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之“道”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015-01-31陈雪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理念课堂教学

陈雪芳

(厦门市滨北小学,福建厦门361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1]可见,“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核心理念。小学英语课堂应走向“生本”,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示个性的过程。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2]它强调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学生的主动发展应该始终作为教育设计思考的中心。一堂好课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匠心独运,从课堂的外显行为中探究到内隐的教学思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下面笔者借用四个“道”的比喻,谈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关注点。

一、“围墙”之道——拆开心墙,关注课堂的生成性

这里所说的“围墙”,是指困扰教师通往生本教育理念课堂的“心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应该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点。而在现实中的课堂上,有些教师仍以关注知识的传授为主,以课堂上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为主旨。

笔者曾在观摩一堂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公开课时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片段:该课的主题是My Favourite Season,在学习了答句“My favourite season is…”的表述之后,教师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操练,在几次询问不同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都得到了正确的回答之后,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问句来询问老师,希望能自然地引出所教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可是第一个高高举起手的小男生开口却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显然,这不是教师要的问句,她匆忙回答了小男孩的问题之后,又请了一个女生来提问,没想到,这次的问句是“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教师有点急了,直接做了“指引”,让这位女生改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小女生顺从地重复着教师的“标准”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教师满意地回答了问题。而后,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课件所呈现的四季情景进行了问答句的操练。

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教师不“切换”小女生的问句内容,而是顺着这生成性资源,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再利用教师最喜欢的水果与季节的知识连接,引导学生继续询问教师喜欢的季节,一样可以引出新句的教学,又可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都从季节的“框”中解放出来,师生的言语交流就会更为丰富,教师也就更能关注到学生表达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语言点的学习任务。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生成,教师要及时地捕捉和运用,将随机产生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新的学习契机。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我们要竖起耳朵听学生,听出发言的道道来。”[3]一堂好课应以“生本”作为基点,课堂上少些固化的预设,多点真正关照学生学习成长的“再生资源”运用。这首先就要拆除种种无形的禁锢教师接受生本思想的经验式思维的围墙,才能放弃“精致周密”的形式追求,还课堂以“精彩灵动”的生命成长。

二、“动车”之道——蓄上动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时候火车的时速是80公里,如今,进入动车时代,动车的速度远快于火车,是其速度的3倍。究其原理,是因为火车的动力在车头,而动车却因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源,当每节车厢都有动力后速度就有惊人的变化。用这一原理来诠释生本理念下的课堂,也就是说一堂课上不仅“火车头”——教师要有动力,也要让“车厢”——学生都蓄上动力源。这就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做到学习有担当,人人都是课堂上的学习担当者,即学习的真正主体。

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以“任务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担当者。任务单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完成任务活动为出发点,围绕主题,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单。任务单的设计要尽量简单,以方便学生课上操作。以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起点)第6册Unit 5 Look at themonkeys中的“Story time”为例。本课为故事教学,笔者将学习内容设计为四项任务活动,并将任务活动项目列在学生的任务单(Listen to the story,Read the story,Tell the story,Write the story)。

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分享——师生共评,分阶段进行任务学习,展示学习成果。每完成一项任务,同桌两个学生为一个合作共同体,一起完成任务评价工作,在任务单填上相应的星星评价等级(Excellent—5★,Good—4★,OK—3★)。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得到好的星级评价,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和活动的全过程中,学习英语的热情被释放出来,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且有成就感。

任务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明了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开启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任务评价(由个人和小组合作达成任务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持续动力、自信心和激情。同时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也应持续地因“课”制宜,不断创新。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求知欲望,尤为重要,正如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所言: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4]概言之,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英语课堂,就如同节节车厢都蓄满动力的动车一样,增效提质。这是铺就好课之“道”的第二块基石。

三、“穿鞋”之道——恰当选择,关注课堂学习的适切性

有一句话被印度哲学家奥修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反之,如果鞋子不合适,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5]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在课上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知识养料和适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愉悦而忘我的学习境界。

何为适切,就是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寻求恰当的教学方式。切不可在课堂上架设过多条条框框,对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不分年级,不关注知识的不同学习方式,一股脑地使用同一“框架”上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有的教师认为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因此每节课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年龄段是否适合,也不考虑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有的教师宣布进行小组合作,却没有明确的示范和要求,加之低年级的学生团体意识还未形成,不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就是趁机一起玩闹说笑;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刚宣布“Now practice in your four group members.”十秒钟不到,又急于“Stop!”学生还没进入交流的状态,就被要求进入全班展示的环节。这样的小组合作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只有形式,缺乏实效。

笔者认为,生本理念在课堂的落实,首先是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的课堂建构是多层次的,一般来讲,在低段的英语课堂,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就是很好的任务活动,学生能在玩中学英语,也乐于完成这样的任务;而随着年级的提高,蹦蹦跳跳,简单说唱的活动已激不起学生太大的兴趣,越高年级的学生越有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需要,课堂学习也应越开放、越有探究点,这需要提高教学活动中思维的含金量。正所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课堂上需“因课定式,因生施教”,应用适切的学习方式,在课上展示学生探究知识的原生态,让学生有真实的思维过程体验,这才能走上好课之道。

四、“插秧”之道——适度留白,关注课堂生活的和谐性

插秧是一项种水稻的农活。经过实践,农民发现抛秧比密集穿插秧苗省力而且更能带来丰收。这是因为抛秧给水稻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将此道理移植于课堂,就是一堂好课不应设计得满满当当,而应有适度的留白,要给学生留有咀嚼、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在东北师范大学研修期间,笔者有幸走进东师二附小的英语课堂。在一节随堂课上,笔者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细节:课上,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选词填句的游戏活动环节,要求学生从A、B两组(A组apple/ear/face/body/coat;B组soap/towel/water)中各选择一个单词合理搭配,用句式“I wash____with____.”说一句话。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后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教师却也不急不躁,用温和的话语鼓励他,耐心地引导他先从A组挑一个词“apple”,再从B组挑一个词“water”,让学生自己安静地思考如何将这两个词串在一句话中,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断断续续地说出了“wash—apples—with—water”。教师及时地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尝试着把句子完整地说出来。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等待下,这位学生自己准确地说出“I wash apples with water.”。

在上述的案例中,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就体现了一种“留白艺术”。教师舍得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进而表达出来。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实现了个体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是得到了思维劳动之后莫大的成功体验。在此期间,笔者观察到其他学生也很默契地等待这位学生的回答。了解得知,这种用心倾听和耐心等待,互相欣赏和鼓励,已是在长期的课堂中师生业已习惯的生活状态了。由此,反思一些英语课堂,教师们总担心知识内容讲不完,影响上课进度,该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不让学生思考,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不让学生动手操作,活生生地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权利。由此,我们的理念瞬间就从“生本位”又回到“师本位”了。所以,课上适度地放手,适度地等待,巧妙地引拨,让学生有自由思考、体验思维探究的过程是必要的,这也是成就一堂好课的艺术。

综观上述课堂教学的“四道”,生本理念不是一种外在于教育的形态,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考虑的学生生命活动规律、认知规律、情感动机和意志态度等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是基于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教师们打开思维的“围墙”,穿着鞋(带有生本意识)边走边试,定能摸索出一条成功的好课之“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于永正.教海漫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7-15.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理念课堂教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