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急诊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2015-01-31刘玉荣
刘玉荣
26例急诊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刘玉荣
目的 针对患有临床急诊癔症的26例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26例急诊癔症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26例急诊癔症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在25~50分钟,平均为(31.5±2.5)分钟。对患者随访1年,有21例患者预后恢复良好(占80.77%);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有1例患者(占3.85%);处于重度精神疾病状态的有2例患者(占7.69%);处于中度精神疾病状态的有2例患者(占7.69% )。
急诊癔症;临床特征;护理体会
癔症在临床中因普遍存在夸大性、发作性等重要特征,一般也被称为歇斯底里,属于一种功能性的临床疾病。大部分急诊癔症患者都具有严重病情、发病比较突然,若疾病毫无迹象发作,就容易将该疾病视为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癔症在临床中具有种类繁多的症状表现,并在疾病发作时容易反复,通常在精神和躯体部位比较多见[1]。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26例急诊癔症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26例急诊癔症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15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7~61岁,平均年龄(34.7±1.3)岁。患者同时伴随程度不同的精神症状,癔症木僵症患者有3例,癔病性瘫痪患者有3例,发作性呼吸困难患者有3例,情感暴发患者有6例。
1.2 护理方法
一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临床急诊护理过程中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内容,虽然对于急诊癔症患者在急救制度规范中没有明确要求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也没有详细规定操作的细节规范。但结合多年来的急救护理工作经验,对临床急诊癔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对于明显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情绪波动提高关注度,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表示出体贴、尊重、同情、理解及关心,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详细描述,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等到患者明显改善疾病状及情绪后,将患者转至留观室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个阶段应避免陪同患者的人员过多,从而再次引发该疾病[2]。
二是对症护理。若患者晕厥应对其人中穴位采用手指按压,通气过度患者,采取面罩通气方法,并指导患者采用腹式或缩唇呼吸方法,指导恶心、呕吐患者向一侧偏头,以免造成患者窒息,对胸闷患者应采用鼻导管进行吸氧,对手足发冷患者采用盖被方法进行保暖,四肢抽搐患者应以防发生意外伤害,将患者床栏拉好,防止患者跌倒及肢体受伤等,并对患者同时监护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劝导陪伴患者人员等候在抢救室门外。向患者及其家人详细讲述癔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病情耐心细致解释,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本质、致病原因加深了解,指导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时发现自身性格弱点及不足之处,自觉采取调节措施,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进行正确对待和处理,叮嘱患者家属对其关心体贴,将各种刺激因素尽可能减少,站在对方角度加深理解,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置。
三是提高责任心,严格管理以免出现差错。临床中应采取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求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遵循,使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中对护理危重患者的标准及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掌握,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不断提高,有效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及各类医疗纠纷事件[3]。
四是评估护理效果。认真听取急诊癔症患者对病情的详细描述,并认证观察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此作为对患者镇痛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若发现患者表现出明显严重的疼痛,应定时对患者给药,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动态变化和反应,以及时对用药剂量进行准确确定[4]。
2 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26例急诊癔症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在25~50分钟,平均为(31.5±2.5)分钟。对患者随访1年,有21例患者预后恢复良好(占80.77%);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有1例患者(占3.85%);处于重度精神疾病状态的有2例患者(占7.69%);处于中度精神疾病状态的有2例患者(占7.69% )。
3 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急诊癔症患者因具有迅速发病,病情十分紧急的临床特征,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应准确进行评估,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护措施。始终恪守“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模式,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应切实有效,以保证各环节整体连续。积极工作从容面对,为急诊癔症患者努力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才能提高对患者的救治反应能力。并运用科学方法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控制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切实转变护理服务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相应护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急诊癔症患者的治疗效果[5]。
[1]徐玲.癔症的急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7,2(16):82-85.
[2]黄孟燕.332例癔症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24):39-41.
[3]李艳玲.暗示在癔症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6(10):55-57.
[4]徐爱香,涂利丽,崔桂芳.癔症的急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3(6):29-32.
[5]郑志峰.关于"癔症"的几点思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7(6):30-33.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26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Hysteria
LIU Yurong, Heilongjiang Mishan People's Hospital, Mishan 158300, China
Objective To patients with hysteria clinical emergency 2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thods is discussed.Methods 26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2 during the hysteria,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patient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6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hysteria effective frst-aid time in 25 to 50 minutes, with an average of (31.5±2.5) minute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21 cases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80.77%), in a vegetative state, 1 patients (3.85%), 2 patients (7.69%) in severe mental illness state, in moderate mental disease states have 2 patients (7.69%). Conclusion Only by scientific method,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care can signif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hysteria.
Emergency hyster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experience
R473
A
1674-9308(2015)30-024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0.187
158300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
结论 采用科学方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急诊癔症患者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