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资营销需要“土腥味”

2015-01-3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农资经销商受众

□《中国农资》记者赵光辉

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

农资营销需要“土腥味”

□《中国农资》记者赵光辉

对营销的理解与解释有很多,找客户、摸需求、推卖点、搞服务,一样也不能少。具体到农资行业,我们的营销对象决定了农资营销始终要接地气——对渠道要讲他们懂的话,对终端用户农民更要讲他们爱听、听懂的话。从这个角度讲,农资营销在大众传播方面需要深入、创新。

我这里借用“大众传播”的“大众”,不是意在指农资的消费人群多,而是想强调农资受众的特点。面对高端汽车、时尚奢侈品的传播也是大众传播,但由于这个特定受众的文化和消费习惯,面对他们的大众传播采用的方式风格多有不同。氛围的营造、价值的传达或许比产品功效的介绍更重要。但面对农资消费群体,借助大众传媒组织的传播就需要有更多的“土腥味”——他们听得懂的又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和事。

面对销售渠道商,农资企业一般在宣传中突出了“财富”“成功”。但因为缺少“土腥味”,往往流于场面的宏大,给人更多短暂的感觉,一旦离开你营造的环境,这种效果就迅速衰减了。怎么改善?请出经销商中的优秀代表,现身说法,以具体可感的人物和经验潜移默化提升渠道的品质和效能。这里的“优秀”不仅指他的业绩要好,还需要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理念的人,一个会分享能带动的人。这样的优秀经销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企业从各个区域选择、培育出来的。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是有思想有理念有追求的,这样人们才会相信你要做百年品牌的决心和实力。比如,对优秀经销商不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培训,还需要他们与时俱进,对环境保护、土壤治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使他们在销售肥药的同时,还能收获一种爱乡护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农资企业本身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面对农民用户,农资企业仅靠高大上的电视轰炸和勾肩搭背的吃喝招待远远不够。如何与他们建立一种更密切的关系?一是要把自己当成“泥巴”当成“水”,与他们形成水土相溶的联系。说的是他们能懂的话,讲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农民会的话语还是太学术化和“学院气”,营销人员还没有掌握直指内心、直达内涵的话语沟通技巧。这方面需要将企业肥药产品的科学功能与优势,跟顺手拈来、通俗易懂的禅宗语风学习结合(这方面内容我们下期单说)。二就是要让企业与农户结合而成的水与泥经受窑火,产生瓷化窑变。这“窑火”就是来自市场的风险考验。在农民遇到问题、困难和灾害时,正是烈火考验的机会。有一年山东某地农民遇到罕见的台风侵害,鲁西迅速出击,靠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庄稼倒伏的问题。这种成为“瓷器”关系和故事,其传播的效果和感召力自然是非比寻常。

猜你喜欢

农资经销商受众
30万吨鱼料市场,600经销商如何从中取胜?圈中人有话说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百万级水产经销商是怎么练成的!哪种经销商最受厂家青睐,最易获取资源?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