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思考
2015-02-01汤有根
汤有根
(湖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培训模式是构成中小学教师(含校长)培训的重要因素,“模式创新”是提高培训工作质效的迫切需要。我们自2011年起,按照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除了培训项目,课程力求体现需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还努力从培训教学模式上体现参与性、实践性和多样性,改变原来比较单一的“讲座式”做法[1],以增强参训者的满意度,提升培训质效。
一、模式创新的推动力量
这些年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如浙江省2008—2010年实施的以农村骨干教师为对象的“领雁工程”培训,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水平,也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得以充实新颖。而“教师培训是发展教育的一项永恒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培训体制机制的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体现在培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
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12月7日在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时指出:“《若干规定》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突出强调教师培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选择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培训机构的竞争性,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变迁,既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变革和发展,更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超越和创新。”[3]这也就意味着“那种‘通过一个文件、招来一批学员、请来一个教师、举行一个讲座’的培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4]。取而代之的是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针对性、丰富性和实效性。这无疑对包括培训教学模式在内的培训工作变革创新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湖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多次提出的“积极探索校长和教师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的要求,一直致力于培训教学模式创新和培训质效提升的促进工作,把它列入培训项目负责人工作职责和培训质效考核评价要素,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绩效评价”课题研究,多次组织所属县(区)师训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质效管理专题研讨,并组织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面的案例展评,以鼓励探索、总结提炼、交流提高、研讨相关理论问题,使培训教学模式创新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还通过多种媒体突出宣传推介培训教学模式创新的做法与经验,逐步形成了在组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更新理念、调研先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致力于提高培训质效,在培训内容及形式的谋划方面出新意,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亮实招,使培训深受参训教师欢迎的可喜局面。
二、模式创新的确切含义
培训体制机制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最终要落到培训的教学上。实行培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包括一个项目(或培训班)整体性教学模式创新,更多的是指培训中一些环节的设计与组织富有新意和创意,使培训提质增效,深受学员欢迎,而且具有现实基础。
所谓培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其实是对原有程式的继承和优化。原有的培训模式,“是在多年来的培训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5]。如专题讲座,它是培训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和理念知识学习拓展的通用形式,简便易行。遵循这一传统培训模式,创新之妙在于专家讲座与学员互动相结合;或事先了解学员需求,要求专家针对理论知识技能的空白点着重讲授,或专家多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与学员分享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或多请一线名优教师校长做“专题介绍”,或请专家结合学员的交流、论坛、观摩做点评。又如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培训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从切入点、程序、分组、场景、载体、主持、点评等方面着手,而且可以推及教育及管理方面典型经验现场观摩研讨。这无疑是对传统的培训教学模式做一定的改进,或培训的组织者将这一传统模式做一定的发挥,甚或迁移到其他类似内容的培训上。
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应服务于培训的课程内容。尽管特定的内容需要通过特定的形式得到体现,但形式最终要反映内容的要求,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应注重实质性内容、注重培训的实效而不是相反。事先设定培训形式、为“创新”而“创新”的做法是不足取的。[6]
三、模式创新的表现形态
