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师培训创新

2015-01-31亢利平

职教通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工学模块中职

亢利平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师培训创新

亢利平

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提出新要求,中职教师培训创新包括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与评价的创新:即从标准要求和教师需求两个维度,确定四维培训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4+1”模块培训内容;体现“双师”特点,创新培训方式;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色,改进培训方法;体现教学做用一体,改革评价方式。

工学结合模式;课程改革;中职教师培训;创新

一、工学结合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及中职教师培训现状

工学结合是指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今时,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对中职教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教学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培训是重要途径之一。

已有的中职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理论和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学校和教师参培积极性不高、培训计划难以落实的情况,教师普遍反映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方法陈旧。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培训者缺乏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引领,培训模式陈旧,培训效果不佳,吸引力不强。以下将探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教师培训创新。

二、从标准要求和教师需求两个维度,确定四维培训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确定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对教师在职业背景知识、参与职业实践活动、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强调了行业知识、专业实践和教学能力,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

从中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新理念的缺失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反映出教师培训的新需求。黑龙江省中职教师因地处偏远,接受高端培训的机会不多,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理论,教师的教学整体水平不高。从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情况统计,有60%以上的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职业教育新理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能够将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微乎其微。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运用水平不高,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程度,与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

因此,从标准要求和教师需求两个维度,确定“四维”培训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为前提,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了解行业“四新”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4+1”模块培训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了“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其中,课程教材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实现,关键在教师的行业理解、职业背景和专业实践能力。据此要求,在培训中设计“4+1”模块课程,4即指师德及职业素养、新技术知识、教育理论及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模块,1即指突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

师德及职业素养模块以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行为准则为基本内容。同时,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教师应拥有培养、渗透、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职责,还要在培训中加入行业企业方面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如职业规范、职业感情、责任与质量意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等内容。在新技术知识、教育理论及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模块,关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现状,突出“前沿、实用、实效”的特点,加强教师对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职业教育新理论的培训,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除多媒体课件制作外,增加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的内容。专业实践能力模块是核心,在时间安排上,占总时数二分之一以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岗位(群),重点训练教师的岗位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使其达到本岗位的中级工水平,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培训方式、方法与评价创新

(一)体现“双师”特点,创新培训方式

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以理论提升为主,已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无法达到中职教师培训的多维目标,因此在培训方式上应针对“双师”特点进行创新。(1)在教育与行业的对接上采取“基地+企业”的方式,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将学校元素和企业元素深度融合,共同进行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对接实现双师素质的提高;(2)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采取“教室+实训室+生产车间”的方式,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在不同的情境或环境中,实现理论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3)根据五个模块的不同特点,在各个模块中确立若干专题或工作项目(指实践部分),采取“专家引领、教学展示、交流互动、项目开发、产品加工”等方式,实现更新理念、提升能力、促进发展、同行互助的目标。

(二)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色,改进培训方法

改进培训方法的主要做法有:(1)用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引领培训方法的改革,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强调学习者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即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化教师在学习中的“参与、体验、互动、探究”,使培训教学成为教师交流协作、主动完成培训目标的平台;(2)运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中职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不了解、不熟悉的现状,在培训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在教学中尝试、在探索中提升,达到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双重提高;(3)强调工作过程导向思想,在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实施中,不应只强调动手能力的提高,而要设计体现完整工作工程的项目,通过多个项目的完成,逐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深化对工作过程导向思想的理解。

(三)体现培训中的教学做于一体,改革评价方式

改变以往靠一个总结、一篇论文结业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作品+产品+资格证书”对中职教师培训进行评价考核。在师德及职业素养、新技术知识、教育理论及应用三个模块,以感悟、叙事、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呈现形式,在每一模块教学完成后提交作品类成果;在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以多媒体课件的作品或数字资源开发的产品呈现培训成果;在专业实践能力模块,每个项目实施后,提交一件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产品,对工作过程的表现和产品质量分别评价,形成评价结果。对于能够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专业,组织参培教师考取对口职业资格证书,并将结果纳入最终考核评价。

[1]王成方.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能力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5):50-51.

[责任编辑 李 漪]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项目“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DB1211004)

亢利平,男,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

G717

A

1674-7747(2015)11-0053-02

猜你喜欢

工学模块中职
盐工学人
——宋辉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