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5-01-31王艳艳武汉市江岸区建筑管理站湖北省武汉430023

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断桩漏水深基坑

文/王艳艳 武汉市江岸区建筑管理站 湖北省 武汉 430023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

文/王艳艳 武汉市江岸区建筑管理站 湖北省 武汉 430023

在现今多层、高层建筑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地下室。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使深基坑技术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将就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一定的研究。

深基坑支护;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多层、高层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在这部分建筑中,为了能够满足基础的埋置深度同时又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绝大多数都设置了地下室,因此深基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运用。深基坑工程,对设计、施工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出现问题或者失误,就很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对此,就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避免基坑工程出现问题。

2 深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1 支护结构空间效应

在深基坑工程中,位移是一个必然出现的问题。经相关数据表明,深基坑结构中,位移一般是以中间大、两边小的形式体现。深基坑结构失稳,一般都会出现在基坑较长一边的中间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空间位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深基坑支护主要有两种支护形式:拉锚式与内撑式。在拉锚支护方式中,每一根锚杆都单独作用,并通过土体的锚固形成水平方向的承载力,锚杆之间仅以腰梁进行联系;在内撑支护方式中,则通常由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内部共同起到支撑作用,具有效率高、经济节约的特点。在目前的结构设计中,还没有对内撑式结构空间效应进行充分的考虑,经常将这两种支护方式同等看待,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在基坑支护结构中,支撑位置以及形式的选择对结构内力以及变形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支撑位置以及支撑形式的选择,则能够有效起到减少位移、降低造价以及提升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在支护结构中,通常在支护桩顶部都设置有压顶冠梁,通过冠梁将每一根独立单桩进行有效的联系,因此能够在大大提升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同时为施工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压顶冠梁加角撑作为水平支撑,其主要依靠冠梁的抗弯刚度提供支撑力,如果基坑形状为正方形或者圆形,将腰梁及压顶冠梁设计为闭合型式最为合理。通过该种支护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对支撑梁受力条件进行积极改善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充分的利用,无论是对工程效率还是工程成本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2 支护结构计算问题

在现今部分深基坑工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但深基坑结构往往有着非常复杂的受力情况,当我们以该种方式进行计算时,虽然能够对安全有较好的保证,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

对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其结构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强度不断的下降,并最终出现一定的变形。根据此情况,我们在施工中应对该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土体物理性质以及孔隙水压力。在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时,通过对支护结构的各项监测,把握结构各项指标,有效保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2.3 断桩、漏桩问题

在成桩的过程中,由于地下障碍无法清除、孔洞塌陷等情况使支护桩出现断桩、漏桩,对支护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在断桩、漏桩位置很可能出现漏水情况。在实际施工中怀疑断桩、漏桩时,在基坑开挖之前应对支护结构背面的土体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以及压密注浆,以此保证开挖过程中及开挖之后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如果在基坑底面以上出现断桩,可以在开挖之后将断桩位置的浮浆、泥浆以及粘土等进行清理后,用混凝土的浇捣填实;如果在基坑底面以下出现断桩,可以在基坑开挖之前,在断桩位置根据情况增加2至3根桩,并保持其长度与原桩相同。

对于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断桩、漏桩,则应该首先进行止水处理,然后再通过混凝土浇捣填实。如果止水存在困难,则可以通过引流-修补方式,首先在断桩位置设立一处引流管,之后再对断桩进行修补,并在修补时将引流管埋入到其中,并保证引流管两端的畅通性,避免因水流压力的存在使修补混凝土出现裂缝。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之后,则可以对引流管的进行封堵。

2.4 支护墙渗水与漏水

在土方开挖之后,支护墙经常会由于漏水、渗水情况的出现而影响基坑施工,甚至会由于土颗粒流失而出现支护墙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的情况。当施工时发现现场渗、漏水量较大、情况较为严重时,则可以将支护墙背土体挖到漏水位置以下50cm至100cm,并使用混凝土做好支护墙的封堵。如果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以通过压密注浆方式并将浆液中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够尽早凝结。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考虑施工对支护墙可能产生的压力,因此引起的支护墙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这在重力式或悬臂支护结构中更应注意,必要时应在坑内局部回填土后进行,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则可以在基坑之外增设井点降水,减小水头压力降低水位。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对于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水平以及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文中,我们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在实际基坑支护工作开展时充分把握上述重点以及问题发生原因,通过良好施工技术的应用保证深基坑支护工作的安全、稳定、高质完成。

[1]柳军.深基坑地下水控制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2(06):40-44.

[2]毛宇.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2(03):55-56.

[3]杨继汉,蒲晓菊.有关某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分析[J].中华民居.2012(03):102-103.

猜你喜欢

断桩漏水深基坑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下雨时才漏水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