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2015-02-01陈小利
陈小利
21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陈小利
目的 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1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经期选择应用抗生素、经间期采取中药灌肠并理疗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经期用药同治疗组而经间期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9例, 治愈率68.10%, 宫内妊娠42例, 妊娠率36.21%, 无宫外妊娠发生。对照组治愈25例, 治愈率26.60%, 宫内妊娠20例, 妊娠率21.28%, 宫外妊娠1例, 发生率1.06%。治疗组治愈率、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外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配合中药灌肠并理疗的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确切, 并可有效降低因输卵管导致的宫外孕的发生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不孕不育治疗中是比较棘手的原因之一, 因其发病率高, 治疗成功率低, 且宫外孕发生率高, 给临床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本院不孕不育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10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94例)。年龄23~42岁, 原发不孕75 例, 继发不孕135 例。治疗组:双侧输卵管阻塞 29例, 一侧阻塞、一侧通畅 23 例, 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40 例, 单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4例;对照组:双侧输卵管阻塞 20例, 一侧阻塞、一侧通畅 32例, 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5 例, 单侧输卵管通而不畅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 称为不孕症[1], 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输卵管造影确诊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 并排除卵巢功能、子宫及免疫性因素和男方因素造成的不孕症。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治疗组经期选择应用抗生素、经间期给以中药灌肠并理疗的治疗方法。经期需使用抗生素的给青霉素800万单位加液体静脉滴注, 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经间期给以中药(金银花20 g, 蒲公英20 g, 丹参20 g, 红藤20 g, 桃仁15 g, 红花15 g, 三棱15 g, 莪术15 g, 没药15 g , 乳香15 g)治疗, 每副药煎2次共400~450 ml, 分3次, 1次/d灌肠, 每次灌肠100~150 ml, 灌肠后即开始红外线理疗, 腹部与后背各放一理疗垫, 理疗1 h/次, 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以输卵管通液、经期抗生素应用与治疗组相同, 而经间期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治疗2~3个疗程后行碘油造影检查确诊双侧输卵管通畅或已确定为宫内妊娠。有效:造影见单侧通畅或阻塞病灶的面积明显缩小。无效:输卵管阻塞部位无任何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79例, 治愈率68.10%, 宫内妊娠者42例,妊娠率36.21%, 无宫外妊娠发生。对照组治愈25例, 治愈率26.60%, 宫内妊娠20例, 妊娠率21.28%, 宫外妊娠1例, 发生率1.06%。治疗组治愈率、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外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孕症是临床妇科常见的疾病类型,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30%~50%患者是由输卵管阻塞所致[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富裕, 生活节奏的加快, 改革开放随之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许多年轻女性缺乏性保护意识, 婚前性行为导致的非意愿性妊娠流产率增加, 流产后又不能充分休息, 术后营养差, 不注意卫生致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明显增加。有文献报道, 人工流产、清宫次数增加导致生殖道感染、盆腔炎症发病率上升, 输卵管组织纤维化造成输卵管粘连、变形、僵硬、积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而引起不孕[3]。因此积极的治疗盆腔炎症不仅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也可降低宫外孕的发生率。
对于部分患者经超声检查有盆腔积液或常有间断性因盆腔炎症引起的腰酸下坠等症状的, 在经期选择给以抗生素治疗, 可以增加抗生素在盆腔局部的浓度, 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 治疗组经间期使用的中药蒲公英、金银花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红藤、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棱、莪软坚散结;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经过浓煎后温热灌肠, 可以使药物直截作用于盆腔内子宫及双侧附件组织,对慢性盆腔炎导致的输卵管阻塞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理疗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 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 进一步增加细胞活力, 加快炎症吸收, 提高治愈率。夏卫红等[4]报道: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提高宫内受孕率, 降低宫外受孕率。本文对经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的患者, 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先治疗输卵管阻塞, 治愈后再进行促排卵试孕, 以避免在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情况下发生宫外孕。经观察临床效果显著, 治疗组治愈率达68.10%, 宫外孕发生率为0;观察组虽治愈率仅为26.60%, 宫外孕发生率也仅为 1.06%, 略低于正常发生率的2%。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尤其是西医配合中药灌肠并理疗的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确切, 并可有效降低因输卵管原因导致的宫外孕发生率。
[1]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69.
[2] 林剑.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进展.中国社区医师, 2012, 34(14):39-40.
[3] 杨湖珍, 冯玲, 罗延春.梗阻性输卵管不孕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0):106-107.
[4] 夏卫红, 唐良玉, 沈祖鸿.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08, 14(2):42-43, 4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44
2015-01-06]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