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建议

2015-01-31彭昌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规划与土地房屋局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施养老

文/彭昌斌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规划与土地房屋局 辽宁大连 116000

关于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建议

文/彭昌斌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规划与土地房屋局 辽宁大连 116000

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国内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并由于老龄人口基数的持续上涨,带动了各地域养老社区的兴起和建设发展。下文中,笔者将城市区域规划的角度,分析我国养老社区在当今经济时代中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并对养老社区在建设工程方案设计与建筑项目智能化功能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养老社区;人口老龄化;公寓

一、国内养老社区的发展与改革分析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呈现老龄化的特征,为国内各城市地区养老社区建设项目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国内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的预测,在即将到来的几年之内,各城市地区将一共需要额外提供出三百多万个增加出来的养老配额,并持续关注养老社区和提供赡养照顾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单位建设。从国内目前以提供养老服务为目的的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养老社区的建立过程中融合了专门服务管理机制和一些保险项目,为养老社区在功能性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1.养老社区的产业化结构调整趋势分析

养老社区的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增加和融入新型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对私人投资、企业法人形式的养老项目逐渐放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持。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实现养老社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当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打造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助的双层养老机制,该种养老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养老公寓。所谓的养老公寓可以定义为,以家庭养老为前提条件,适合符合养老条件、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适龄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建筑住所,该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来源为租金的收取,其工程项目模式根据为适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级别与服务种类不同,可以划分为普通养老公寓、陪护养老公寓和特别护理养老公寓。其二是养老社区。养老社区是指,在经济水平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公共服务机制、基础设施设备管理机制,实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提供社区化统一集中管理的新型养老机制。

2.养老社区的服务智能化、人性化改革趋势

所谓服务智能化、人性化改革,意味着社区管理者需要积极履行职能义务,为赡养老年人创造舒适放松、优越健康、安全的生活条件,保障老年人在出行生活、娱乐休闲、保健医疗等方面得到全面、完善的照顾。

3.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协调发展的趋势分析

在继续扶持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养老社区的护理服务管理机制,为养老社区提供养老设备设施和其他必需物资,保障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在公共设施等资源上的共同使用权益,持续提高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休闲文化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国内养老社区发展与改革的几点意见

1.养老社区工程项目的建设位置规划

养老社区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必须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保持一致,从各地方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结合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特殊性、历史文明传承特征,综合考量并确定养老社区的建设位置,其中需要参考因素如下:一是各地方城市的现实建设需求,从道路交通功能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区域产业发展管理、城市长期建设规划管理等多个角度综合参考。二是为养老社区工程项目提供人口发展调查报告进行支持,并从经济财政上加以扶持,给予方便。

2.养老社区工程项目的功能性管理

养老社区工程项目的应当具备满足老年人对日常生活、休闲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当为老年人与家人的相处、交流提供方便和支持。在功能性管理方面,以生活护理为主、精神抚慰为辅,提供基础生活设备设施,添加娱乐休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首先,在养老社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性上应当融入智能化管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理念,提高养老社区的现代化水平。其次,应当保证养老社区能够提供及时、完善的日常生理护理和紧急医疗护理,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最后,养老社区应当为开发、拓展一些休闲活动,为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满足老年人在课余生活、运动出行、文化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3.养老社区的配套设施管理建议

一是配套设施宜按类型进行合理分区,养老社区的配套设施应注意动、静分区和主、次分区。一些大型、常用的配套设施,例如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健身中心等可集中布置在社区入口等人流集中场所,营造热闹氛围,并要注意与老人居住组团分开,以免声音上的影响。一些可兼顾对外经营的设施(如医院、药店)可靠社区边沿布置,方便社区内外的人员共同使用。小型、常用的服务设施宜重复、分散地设置。例如小超市、理发店、按摩店、公共餐厅、医疗服务站等与老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服务设施应就近每个居住组团出入口设置,方便老人途经与看到。二是按老人行动能力确定配套设施的位置,常用服务设施不应超出老人的步行适宜范围。我国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出行方式仍以步行为主,与出行方式较灵活的年轻人相比,老人更需要近便的、步行可及的配套设施。因此养老社区配套设施的位置需根据使用频率和老人的行动能力而确定。因此,社区配套设施与老人居住楼栋的距离不应超过上述范围。当社区规模较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与老人居住组团距离较远时,宜设置电瓶车或班车搭载老人出行。医疗服务站点宜就近老人居住楼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因看病而出行的比例会大幅增加。为了保证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能够方便地到达,医疗服务站点距离老人居住楼栋不宜超过1km。这样也能保证在老人突发疾病时,医护人员可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综上所述,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参考其他国家在养老社区建设案例上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积累,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的特殊国情和现实需要,实现国内养老社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养老社区建设项目的开发规划过程中,需要观察并吸收国际上养老机制多元化的特色,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规律和需求,实现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1]王媛媛.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2,(16).

[2]穆光宗.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J].人民论坛,2012,(22).

[3]郑少卿.英国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2,(20).

[4]谢靖宇,邓懿君.中国养老地产模式酝酿中.中国房地产业,2015,(4).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设施养老
养老生活
民生设施非“摆设”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老更无忧了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