考借鉴。手术适应证: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膨出, 排除具有其他合并疾病患者。②患者有明显的腰腿痛症状。③直腿抬高阳性, 或是伴有肌力下降、减退症状。④患者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仍然无效者。相对禁忌证:①高龄患者、腰椎退变、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宜进行手术者。②临床症状极其严重, 且突出大, 甚至伴有钙化现象, 不愿意行开放手术者。绝对禁忌证:①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骨质增生等影响穿刺者。②属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伴有马尾神经症状者。③游离型巨大突出者。④穿刺处感染无法进行手术者。⑤有出血倾向者。
半导体激光气化减压术的作用机制不仅仅是早期的盘内检验、中晚期瘢痕回缩, 减轻神经根所受的压迫, 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其作用机理还可能与激光治疗的局部温度提高、热能效应、内环境改变等有关。作者认为, 早期疗效主要是通过激光脉冲能量汽化、凝固、炭化、体积缩小等,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起到治疗的效果。而远期疗效则可能与纤维环软化、充填汽化腔瘢痕收缩等有关[6,7]。有研究表明, 经激光汽化治疗后, 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50%以上。
总之,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尤其适用于青年患者, 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1] 孙文献, 张汉高, 朱晓昆, 等.CT引导PLD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效果分析.西南军医, 2009, 11(2):302-303.
[2] 王国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减压术75例疗效分析.按摩与导引, 2008, 24(8):33-34.
[3] 李春根, 王飞, 牟明威, 等.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4):190-192.
[4] 迟晓飞, 王坤, 吴汝舟, 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及其改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 4(3):37-39.
[5] 刘福才, 赵环宇, 夏宏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单针与双针疗效的对比观察.北京医学, 2009, 31(11):675-677.
[6] 李宏志, 迟晓飞, 应凯, 等.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腰腿痛改善的评价.颈腰痛杂志, 2009, 30(1):41-43.
[7] 杨祖华, 付昌马.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激光照射量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2):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64
2015-01-15]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