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的忧乐

2015-02-01刘艳花

资源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温饱耕地土地

◎刘艳花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驶向茫茫天宇时,隔窗一望,辽阔的大地是如此壮观,城市、乡村、河流、道路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承载着这图画的是土地,土地系着游子的心,土地就是我们的根。

当我们乘坐的高铁飞奔在铁道线上时,回头一瞥,无边的原野是如此辽阔,树木、庄稼、房舍、牛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背负这风景的是土地,土地深情地望着远去的人,土地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当我们站在农村的陌野上,抬头可见,碧绿的青纱帐与蓝天相映,溪水、沟壑、花卉、树木相依相扶,林间的莺鹊在温柔地对话,潺潺的流水注入村旁的小菜园,白菜、萝卜、番茄、黄瓜茂盛地生长,它们吸吮着土地的乳汁,土地就是我们的母亲。

土地是人类的起源,自从有人类起,人们就依附着土地,土地便与人结下了亲缘,就像母亲与孩子相互依存。土地,有了水的滋润,就能耕耘;土地,有了农民的耕作,就会有丰收;土地,贫瘠时给人带来穷困;肥沃时给人送去温饱。人与土地同喜怒,共荣乐。尤其对于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与土地的联系更是亲密、和谐、完美。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耕种史就是中国的整部历史,承载着这部历史重任的是土地。无论是原始的、初级的文明,还是发展的、强盛的、繁华的阶段,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保证是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即使现在到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迅猛发展时代,中国人与土地密不可分。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存着13亿同胞,真可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辽阔的疆土,丰富的物产,使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富裕、幸福和快乐。

曾几何时,发生在土地上的事件使人震惊,永世难忘。纵观古今,风流人物引领风骚。

五十多年前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穷困面貌,身先士卒,带领人民战风沙、斗盐碱、种泡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身患重疾坚守岗位,为人民谋温饱,自己却病逝于英年,成为全国干部学习的榜样。

“吾身虽瘦,必肥天下”,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头戴草帽,面庞黝黑,半蹲在稻田里,凝视着一株稻穗,他用一生在研究这块土地,使人远离饥饿,他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得到这样的评价:“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千斤粮、万斤菜”,农业科学家以他们特有的智商创下丰产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得人们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过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再是留在字典里的一句俗语,了以真实的面目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们知道土地的忧乐,所以他们为土地妆扮,为人类造福。我们享受着他们的成果,幸福地汲取着土地带来的给养,岂不乐乎!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范围,蒸蒸日上的强盛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人们在为我们创造的科技与文明而骄傲时,土地之忧也成为不速之客。耕地的日益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连年不断的地质灾害,给人以“忧”的搅扰。悄悄发生的变化令人触目惊心。

沙漠面积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激增,似吃人的猛兽,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被沙漠吞噬的有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大草原。大面积森林的毁坏,导致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

改革开放岁月激荡,气势浩大势如破竹,饱了钱袋却丢了耕地。大量耕地被企业开发利用,工厂大量扩建,不但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污染。

我们世世代代依赖的土地,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掉,我们的子孙还需要这些土地的滋养,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建立一套有效的保护耕地和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使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城市建设必须严格依照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则要在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节地的引导,防止重复建设。还要树立全民保护耕地意识,从各级政府官员到普通市民、农民,都树立保护耕地意识,万众一心,才能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必须做到的任务。

猜你喜欢

温饱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蜘蛛(外一首)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数说70年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