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记忆”写作习惯说开去

2015-02-01杨根增

中学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台州现实生活习惯

杨根增

从“文本记忆”写作习惯说开去

杨根增

很多老师都对学生说过,写作文要调动生活体验,写出既有个性又有生活与生命气息的作文。春天来临之际,老师们都让学生写过“春天”之类的话题作文。我也未能免俗,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对于“春天”,他们一定早有感觉,一定积累了丰富的体验。

我预想学生这次定会写得不错, 可结果却大吃一惊。大部分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落入俗套。很多同学习惯用“和风送暖”“阳光明媚”“万紫千红”之类的词语描绘台州的春天。殊不知,这样的词语描写台州的春天根本不合适。尽管“和风”“阳光”“鲜花”都不缺,但绝不是台州春天的主旋律。更典型的是,几位同学形容“春雨”,竟然用了“春雨贵如油”。稍稍一想就可以知道,这“春雨贵如油”是北方的农谚,在台州不适用。“黄梅时节家家雨”,台州的春雨缠缠绵绵,让人腻烦,怎么会贵如油呢?还有几篇完全是朱自清《春》的仿写,东施效颦,庸俗至极。

一写春天,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落入俗套甚至 “背叛”自己家乡的春天呢?难道是自己家乡的春天不够美吗?带着疑问,我打算开一个“写作心理交流会”,了解一下学生如此写的心理动机。一番交流之后,原因清楚了。原来,写文章之前,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想想台州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更不用说出去走走,亲身体验一下台州春天的气氛了。 不少同学把工夫花在搜罗例文上,根据例文去“比葫芦画瓢”,至于例文里的春天是否跟台州春天的味道相切合他们就不管了。 还有一些同学更是自信, 他们说根本用不着煞费苦心地去搜罗例文,从小学读到初中,他们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关于春天的描绘。凭借着这些文本记忆,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这种从范文里或者现成的阅读经验里索取素材的习惯,可称之为“文本记忆”写作习惯,和它对应的是“生活记忆”写作习惯。显然,靠“文本记忆”写作,可以顺手拈来,免去了构思创新的折磨;而靠“生活记忆”写作,往往需要提炼整合,难免费心劳神。

但哪种写作习惯更好呢?当然不言自明,靠“生活记忆”写出来的作文植根于生活,情感真挚,内容鲜活。而靠“文本记忆”写出来的东西严重缺乏个性和真情实感, 有时内容还会与现实严重不符, 违背基本生活逻辑。比如这次作文就有几位同学写到了“麦浪滚滚”“一望无际碧绿的麦田”,一看就知道是“拿来”的。南方人,生活中很少见过麦苗,哪来的那么多关于麦田的记忆与体验。违背这样的基本事实写出来的作文,怎能不给人虚假浮夸的感觉呢?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写作习惯,“文本记忆”写作习惯肯定也早已被学者们发现。天河在《作文的起点》一文中这样写道:“从作文中,很难看到个性的生活痕迹、生命体验。我把这种作文叫作‘无背景作文’——内容高度模式化,失去了具体的生活背景和生命背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写作文的起点出现了偏差。他们写作文,不是从现实生活、个人心灵出发,而是从别人的好恶、书本、现成观点出发,写出的作文常常与生活、生命无关—— 换句话说,就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命没有真正进入作文。”

该如何矫正这种顽固的“文本记忆”写作习惯呢?

天河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回归日常,回归心灵。回归日常,我的理解就是亲近自然,关注生活;回归心灵就是尊重体验,书写感悟。亲近自然,关注生活是前提;尊重体验,书写感悟是关键。如果连自然和现实生活都不愿意去亲近和关注了, 怎么能谈得上尊重体验与书写感悟呢?

比之于现在的学生,很多大作家的童年生活并不富有,但他们始终与自然相偎相伴,始终在现实生活的大熔炉里摸打滚爬。他们的经历未必波澜壮阔,但体验与记忆却是鲜活深刻的。月光下的捉迷藏,稻田里的守望,瓜园里的窥探,小河边的嬉戏……鸡毛蒜皮,琐琐碎碎都化为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而现在的学生呢, 平时被圈在校园里啃食单一的教材。放假了,又从一个封闭的校园进入一个封闭的家庭。春天来了,他们没有爬过小山,没有溜过河沿,没有捉过蜻蜓,没有扑过蝴蝶,没有捧过泥土,没有嗅过花香……难怪他们写不出真实而感人的春天!玩的呢,不是陀螺,不是沙包,不是赛跑,不是摔跤,而是清一色的电脑、手机。网络便捷了他们的生活,也隔断了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机。 曾几何时, 他们已经不愿出门,一张 CD,几部电影,任凭窗外流水落花春去也!数字化、 影像化的娱乐生活让那份来自自然的鲜活体验和创作灵感消失殆尽。

莫言也间接谈到过亲近自然,关注生活,尊重体验,书写感悟的重要性。他在《讲故事的人》中说:“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 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莫言所讲的“阅读社会人生”就是“亲近自然,关注生活”。他在演讲中还说:“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莫言的幻想,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妄想,而是基于生活体验的想象。这份幻想透着现实主义的光辉,读来真实而自然。而有些学生的作文虽也是日常琐事,但却未能让人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气息, 关键就在于学生写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体验, 而只是别人作品的模仿与复制而已。

