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漫话
2015-01-31何亚福
按: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何亚福新著《人口危局》,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谬。我们从书中摘取三个小章节,以便使读者通过更加生动的侧面了解这场日益逼近的人口危机。
●人类生育的三种境界
人类的生育可分为三种境界:自然生育、计划生育与自主生育。简述如下:
自然生育,是指不采取任何有意识的生育控制措施的人口生育,也就是不采取任何避孕手段,也不进行堕胎。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育就是自然生育,那时虽然生育率很高,但由于卫生状况很差、医疗技术落后,并且经常发生饥荒,因此死亡率也很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
计划生育(又称为强制计划生育),分为强制少生和强制多生。强制少生是指由政府规定每对夫妇生育孩子的数量上限。强制多生是指由政府规定每对夫妇(或个人)生育孩子的数量下限。强制少生的特点是处罚多生,强制多生的特点是处罚少生。中国现行计划生育属于强制少生,如果育龄夫妇计划外生育,就会受到处罚。罗马尼亚在齐奥塞斯库时代曾实行强制多生的政策,禁止避孕、禁止堕胎,并征收“单身税”。
自主生育,是指由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生育政策都是实行自主生育。在实行自主生育的情况下,当生育率过高时,政府提倡少生,但不能强制少生;当生育率过低时,政府可以提倡多生,但不能强制多生。而判断生育率是过高还是过低的标准,就是世代更替水平。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过高时,政府要采取措施降低生育率,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然而,当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过低时,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生育率,却收效甚微。因此,当生育率过高时,即使不提倡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也会自然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担心的是生育率过低而不是生育率过高。
●奇怪的计划生育政策
众所周知,一项政策制定出来以后,政策的制定者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守这项政策的,至于实际上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守,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却不是这样的,这项政策的制定者并不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遵守这项政策,而是希望一部分人违反这项政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政策生育率”这个名词。政策生育率是指人口政策允许平均一个妇女终身生育的孩子数。人口专家曾毅统计,全国有63.1%的夫妇只被允许生一胎,35.6%的夫妇被允许生二胎,1.3%的夫妇被允许生三胎,由此计算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382。而根据计生委法规司司长于学军给出的数据:“实行一孩的人口大概占35.9%,实行一胎半政策的占52.9%,11%以上的人口可以生两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以上。”由此计算的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
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那么,政府是不是希望把中国人口的生育率保持在1.4左右呢?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见,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国的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
那么,1.8是不是最佳生育率?我们知道,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如果高于2.1则人口增长,如果低于2.1则人口减少。长期保持1.8的生育率意味着人口不断减少,最终会导致人口的消亡。因此,最佳生育率应是2.1左右。退一步来说,即使假定1.8是“最佳生育率”,那么,现在中国的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并不符合这个“最佳生育率”的要求。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在这种政策生育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这项政策,那么实际生育率会在1.3左右(因为有大约10%的夫妇患有不孕症)。1.3的生育率属于超低生育率,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1.3的生育率,这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必然极为严重,而且人口迅速萎缩。1.3不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生育率,所以,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这项政策,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绝对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种情况,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况下,如果有一部分人遵守这项政策,而另一部分人不遵守这项政策(即存在所谓“超生”的情况),使得实际生育率达到1.8,虽然将来仍会存在老龄化问题和人口萎缩问题,但比起1.3的生育率来说,灾难程度大大减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生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问题又来了:超生既然缓解了人口危机,超生者却受到征收“社会抚养费”的重罚,这等于是国家惩罚对民族有功的人。
现在政府一方面把政策生育率定为1.4左右,而另一方面又说“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那么,政府是不是把达到“最佳生育率”的希望寄托在一部分人的超生身上?是不是希望有一部分人违反政策?这种政策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女儿国与独生子女政策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记得里面有个“女儿国”,这个国家只有女人,没有男人。女儿国的女人年满20岁,就可以喝子母河中的水,然后就会怀孕。怀孕30天之后,到照胎泉里若照到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子。也就是说,在女儿国里,人们是单性繁殖的。
计划生育有个口号叫“只生一个好”。那么,“只生一个”到底好不好呢?如果是在女儿国,“只生一个好”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平均一个人生一个孩子,人口数量可以保持基本平衡。然而,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人类是不能单性繁殖的(克隆人除外),需要一男一女才能生孩子。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意味着两个人只有一个后代,平均一个人只有半个孩子。一般说来,父母终将先子女而去世,独生子女政策就是说,用两条命,传一条命,以几何级数递减。如果连续几代“只生一个”,有可能出现8个老人(75岁)、4个中年人(50岁)、2个年轻人(25岁)、一个小孩(1岁)这样恐怖的人口结构。
有人说:“只生一个是节省了社会资源”,事实上正好相反,只生一个是浪费了社会资源,因为大量的可以重复利用的衣物、玩具、用品等等被浪费掉,食物和用品都是购买最好的,费用基本上够正常两个孩子消费的。在70年代以前,虽然中国的人均收入远远比不上现在,但那时的普通家庭还是可以抚养三个孩子的。现在城市中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承受了整个家庭至少两代人的爱和希望,人们更舍得为这个孩子花以前在两个孩子身上也许都花不了的钱。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是“奇货可居”,教育机构和精明的商家都瞄准这一点而大赚独生子女的钱。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从军事上来说,独生子女参军入伍后,谁来支撑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家庭?一旦有战事,谁还能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独生”意味着唯一,而唯一是经不起伤害、更经不起毁灭的。独生子女一旦罹难,就有可能造成这个家庭的断子绝孙,所以很多国家都有“独子不当兵”的政策。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独柴难烧、独子难教”,古有明训。由于父母的宠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教育方式不够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材问题的困扰。
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看,“兄弟姐妹”等传统词语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在30多年前实施以来,中国城市绝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几乎所有城里孩子都没有兄弟姐妹。叶廷芳先生认为:“独生子女不能跟兄弟姐妹一起玩乐,只能成天围着父母转,其自然成长的天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从人的情感层次讲,至少可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方面包括父母之情、夫妻之情、叔叔婶婶、舅舅舅母、姨父姨母及堂兄妹、表兄妹等。现在堂、表这些层次都没有了!这是人伦的缺陷,必然导致人性的变异。”据2003年11月7日中新社报道: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法国人认为,家中有兄弟姐妹,乃是人生的一大福气。所以,韩国有一个鼓励生育的标语是——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是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