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案例看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应用
2015-01-31孙明哲鲁子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天津300051
文/孙明哲、鲁子明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 天津 300051
从具体案例看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应用
文/孙明哲、鲁子明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 天津 300051
诸多形态功能各异的等级体系组成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网络规划的概念是帮助景观空间整合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概念含义的学习和理解,分析存在于城市景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特征,并借济南市的真实案例探讨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空间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希望以此能够为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的规划者们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城市景观;景观规划;生态网络规划;空间模式;应用探讨
1.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是一种由人为活动造就的、对自然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破坏的人工景观,从广义上讲,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是一个无穷维的生态系统空间,其物流、能流、信息流、人口流和资金流有较大的空间或时间跨度, 在地理分布上也不一定是连续的, 因而其空间边界是模糊的, 抽象的[2]。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并非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这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含多重领域的科学研究,其中较为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和自然。这三个部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2.体现在城市景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构建景观网络的元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及基质[1]。把这三个元素当作分析任意景观的空间模式,当其体现在城市景观系统规划中时,便成为“核、带(廊、轴)和网”模式。
2.1核——城市景观块状空间
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布局来看,“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的“斑块”,即在城市区域中拥有一定面积范围的绿化空间。这种大面积的城市景观块状绿化空间,在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现代城市中,相当于人体中的肺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城市的局域性小气候,并且能够提供生物生活的空间。
2.2带(廊、轴)——城市景观带状空间
城市景观中的带状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人工作用,完全自然形成的,例如滩涂、河流及其沿岸;还有一种便是人为的城市人工绿化带,例如沿道路两侧布置的绿地、沿城市外环地带布置的绿地。在这种城市景观中,拥有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也起到分割城市功能区域空间作用,能够将将动、静空间有机的分隔而又并非围墙般生硬。因其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形态似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廊道而得名。
2.3网——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的骨架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网”被认为是由穿插在城市中的绿带、绿廊和绿轴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城市中散落的各个景观斑块有机的串联起来,相当于是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系统中的骨架。
3.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被成功的应用案例——济南
3.1泉城概况
济南市在约2.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老城区内,水系发达,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随后流淌到大明湖,此外,济南市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市内有大明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济南市在这些泉池、河流湖泊的周边建设了很多绿化地带,发达的水系和丰富的水资源给济南市的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托,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造景建设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在济南市规划“核”、“带”、“网”空间模式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于是济南市利用其泉眼众多、水系发达的独特的自然条件构建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由著名的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所提出的。根据吴良镛的研究报告和成果,济南市提出了“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城市规划总体思路,并将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针。在接下来的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工作中,将“山、泉、湖、河、城”的规划概念细化为“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格局。
3.2济南的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格局
“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以由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及环城公园等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组成城市绿心,即为“一心”,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空间模式中的“核”;加强济南坏绕城区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从城区到二环路绿化带、再到环城高速绿化带,这三环绿带组成“三环”;由济南市的六条主要河流水系及周边沿线的景观建设组成“六带”,构成济南市最重要的以河流为主的生态长廊,以起到连接城市各个斑块的作用,即为空间模式中的“带”;由连接济南主城区和城郊及次中心城镇的七条主要道路组成“七廊”,构成济南道路绿色生态廊道的骨架;由南部山区、北部平原的两个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济南及其周边的五个森林公园或自然风景区组成“七区”,对“七区”进行生态性的恢复、保护建设,与城市中心建设同步进行,形成城郊森林的生态防护体系;“多楔、多点”的作用在于将自然引入城中,构成城市的生态走廊,结合绿环的布置,设置多个绿点,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4.总结
城市是一种人为产物,城市景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在整体性和接连度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加入生态学理论元素、逐渐将景观体系生态化,利用网络规划的手段将城市中心景观体系与城郊自然景观体系有机的结合,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园林规划、城市规划等诸多学科[3]。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实践空间,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形成系统性的规划方法,这些课题都值得城市景观规划者的继续研究,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将为日后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参考价值。
[1]张小飞,王仰麟,李正国.景观功能网络的等级与结构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5,(01):52-60.
[2]王云才,刘悦来.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模式应用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9):819-824.
[3]鲁敏,杨东兴,刘佳,裴翡翡.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3):6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