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导师制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2015-01-31郭永福徐乐中朱君妍王涌涛孟笑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1期
关键词:导师制科研项目本科生

郭永福 徐乐中 邓 娟 朱君妍 王涌涛 陈 新 孟笑鹏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11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随后于20世纪哈佛大学率先在美国推行导师制,其后MIT,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纷纷仿效。到2002年,北京大学也开始在本科生中设立导师制,而后浙江大学、哈工大等也相继推行。经过这几年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与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实践表明:这种基于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人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事实也证明,导师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个性化学生,造就高素质人才。[1,2]

而基于科研的本科生导师制,则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等,对本科生开展学术与道德教育。在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教育与科研的结合。[1]

1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特点与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制,其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3]:比如,(1)其对象特殊,困难较大。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象主要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科研能力和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匮乏的本科生。这些学生有些甚至对什么是科研,科研的任务是什么都不清楚,寄希望于学生边学专业知识,边培养科研与创新的能力,困难可想而知;(2)其目标和任务比较特殊。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别于研究生阶段。其目标和任务较特殊,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没有形式的拘泥,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导师的科研,开展适合于本科生的研究。其目标和任务多是从学生的个人角度出发,有时候甚至和导师的科研方向相悖;(3)实施方案多样化。研究生主要是以做实验为主,每天泡在实验室里。比如某教授,被学生戏称“疯子”,他勤奋努力工作,工作起来不分节假日,并且在实验室常常工作到深夜,受导师的影响,他的很多学生也是通宵的做实验,有些在寒假期间不分白天黑夜的做实验。这种工作方式,我想很难应用于本科生。原因很简单,研究生和本科生各自的任务和目标不尽相同,工作方式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而且对于本科生而言,做实验仅仅是培养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的方式与内容应该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4)导师与学生的结合方式比较特殊。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选择,如果一方缺乏激情,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研究生与导师的结合,多是一方情愿的居多。二者关系确定后,学生的科研方向则基本确定。没有激情也要创造激情。

我们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2008级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和导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导师而言,他们对学生在科研中扮演的角色与重要性,以及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看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对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约60%)对参与科研都很感兴趣,认为科研对提高其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然而,正如上述分析,大多数的本科生对于科研本身并不是很了解,其对导师的依赖性非常大(超过90%)。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少部分的学生希望自己的科研方向由自己来确定(不到30%)。对导师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普遍认为本科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担当次要的角色(超过80%)。不过调查也发现,大多数的导师都认为(约75%),导师自身的素养对于本科生今后的科研方向和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科研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如今的大学氛围下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导师们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大,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引导,来提高其自身的学术与道德修养。调查还发现,由于学分制的限制,以及本科生的特殊学制,导师们希望本科生们能及早接触一些科研,这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帮助。

2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作用与指导思想

2.1 科研导师制的作用

第一,导师制的实施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凝聚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校园的学习氛围;第二,导师制的实施把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了有机的结合;第三,导师制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对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导师制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基于科研的本科生导师制,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校园学术氛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科研导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去借助科研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身的情操,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的缺陷。同时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互相感染,会在学生中造就一种融洽、和谐的研究与学习的氛围,这对提升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较大的作用。

2.2 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思想

鉴于本科生有别于研究生的特殊学制,基于科研的导师制对本科生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专业课为理论指导,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基础,以学生的科研兴趣为纽带,实现科研、导师、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不仅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更强调学生在实施科研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科研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实现科研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应注重学生在德智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对科研系统性的学习,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能力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在导师的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其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关键所在。[4]

3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要点

3.1 以学生为主 导师为辅

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站稳自己“导”的立场,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学生想到,都要替学生做到,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和实践的空间,要给学生在科研上制造一定的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信息获取、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得到有效而系统的训练。如笔者,在对学生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时,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己为辅的科研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知识理论的掌握,通过对反应器原理的融会贯通,对传统的反应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并让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对该方案进行系统研究,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既完成了科研,也实现了对学生“导”的角色,而学生也从中大有收获。

