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钾肥并购风云莫测乌钾重启股票回购

2015-01-3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40期
关键词:乌拉尔化工集团销售部

□《中国农资》记者胡泓林编译

本周关注

钾肥并购风云莫测乌钾重启股票回购

□《中国农资》记者胡泓林编译

上周五,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宣布开启第二轮股票回购计划,将回购22%的公司股份,总价值约为22亿美元。该公司在今年6月进行的首轮股票回购计划中,以11亿美元回购了11.89%的公司股份。业内分析人士预计此举将使乌钾公司公众持股比例下降至14%左右。

乌钾在此前曾表示,股票回购计划将导致公众持股量减少,如果公众持股部分的可交易比例低于25%,公司将被迫从伦敦证交所摘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近期密切关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该公司表示,如果乌钾公众持股量在短期内大量减少,他们可能会将乌钾股票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中除名。俄罗斯外贸银行资本公司指出,如果上市公司被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除名,公司股票价格将大幅度下跌,乌钾公司的损失可能高达3000万-3500万美元。

两次股票回购的主要目标是缩减乌拉尔钾肥股票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分析师认为,如果此次股票回购成功,将推动乌拉尔钾肥从伦敦交易所退市。对此,乌钾在声明中表示,乌拉尔钾肥将进一步减少在伦敦交易所发布的全球信托债券,这将为未来的退市做准备。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乌钾公司与乌拉尔化工集团(Uralchem)合并的可能性极大,乌钾公司退出股市将跨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

中投明确宣布出售乌钾股份

Chengdong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在最近的一次投标中明确表示将放弃乌钾12.5%的股份,总价值约为20.3亿美元。2013年,中投与俄罗斯外贸银行资本公司从乌钾公司大股东手中购得可换股债券。次年,中投通过债转股收购了乌拉尔钾肥12.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并在乌拉尔钾肥董事会拥有一个席位。

海外媒体报道称,中投此次出售在乌拉尔钾肥公司的持股,是乌钾决定增加第二次股票回购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双方并未作出回应。

乌拉尔化工有意收购乌钾股份

目前,Onexim私人投资集团持有乌钾公司20%的股份,乌拉尔化工集团持有19.99%,俄政府持有 24.16%,流通股占23%。近期,乌拉尔化工集团向俄罗斯外贸银行(VTB)申请了15亿元贷款,用于购买乌钾20%的股份,意在启动强制并购程序。据业内人士估算,如果乌拉尔化工集团成功收购Onexim公司持有的乌拉尔钾肥20%股份,那么乌拉尔化工集团对乌钾的持股量将增至39.99%,成为名副其实的控股股东。但有消息人士透露,Onexim公司及其控股股东Mikhail Prokhorov并未对合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合并之后乌拉尔化学的债务会稀释乌拉尔钾肥的市值。

出人意料的是乌拉尔化工集团并不看好近期被外界热议的合并构想。乌拉尔化工集团首席执行官Dmitry Konyaev在本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乌拉尔化工集团与乌拉尔钾肥公司的合并毫无意义。乌钾的主要业务是开采钾盐矿,而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天然气加工。企业合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

乌拉尔化工前营销主管加入乌钾

乌钾在上周四宣布,乌拉尔化工集团的前销售部副经理Vladislav Lyan将被任命为乌钾公司新一届的海外销售部主管。乌钾公司销售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负责每年中国和印度的钾肥大合同谈判。公司前营销总监Oleg Petrov在本周正式离职。Petrov是一位在钾肥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2005年到2011年,他担任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第一副总经理,并于2011年后成为该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同年,Petrov被任命为乌拉尔钾肥的市场销售部总监。

据最新统计数据,乌钾上半年钾肥产量同比下降5%,达到570万吨。第二季度该公司共生产钾肥30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0万吨。SK-2透水并未对乌钾产量造成太大影响。由于透水事故,乌钾年初调整了生产目标,预期2015年钾肥产量将降至1020万吨,但随着公司对事故处理加快,该公司近期宣布今年的产量预期更正为1040万-1080万吨。

今年一季度乌拉尔钾肥产量下降8%,降至270万吨。销售量同比下降17%,降至250万吨。乌钾表示,由于货币贬值、谷物价格下降、肥料去库存化等因素第一季度销售疲软,预期下一季度开始,受巴西市场需求拉动影响,钾肥价格和销售量都会上升。

(来源:http://www.agrimoney.com)

猜你喜欢

乌拉尔化工集团销售部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深度解析国内盘刹空悬应用现状
——专访富华国内销售部部长古嘉杰
迪斯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伟天化工集团
俄陆军首辆乌拉尔—VV装甲人员输送车计划于2016年生产
营销部门“内斗”的化解之道
推、拉合力 市场部与销售部的协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