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基于一定的培训理念,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融于培训项目的体系之中。而且是一定区域、一定机构或培训组织者们创新探索积累、不断总结优化而成的,并以一定的形态表现出来。这些先后涌现出的做法形态,丰富了培训教学体系,活跃了培训活动气氛,保障了培训活动质量。
1.经验分享
一些以骨干教师、骨干校长为对象的培训班,以交流的形式组织“经验分享”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每个参训教师,都有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他们是重要的培训资源,是相互学习的宝贵财富”[7]。来自各地的同行集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和期盼,渴望相识和交流,需要互帮及互学。
交流一般安排在培训班培训的前期进行。交流与培训班目标相一致,内容宽泛一些。既做到“有话可说”,又防止“东拉西扯”,所以,创设一定条件,如布置学员事先做好准备,分组进行,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我们发现学员的思想观念如火花飞溅,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启发了同伴。有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全班性交流,请专家点评,起到引领提升作用。
2.专题论坛
培训班布置书籍阅读及开设专题讲座,需要学员“吸收内化”,而组织“专题论坛”活动比较有效。如名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组织“专业·智慧·学养”读书论坛,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我与特教改革与发展”专题论坛等。
论坛一般安排在培训经过一个阶段之后进行,围绕培训目标与内容确定论题,有的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有的是培训中发现的问题,角度小而明确,具有可论述性。论坛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解释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要求学员事先认真准备形成稿件,交由培训专家阅悉,从中选择有代表性或具有特色的做论坛发言。论坛时,主席台设立发言席、点评席,学员们人手一份发言材料。发言深入浅出,又有领导和专家观摩及点评,规格高,氛围好,往往使学员受益匪浅。
3.互动答疑
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想请教专家,也渴望同伴帮助,根据此意向设计策划“互动答疑”培训活动。
如高中新教师培训班组织的“班级管理方法及疑惑”现场互动解答研讨,时机选择在新教师工作一学期后。其基本环节是:情况收集、问题归类、答疑研讨、专家支招。即先由学员将工作以来碰到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家长联系方面的问题、困惑等提出来,由培训者事先给予分析归类。正式活动时,学员分成若干组对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试着找出解决办法。由名优班主任担任的主持人在场上组织、引领、解疑、释惑,做问题分析、提解决建议(植入案例、故事)、引理论观点、谈注意事项等。
4.观摩研讨
观摩是对培训授课方式的变化,把理念、知识、技能融于具有鲜活视觉效果的真实现场。又视情况从主题到内容、程序到形式、集中到分散、时间到空间做灵活变通。最普遍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观摩及研讨。一般在培训班培训课程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
如围绕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培训专题,先提供和组织学员进行有关材料的学习,继而安排专家做辅导讲座或一线优秀教师做经验介绍,辅以一定的讨论,使大家对相关理论及实践路径有初步的了解。所观摩的课,有名优教师示范课,也有学员试教课(也称诊断课)。整个观摩研讨均在专家组织指导下进行。观摩后,先安排学员独立整理听课记录,或分组研讨,再全班研讨,后由专家点评。
受上述启发,我们还组织教育及管理典型经验现场观摩研讨。如班主任培训班的主题班会课、教研组长培训班的教研活动、校长培训班的管理特色等。
5.实操训练
主要针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人员及中职专业课教师等培训班开展实际操练。主要环节为:(导师)演示示范——(学员)实操训练——(导师对学员)指导矫正——(导师给学员)测试评价。
如高中物理实验员培训班,根据实验员的角色定位、实验员队伍现状及实验教学要求,选择几十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项目进行操作,专家辅导团队做演示讲解,辅以实操手册、辅导讲义、演示视频等。学员们在物理实验室进行约一周时间的逐个实验操练,然后接受导师的测试评价。
6.跟岗实践
学员跟导师在教学或管理岗位上进行实践性学习,多在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培训中采取这一形式,不仅是前阶段培训理论授课的延伸内化,更重要的是去实践感受导师的个性魅力和特色风格。这种培训,须先拟定完善的方案,编印专门的手册,明确细化师徒双方的职责任务,做好必要的联络、准备与布置。
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为本地或外地的省特级教师,一般2—3名学员跟1位导师。内容侧重在课例研究、治学著述等方面,跟岗2周甚至1或2个月,程序为:学习观摩——诊断分析——实践提升——专题研讨——案例反思。骨干校长培训班“跟岗”,安排1至2周时间,内容侧重领导管理,导师为本地或外地的名校长,大致安排4—6名学员在一所学校。步骤为:听取专题报告——进行考察调研——汇总研讨分析——撰写相关报告——全班汇报展示。其中“考察调研”,是从几个方面(角度、侧面)展开,如与其他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交谈,或参加(观摩)校长主持的会议及活动,或听课,或观察校情、校景等。
7.“平台”展示
培训班搭建“平台”,学员拿出各自“绝活”在“平台”亮相,高层面宽领域多要素,具有任务驱动性质,激励作用大,培训实效强。[8]
如市名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其培训中期“平台”展示的具体情形是:分学科组织学员走出去,与先进地区的教研、教科、师训等机构(或省内外知名学校)联合进行以两地或多地教师(学员)同台开课、论坛,聘请高端专家点评、指导。培训后期的展示,“平台”一般搭建在本地。其内容形式有:开设汇报展示课,做专业成长事迹报告(教育教学业绩报告或教学特色风格介绍)、课题研究经验及成果报告、新课改观点报告、研修成果书面汇编材料或专著教材呈现等。
而一般学科教师培训班,则举行结业课堂教学展示;若音乐教师培训班,则举行结业声乐器乐等汇报演奏;美术教师培训班则举行画展等。
