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华南迎强降雨,北方气温一路攀高
2015-01-31
江南华南迎强降雨,北方气温一路攀高
竞争会愈发激烈,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技术、成本和服务方面。未来产业体制将发生变化,尤其是原料企业。同时,建议企业与上游原料厂家结合,掌握资源;复合肥的生产要保证低成本、高效、专业化,物料达到增效提质的效果。针对生物肥的未来发展,孙波说,关于生物肥有两种,一种是和经济作物有关,具有抗病和抗药性;另一种具有腐熟性,与秸秆增剂有关,后者应用较为广泛。但从目前发展战略来看,生产低成本生物肥应以田间快速分解秸秆为主,生产应有一定的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配比的生物肥。根据经验,推荐启动土壤生物专项,首先要了解不同的土壤周期微生物是如何分布的,同一种微生物在某一时间内出现的几率非常小,具有较强局限性。并且,微生物应该在它的结构中有少量关联性物种,根据不同地区构建不同的微生物种群,这样才能研制出有效的微生物肥料。
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文在会议中表示,只要是对农民好、对庄稼好的技术,公司就会加大研发力度,让农民用上高效环保的肥料,这是山东农大肥业始终不变的追求目标。
中期天气预报
未来一周(5月22-28日),华南地区多降雨,南方其余大部地区降雨先减弱再增强。25-27日,南方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雨过程,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气温方面,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东北地区气温由偏低转为偏高,冬麦区气温偏高1℃-2℃。
主要天气过程:25-27日,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过程,局地有暴雨。此外,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各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东北、内蒙古: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达50-100毫米,东北地区西部缺墒解除,利于春玉米等旱地作物出苗。东北地区中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日照偏少10-30小时,降水日数有4-6天,部分地区大豆播种期较常年偏晚4-9天。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日照偏多,土壤墒情适宜;仅甘肃中部、山西南部等地降水不足10毫米,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持续偏差。10-11日,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麦区日平均气温降至冬小麦抽穗开花的下限温度,对小麦授粉结实不利。
江淮、江汉: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偏高1℃-2℃,天气条件适宜。
江南、华南:大部出现较强降水过程,江南北部和东部累计降水量达50-250毫米,日照偏少,不利油菜灌浆成熟和早稻分蘖。华南中西部累计降水量达50-250毫米,两广旱情缓解。但湖南、江西、广西等地部分农田遭受渍涝灾害,局部作物绝收。
西南:气温偏高1℃-4℃,日照正常略偏多,利于冬小麦和油菜灌浆、成熟收晒。北部和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量有10-50毫米,利于水稻移栽、春播作物苗期生长;但贵州中东部强降水天气较多,部分农田遭受渍涝灾害。云南大部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坡地玉米等作物缺墒受旱。
农业生产建议
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尚未完成播种的地区要抓住降雨间隙抢播抢种,尽快完成播种任务;已完成春播的地区要及时查苗补种,力争苗全、苗齐、苗壮;稻区要加强苗床管理,同时抓紧适时移栽水稻。
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根据墒情及时灌溉,适时增施穗粒肥,以提高授粉结实率和千粒重。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要避开降水天气,抢晴收获已成熟的油菜和冬小麦,防止霉烂、发芽;江南和华南多强降水的地区要加大防汛力度,继续清沟理渠;同时做好早稻水肥管理,雨后及时排水晒田、适时施肥,促进早稻分蘖拔节。
西南地区要注意抢收和晾晒冬小麦、油菜;云南中部等干旱的地区要做好抗旱工作。
(本栏目内容由北京华风天际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