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研究

2015-02-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西医脑出血神经功能

韩 知

脑出血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研究

韩 知

目的 研究脑出血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出血;活血化瘀法;西医治疗;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

脑出血的多年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传统西医治疗, 然而其效果均欠佳, 为了提高治愈率, 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本院从中医角度出发, 研究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1]。本文就本院诊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与传统西医治疗在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脑卒中(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5例;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58.17±6.63)岁;中经络者44例,中脏腑者11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26±6.02)岁;中经络者42例, 中脏腑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纳入本文研究: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 并于发病48 h内入院,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 ②必须是脑实质内出血, 且出血量不足30 ml; ③ 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④ 没有伴随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⑤没有意识障碍加重进入深昏迷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 例如: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吸痰等处理, 如果患者在发病48 h后无法进食,可以予以鼻饲, 以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如果患者原本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24 h后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 药方包括:丹参20 g, 天麻、赤芍各15 g, 桃仁12 g, 川穹10 g, 大黄6 g, 水蛭5 g, 红花3 g。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可以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药方, 具体如下:如果患者属于痰涎壅盛型, 可以加僵蚕、菖蒲、浙贝、竹茹、胆南星;如果属于肝阳上亢型, 可以加牛膝、钩藤、石决明;如果属于中脏腑型, 可以加安宫牛黄丸, 并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果属于四肢麻木型, 可以加地龙、黄芪、鸡血藤、蜈蚣、全蝎;如果属于阴虚型, 可以加女贞子、龟板、鳖甲。以上药方以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下, 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是指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是指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 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是指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无效是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甚至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4例, 显效19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7例, 显效15例, 有效12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0.00%, 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为(25.34±5.46)分, 对照组在治疗前为(25.48± 5.06)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降至(8.12±4.01)分, 对照组降至(16.43± 5.84)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治疗后有2例出现轻微头痛症状, 1例出现烦躁现象, 1例出现感染, 1例出现便秘,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治疗后, 5例出现轻微头痛症状, 2例出现烦躁现象, 2例出现感染, 2例出现便秘,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西医角度看, 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血管壁的变化,不受凝血机制障碍的影响,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止血药的效果甚微, 而采用活血类药物扩张患者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会一定程度上加速血肿的吸收[2]。从中医角度看, 离经之血属于瘀血, 出血时血积聚于脑部, 并呈现浓稠、粘性、凝固、聚集等特征, 因此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3]。临床研究表明, 丹参、川穹、桃仁可以改善软脑膜微循环, 并清除氧自由基;牛膝、大黄等可以活血止血、散结通络;黄芪具有益气健脾, 活血破瘀之功效。数药并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脑出血的临床症状[4]。

本文就本院诊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现, 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 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面, 观察组在治疗后下降至(8.12±4.01)分, 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6.43±5.8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钟利群, 张根明, 邹忆怀, 等.从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像进展看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 18(2):5-7.

[2] 李妍, 崔向宁, 陈泽涛, 等.活血化瘀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9): 153-156.

[3] 陈澈, 院立新, 张根明, 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6):142-144.

[4] 林培贤, 高辉耀.脑出血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17):115-1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34

2015-01-19]

456400 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

猜你喜欢

西医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