8.爱心体验
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组织“爱心体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多安排学员去培智学校或聋哑学校等,亲身体验特教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艰辛和学生学习的不易,从而增强学员对学生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爱心体验”一天大致安排:学员早上到校晨间教育活动时,与特校师生一同做操,一对一与学生快乐互动。上午先随堂听课,与特校学生一对一入座,协助教学。随后跟随各自指定学生,到相关教室参与个别辅导课。中午与学生同座吃饭,协助引导学生,餐后与学生一起将桌面、地面清理干净,并参加学生午间生活训练。下午学员体验式上课,各10—15分钟:上课内容要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集中听取特校校长报告和教师爱心演讲。最后学员交流体会与感悟。
四、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
培训模式创新不仅基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而且与多个因素相关联,务必加以考虑。
一是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发挥培训者的能动性。[9]“教师培训是专业,是专业人员从事的专业活动;教师培训是事业,需要用感情、热情和激情去从事”。[10]这种“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具有新的培训理念、开放的培训意识、高超的培训技能,而且具有责任担当,不畏艰难困苦,善于做好教师培训需求的调研,积极地创造性地在培训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做出有效的努力;不仅做有创意培训的设计者、创新培训模式资源的调动者,而且成为现场培训的好“导演”。富有创意的培训,无论学员中可用经验的发现、挖掘及利用,还是专家或主持人的聘请,以及培训场地的布置、环境的营造和资料的准备,都需要培训者奉献智慧付出辛劳。因此,培训机构对培训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如创新培训模式列入培训项目负责人工作职责和培训质效考核评价要素,通过多种媒体突出宣传推介培训模式创新的做法与经验等,而且在培训经费上应多予以支持。
二是模式创新的培训环节需要考虑与整体培训的联系性。培训模式的创新,多数是在整个培训班某一培训环节中体现、在前期培训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了更好实现培训目标、服务于培训内容,而且需要有很好的前期铺垫和准备。如高中新教师培训班“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现场互动答疑’”培训活动,前期培训给学员提供班主任工作相关书籍,组织了导读交流,安排了一线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组织了优秀班主任主题班会课观摩研讨,对任教以来学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家长联系方面的问题、困惑进行了收集等,这就是前期的准备。这样的培训围绕培训班的总体目标,结合《培训教学计划》设定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培训模块,以与名优班主任及学员之间现场互动答疑的培训形式呈现出来,学员参与度高,效果很好,极受欢迎。
三是带有学员参与性、体验性的新颖培训模式须符合成人教育的规律性。“教师培训的本质是教师的学习,而教师学习的本质又是成人的学习。成人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向,以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为主要方式”。[11]参训者是带着经验和问题来的,他们的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所谓培训模式的创新,最根本的体现在学员的参与性、体验性方面。如给学员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如果仅仅提供一些书籍或请专家做讲座,往往是看看或听听激动,到不了“心灵深处”。而“爱心体验”,让学员置身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切身体验,那就会收到奇特功效。凡参与性、体验性的培训活动,学员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很好体现。
四是采取何种新颖有效的培训形式要考虑参加对象的不同性。培训班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及培训者的基础条件等各有不同,对培训模式的改进创新也就不同。新教师培训采取“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现场互动答疑”培训模式,而骨干班主任培训则宜采取“班级管理及班主任经验交流分享”培训模式;基础学科教师培训采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培训模式,技能学科、实验人员及中职专业教师培训则需采取“实操训练”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及课程设置,有的是提升师德修养专业精神,有的则是增强执教能力或技巧,也包括新课程的理念、课标、教材、备课、上课、命题等方面,还有培训者的能力水平及所掌握的资源条件,都将成为培训模式创新实践要考虑的因素。▲
[1]赵小雅.教师教育发展该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9-11-20(5).
[2][3]刘希平.在浙江省“领雁工程”总结交流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启动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1- 05- 24].http://www.zjedu.org/html/detial/info/201106/201106081424402608.html.
[4][7][10][11]李瑾瑜.有效教师培训须多方关注务实操作[N].中国教育报,2010-04-09(5).
[5][6]陈玉琨.中学校长培训的新理念与新策略[J].人民教育,2009(20):12-16.
[8]杨向谊.让知识在共享中创新——新知建构型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51-53.
[9]严华银.从培训者自身的“改变”做起——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9(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