3.2 指导形式宜多样化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灵活不拘泥的。比如自己单独指导、团队指导、以研究生为主导师为辅进行指导、校内外结合指导,也可以在校内进行科研训练,或校外或校内外相结合开展科研。学生的科研项目可以是以实践为基础假想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实际科研项目等,或者由学生为申请人的科研立项等。比如笔者指导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两相一体化A/O法的构建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重金属汞的去除研究”(被推荐为省重点并获批为国家项目),就是以学生为申请人的科研项目,而该项目同时又是导师自己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这样,学生有压力也有动力,积极性也比较大,项目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

3.3 加强师生沟通 深化科研 实现科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作为科研导师来讲,并不只是完成对学生科研任务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实现科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这里,我们通过对学生和导师的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导师和学生都认为,导师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学生也不是仅仅为了能力而科研,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导师应该在科研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导师的个人经验,加强学生对专业专业知识的掌握,奠定学生科研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5]

3.4 要在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 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拟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拟行为,而榜样则是模拟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对模拟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精神的缺失一度成为大学生精神世界迷失的写照之一。激励理论表明,尽管榜样的效果在目前校园环境氛围下有所弱化,但榜样的激励作用仍然存在。关键在于激励方法的选择和榜样的选择。如何学习榜样、寻找与榜样的共性契合点是当前大学生精神世界回归的必由之路。在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下,作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导师,自然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而且,目前的教学体制多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不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师恰当的引导,以自身的处世哲学,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在科研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大学生。

3.5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作为导师来讲,不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学生的科研方式,应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有的放矢。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心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的差异。这些个性既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特征,也包括其心理特点,以及反映出个体观察、思考、行为和感情等方面的总体倾向。个性特征对于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为其个性多是个人经历等的社会因素的烙印,是人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括遗传形成的独特心理特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作为大学生,其行为和个性正在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发展。因此,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开展科研训练,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科研教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求精的科学作风,从而对学生个性的塑造产生良好的影响。

3.6 解决导师制与现行教学体制之间的矛盾

现行的教学体制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执行的制度,尽管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课、自己安排时间的自由度,然而还是给学生个人自由空间的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至少学生必须按照课表去按时上课,必须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去执行,去修满自己的学分。这种已经存在的教学体制在任务和计划上和科研导师对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安排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冲突,其冲突的结果必然是舍科研保学分,最终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科研进度的安排。[6]因此,学校必须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考虑导师制和学分制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制定一套能切实保证导师制实施的制度与方案。

3.7 加强对科研导师的考核力度

当前部分科研导师的科研任务繁重,整天忙于科研项目,而且正如前所分析,大部分的科研导师不认为本科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因此,其主要的精力和目标多放在研究生和科研项目上,对于本科生则让其做一些打杂的或次要的科研。即便学生的热情度很高,然而科研导师的漫不经心会导致学生激情的丧失,最后敷衍了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今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发展,对学校的学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需要学校、院系进行会诊,对担任本科生的科研导师进行严格把关,对参加科研的本科生的最终科研成果严格把关,并建立考核机制,从制度上去保证导师制的健康进行。

4 科研导师制的实践成果

导师制实践表明,参加导师制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导师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2011年我院08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有40人参加了导师科研制。这些参加导师制的本科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不断有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以及校级和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获批,同时还获得全国“优秀实践团队”、江苏省“优秀实践团队”、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省级优秀调查报告,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和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等。2011年获得“立升杯”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1项。目前我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已成为校特色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每年的就业率均超过90%。

5 结束语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本科生导师,其对学生在科研培养和道德教育中担负着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学校和院系要从制度上切实保证科研导师制的健康发展。学校只有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培养出具有勇攀科学高峰、道德素质优良的高质量人才。科研导师制作为当前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教学制度,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将会更加普及,而如何将本科生导师制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整套制度, 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1] 金仁义,何李来.科研导师制:文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新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2-31.

[2] 潘余,钟方程,李清廉.导师如何看待学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55-57.

[3] 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4] 郭永福,徐乐中.高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91-93.

[5] 刘振彪,陈晓红.现代大学教育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125(4):81-83.

[6] 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106-109.

猜你喜欢

导师制科研项目本科生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