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2015-01-3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物质,与土壤肥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关系密切。土壤有机质虽然只占据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耕地肥力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决定土壤肥力水平,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有机肥施用不足,一些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土壤在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的背景下,有机质含量下降明显,耕地退化现象突出,因此合理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维持和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开垦20年后东北黑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3,开垦4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2左右,在开垦70-80年的黑土有机质下降2/3。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生产力下降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增加土壤有机质需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就必须使土壤有机质积累量大于有机质降解量,使有机质转化的平衡过程向有机质含量提高的方向移动。但有机质含量提高是个缓慢过程。
第一,增施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2006年针对26个省有机肥资源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各种有机肥总产量达33亿吨左右,是投入化肥养分的80%。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未来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有机肥资源是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商品有机肥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将动物废弃物、植物残体等经过发酵、造粒、包装等工艺加工而制成的新型肥料,它与化肥搭配使用,可以达到相互补充,平衡施肥的目的。同时,有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早熟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有机肥施入土壤后,首先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其次,良好的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土壤缓冲性和抗逆性。相关数据表明:9年单施有机肥52.5-105吨/公顷,土壤有机质提高1.24-1.86g/kg。
第二,种植绿肥。绿肥是指所有能翻耕到土壤中作为肥料用的绿色植物,利用部分闲置土地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的一种方式,对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方面作用显著。绿肥施入土壤后作用全面、持久,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绿肥翻压进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复杂的分解矿化作用,将自身的氮、磷、钾等元素归还到土壤中,为作物提供充足的矿质元素。
第三,秸秆还田。秸秆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同时富含大量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因此,许多国家已将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培肥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还田、堆沤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和秸秆免耕还田等等。随着秸秆还田的技术不断进步,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由于示范效果良好,未来将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特别是在南方水田更为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4.01%。另外,秸秆还田可以提供钾素,缓解我国钾肥资源紧张局面。
第四,保护性耕作。由于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对土壤的翻动,深层土壤接触空气的机会减少,残留于田间或另外覆盖于土壤之上的秸秆等有机物料的降解使得归还到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