莫言还说:“我听到的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我们从这句话更可以看出,很多题材所反映的生活虽然不是作家亲身经历,但一定似曾相识,能够引起他的共鸣和强烈现实感。否则,再好的故事也不能生动鲜活地走进作家的作品。 而如今一些学生的作文就不同了,他们不管某个题材是不是打动过他,也不管某些题材是不是跟他的内心体验相切合, 就尽管去模仿与复制,难怪写出的东西空洞无物,严重缺乏生活与生命气息。

接下来的作文课, 我严肃地对学生说:“写作文一定要学会向现实生活索取素材, 从自己的内心挖掘真实的体验,从而书写最个性最本真的感悟。写事,要写现实生活里自己关注过、思索过的事;写人,要写现实生活里自己关注过、审视过的人;抒情,要抒现实生活里自己体验过的情;说理,要说现实生活中自己思索过的理。因为只有关注过、思索过、审视过,才可能会有深刻的内心体验。依据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鲜活的生活和生命气息,也才会有个性。”

学生们略有所悟地点头, 但我明白理论上通不等于实践中会用。于是我打算让学生重写这次作文,并制定了细致的辅导方案。

首先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让他们全体起立,把目光投向窗外。一边听我描述,一边慢慢联想,细细感受春天。

看,窗外虽然仍是春寒料峭,但校园里的茶花早已开得如火如荼, 花株下落了厚厚的一层或红或白的花瓣,像婚礼现场从新娘头顶撒下的璀璨花朵。栅栏外的油菜已经涂上了一层金黄,蜜蜂蝴蝶如约而至。还有,校园外的绿化带上,又新栽了一行樱花树,一定含苞待放了吧?远处小山的青灰色倩影镶在明澈的窗户里,让人想起富士山……

“窗外有这些东西吗?”不少学生惊呼起来,并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到处寻觅。学生的诧异让我很是难过。天哪!他们目无自然,无视春天竟然到了如此的程度,难怪他们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个性。

接着,我使出了第二招。我告诉学生,写这篇文章之前,要好好想想春天的样子,而不是想想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作品。 要让春天在你的眼前展开一幅幅画卷,画卷里的人和物都是你身边的,而不是作品里的。如果你觉得这样还是比较模糊,还是没感觉,那你就得出去走走了。沐浴着和风、细雨、春晖,慢慢打开你沉睡的感官:眼看,耳听,手摸,鼻嗅,心悟……一个魅力无限的春天定会被你发现。

学生们激动起来,欢呼着要出去!我感到了这股热情的难能可贵, 于是把他们带到了离学校不远的田野里,那里有条小河,河面上水汽氤氲,让人心生遐想。空气里飘来青草和花朵的芳香,春天殷勤地拥吻着我们。学生们奔腾跳跃在我的周围,显出前所未有的放松,仿佛整个心都和这清风流水,一花一草融在了一起。我恍然大悟,学生并不是不热爱自然,而是整个社会没有给他们一种亲近自然的气氛, 作文课也没有给他们一点亲近自然的机会。

重写后的作文,虽未能篇篇如意,但相比前次,不知要好了多少倍。有一篇以别出心裁取胜,摘录一段如下:

台州的春天很瘦,被寒气挟裹着,躲躲闪闪地绕过工地, 来到校园外那片已经圈定却未来得及开发的空地上。蝴蝶义无反顾地前来捧场,蜜蜂像受了惊吓,飞来绕去,给花儿平添了不少眷恋与惆怅。墨迹似的电线依然有那么几点音符,是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清脆的啼鸣被怒吼的挖土机吞噬, 但似乎更加清晰嘹亮地响在早春忙碌着的人们心上。

这样的描写打破了学生惯常的思维, 新颖而富有个性,真实自然。春天固然是美的,但它何尝不能被破坏和糟蹋呢?这位同学就是在颂赞春天的同时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思索与批判, 这巧妙的立意连我都没想出来。 显而易见, 这样的佳作一定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 一定是作者对春天有了细腻而个性化的体验之后才能写出来的。

还有一篇以真情实感取胜,读了之后,会让人掩卷长叹:这才是我们身边的春天!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感受春天。两个星期未出校门的我们蜂拥着下楼,风还是凉飕飕的,让人感觉冬天还没走远,久违的阳光绵软无力地照着。学校刚落成的足球场,小草还没来得及汇成大片的绿色,早已被踢球的学生踏得片片裸露,那样子让人心寒,仿佛裸露的不是泥土,而是刚褪去冬装的春的肌肤。

经过这样一番指导,学生渐渐明白“文本记忆”写作习惯的危害,也悟出了“亲近自然,关注生活;尊重体验,书写感悟”的重要。

柔和的阳光掠过窗帘,洒在红笔圈点的作文上,那鲜红的墨迹却也似朵朵小花绽放在春天的原野, 一切都是那么地温暖与惬意。哦,春天来了!

①《作文的起点》,天河,《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年第三期。

②《讲故事的人》,莫言,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作者通联:浙江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台州现实生活习惯
上课好习惯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好习惯
台州远洲墅
假期归来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