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农药行业在变革中探索新契机
2015-01-31中国农资
□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农药电商:“褒贬不一”下的持续探索
2014年,农药电商成为农药行业热议度较高的话题之一。虽然大部分企业仍在观望,也有不少企业纷纷“试水”电商。如江苏龙灯化学自建龙灯电商,中保绿农、江苏克胜等企业进驻天猫、阿里巴巴开办旗舰店。此外,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联合5家农药企业联合成立的“农一网”尤为引人关注。一边在2014年全国植保“双交会”上打造“首届中国农药电商光棍节”,一边紧锣密鼓地招募县域工作站,在行业里引发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农药电商该不该做?怎么做?成为行业、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记者观察:当前,业内对农药电商的发展看法不一。
支持者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为农药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户对实惠用好药的需求、企业对减少渠道层级、精准对接用户的需求,都会推动电商快速发展;反对者认为,农药作为应急救灾的特殊商品,发展电商面临物流、技术服务、冲击传统渠道等诸多难题,真正落地尚需时日。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但毋容置疑的是,农药电商仍需在持续探索下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作物解决方案:新企业向整体技术服务转移
在农药行业,关于作物解决方案的提出、执行和未来,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先概念和热门话题。据了解,作物解决方案最早由跨国农药公司提起,近年来,作物解决方案的日渐成熟将成为农资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目前国内企业对作物解决方案仍缺乏了解,行业内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企业宣称的解决方案实际是“新壶装旧酒”,在推广与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记者观察:作物解决方案的提出是行业从业者思维与方法的转变,真正将农药使用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在新形势下,农药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单纯的卖产品向整体的技术服务转移,最终形成创新、共赢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物解决方案的提出,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产品+技术,它需要生产者对作物有充分了解,还需积极摸索。通过安全种植、科学管理,最后实现健康有保障、农业有未来的美好愿景。
农药监管:连出重拳“严”字当先
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在河北、浙江、江西等5省开展试点,确定了一批示范县和定点门店,实行高毒农药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探索建立高毒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市场监督抽查,深入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抽查,依法查处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下半年,农业部依法吊销了9家农药生产企业的11个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向生产假劣农药行为亮出利剑。
记者观察:2014年,农药行业监管动作连连,涉及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的政策法规开始对农药行业管理重拳出击。一连串的行业监管行为表明,我国农药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严”,无疑成为这场变革最突出的关键词。
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下的惠农之举
近几年,江苏省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率先组织实施农药“零差价”集中配送,既保障了农药产品质量,净化了市场,又大大降低了农民用药成本,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2012年5月,江苏省常熟市开始启动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至今,常熟市农资公司具体负责把由政府统一采购的农药配送到各镇认定的配送站点,农户凭身份证或电话号码在所辖镇区域内的配送站点直接购买平价农药,对规模经营面积大、经济实力强、农药用量多的种田大户、合作社农场,由所辖镇区域内的配送站点直接送药到户,同时配送站点提供相应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指导。农药价格统一按政府采购招标或议标价格实行零差价销售。农户购药上限根据种植品种和田亩数设置,超出限额部分不再提供政府零售价农药。
记者观察: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在当地着实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建立了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另一方面是净化了市场、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今后需要在技术服务和工作规范上实现突破和转变,真正做到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多用药、滥用药情况发生。
农药管理:引领企业诚信、创新、合作发展
2014年9月13-14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在深圳召开。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管理处处长单伟力透露,新《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进入国务院审议日程阶段。接下来,完善和修订配套章程将成为农药登记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农药生产者、使用者广泛参与。登记公示是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行政审批结果科学准确的有效措施。
记者观察: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担当精神,这要求农药管理工作必须更加贴近实际。
农药管理工作处在要求改革的时代,要做好迎合和适应时代变化的充足准备。尽最大实际能力去适应现状、顺应时代的要求,贴近好服务对象,做好相关本职工作。这需要在理念、职能、做法、技术、队伍五个方面开展和完善贴近措施。对于开展的贴近行动,一是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药登记的管理改革;二是强化登记后管理,保障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三是面向农业、环境安全,全面推进农药残留为重点的标准体系建设;四是农药管理工作要有担当意识,引领农药企业诚信、创新、合作发展。
环保核查:“新门槛”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备受关注的草甘膦环保核查在今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2014年6月13日,环保部公布《关于第一批符合环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情况公示》,第一批自愿申报的10家企业中,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湖北盛泰化工有限公司这4家通过了环保核查。
记者观察:此次环保核查属我国农药行业首次,将给行业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环保核查为草甘膦行业设置了“新门槛”,将逼中小企业出局,随着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逐渐退出草甘膦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有利于改变我国草甘膦行业“多、小、散”的顽疾。可以预见的是,草甘膦环保趋严、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和行业结构
2014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信息:将联合各省(市)农药协会共同搭建农药企业兼并重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根据企业的意愿和要求竭诚为企业服务。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我国农药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而兼并重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无疑将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词。
记者观察:实践证明,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地增长,增长的方法除了企业内部的增长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间的并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利于行业提高集中度,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和行业结构,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时至今日,兼并重组依然上演,强者更强是当代农药发展的主题。在产业整合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为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安全科学用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014年4月17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中化农化有限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委员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多期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班,深入乡村指导农民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此外,2014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与先正达公司及植保(中国)协会合作在江苏、安徽、山东等15个省举办了600多场安全科学用药培训班,培训农民近3万人,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的安全用药技术水平。
记者观察: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有效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农药正确管理及安全科学使用等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培训是搞好农药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农民培训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将新产品、新技术融入农药安全使用和管理中来,帮助更多农民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农药减量使用:明确“零增长”目标
农业部2014年在全国31个省区,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农药减量控害显著。各地试点表明,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应用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30%。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上升。示范区亩增产8%以上,节本增效150-200元/亩。各地实际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538个,比计划218个增加320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7160万亩。
记者观察:2014年,农业部明确提出了实现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怎么把农药用量降下来,如何将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批适宜不同作物,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