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肥:多重功效产业逐渐成熟

2015-02-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来航线

中国农资 2015年47期
关键词:土传放线菌菌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来航线

亿亩“障碍”耕地亟待修复

随着现代种植业向设施化、专业化、集约化及商品化快速发展,在同一地区因作物品种单一造成的连茬现象普遍存在,作物生长不良、病害加重、品质下降及产量降低甚至绝收问题日益严重。连作障碍实质是由连续种植的作物及土壤微生物引起的土壤生物退化。

我国具有生物退化障碍的耕地约1亿亩,仅西北地区就达5000万亩以上。土壤生物退化已对我国的设施农业、经济与粮食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该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目前,中国人多地少,加之土地承包到户,轮作难以实施,故生物退化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土壤障碍问题。经过多年考察研究,总结出一套综合的土壤生物退化修复技术,即接种有益微生物,从而恢复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降解自毒物质、改善作物品质,最终消除连作障碍。

此外,在探明发生土壤生物退化的微生态机制的基础上,向根区土壤中接种经特殊筛选并经工业发酵制备的防病促生放线菌制剂及能促进放线菌生长繁殖与作物生长的有机无机生物肥料,从而达到增加有益菌数量、促进根系对养分与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诱导抗性、增强作物抗病性等作用。

微生物肥走向成熟

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起和发展,亿万亩退化的耕地需要修复、与时俱进的新型肥料需要创新、新时代的农户需要提高效益,微生物肥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了解,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已经有60余年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历史。截至2013年,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有900多家,11个品种,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全国从事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能达到150亿元以上,已成为我国生物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进步,微生物肥料菌种的功能化趋势也越发明显。由豆科作物接种剂向非豆科用肥方面发展;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由单功能向多功能化发展;由无芽胞菌种转向芽胞菌种;由微生物菌剂转向生物有机肥。未来研发重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总体来讲,选育性能优良菌株是微生物肥料功效的核心环节,而功能菌株菌群的组合是微生物肥料功效的保证,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则是产品质量提高和效果稳定的基础,功能产品研究和应用是微生物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最终朝着功能更好、效果更稳、针对性更强、成本更低、多元复合等多方向发展。

目前保藏的有价值的放线菌有1万余株:对10余种主要农作物土传病原靶标菌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有200余株:对辣椒、草莓、魔芋、马铃薯等连茬种植土传病害有较好防效。经在甘肃连续3年试验,马铃薯增产10%-15%;魔芋死亡率降低50%左右,增产30%-60%;辣椒、草莓增产20%左右,开花期及成熟期提前7-10天,对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效达到70%-85%。

微生物肥提升经济效益

从整个农业产业及肥料市场发展状况来看,生物有机肥是农业用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要积极推进我国自行研制的微生物发酵剂和固体发酵设备的应用,以生物有机肥为目标,实行有机肥纵深开发,与化肥、生物菌种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首先,发展微生物肥料可以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循环农业实现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此外,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说,发展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产业是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也是我国目前绿色食品生产的现实需要,更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产业一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土传放线菌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察右后旗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试验总结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土传疾病的生物解决方案
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
黄花蒿内生放线菌A5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