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与人才培养

2015-01-31张亚玲靳学慧台莲梅李海燕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1期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性植物

张亚玲 靳学慧 台莲梅 郑 雯 李海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高校培养人才要多元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提出“大学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所以究性教学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性教学是在综合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寻找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独立主动探索、实践、思考,在此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4-7]近几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研究性教学纳入到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使得研究性教学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重要课题,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理念,体现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内在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学过此课程后不仅具备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8-10]本项目组成员根据多年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实际经验,将植物病理学的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研思维能力。

1 传统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育的生命线是本科教育质量,大学把培育人才输入到社会,因此培养什么质量的人才成为恒量大学办学水平重要指标。[11]农学专业是农类院校里的主要专业,其培养的人才是要求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因此,研究性教学的观念必须要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

1.1 在过去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主要讲授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在学生认识到植物病害前学习植物病理学相关内容,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的情况,这种学习是灌输式学习,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部分是室内实验教学,主要授课内容是利用植物病害标本识别植物病害病状,调取病原菌进行观察,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师讲授和演示实验操作方法,让学生模仿来完成,实验课的考核要主是依据实验报告来完成,学生只为完成实验报告来完成实验,不去充分分动脑想问题。老师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第三部分是田间实践教学,即当学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都结束后,在作物的发病季节,到田间认识植物病害,采集病害标本。在这部分教学环节中只将理论课及实验课所讲授的内容到田间得到进一步验证,不能达到让学生开发思维自主学习的目的。

1.2 在学生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植物病理学课程前,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植物病害,特别是城市中长大的学生,缺少对农作物的观察,对其了解更少,更没有深入相关课程内容的调查与研究。在近几年学校较重视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如在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研究内容的。这些研究工作中只是使部分同学有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的研究能力被忽视。在大学生中,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得文凭,找工作,多数学生做社会兼职工作,考公务员等,对专业课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感兴趣。部分专业学生课程安排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学研究。目前学生压力较大,如考试、评优、保研、就业等,这些方面主要以成绩为主,因此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不浓。

1.3 在环境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高校提倡研究性教学,提倡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时间安排,课程考核制度,教师工作量计算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改革积极性。其次,在实验室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在大学生没有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进出实验室,另外实验室实验设施有限,只能施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再次,研究性教学氛围不浓。学校有学术性讲座,但大多数是基于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讲座,本科生很少有机会。

2 理论教学中营造研究性教学氛围

2.1 研究性教学在植物病理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1 将本学科的科学前沿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是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训练科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过程。[12,13]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教学是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将前人研究的结果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一现象在植物病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采用适合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一章,有一重要内容“基因对基因学说”,即在病原物中存在一个控制致病性的基因,则相应地在寄主中存在一个控制抗病性的基因。这部分学习内容是植物病理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以往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程结束考试能过关,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意思。在此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读书报告的形式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即将以稻瘟病菌无毒基因与水稻的抗稻瘟病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来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思维。

2.1.2 在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开发学生研究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兴趣,对植物病理学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设计,如:在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柯赫式法则”一部分内容,在讲授时首先向学生讲授法则内容,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一过程,但是印象不深刻。为了能让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鉴定常规植物病害的病原?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每组写出实验方案,写实验方案能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过程。每组安排组长,带领组员到学校的实验地去采集植物病害标本(杂草及农作物),同时采集或培养相同植物移栽到实验室内的花盆中培养,等到病原菌培养后接种用。在此过程中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工具及关键的方法给予提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完成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得科学研究思维印象深刻。2011年王丹等[14]改变分子生物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2.1.3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研究性教学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知识的取得,还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加强研究性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出发,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改变以前的验证性实践的教学模式。如植物病理学病害症状识别,在理论授课前给学生分组安排任务,每组学生在学校周边采集植物病害标本,至少15种,用厚书压制好标本,在理论课常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还有病原物在植物上生长时的形态特点,再结合本研究室制作的植物病害塑封标本,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另一方面也能知道理论教学来自于科学实践,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也较好地掌握了植物病害理学中的症状学的内容。

2.1.4 开展讨论式教学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占主要地位,这种教学特点有助于在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相关学术范围内学生有讨论的自由。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营造环境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适当的理论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讨论式教学实施前先由老师针对某一教学中的难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点评和鼓励,并且指出其不足,将问题思考全面,并引导讨论逐步深入进行。把握讨论的重点和方向在课堂实施过程先是由老师针对某一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参加到问题讨论当中,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做看客。为此在课上讨论结束后要学生完成作业,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课上讨论内容,作为作业上交,这样使得理论知识深入理解,还能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3 在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

3.1 根据学生实践内容组织实践教学案例

在学校的支持下和全体农学师生的努力下,在校园的角落处开出一块地,农学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种植各种农作物,这样使得很多实践性教学内容都能得以在就近的农田中进行,便于学生观察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材中有部分内容是“柯赫式法则”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鉴定的基本过程,此过程可以在田间直接完成,如小麦白粉病可直接在田间用小毛刷接种,过几天即可看到相应的症状和病原菌出现。另外,农学专业学生有春季有三周的农场农业生产实习,在实习出发前根据学生所去农场的作物种类和生产过程,如一般去农场前大多是水稻苗期,在苗床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病害先向学生初步描述,学生充满期待地去田间寻找这样的病苗,进一步向实践指导教师讲教如何防治该病。这种学习让学生终身受益。通过此过程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科学研究的真正意义。

3.2 建立植物病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师生群解决实践问题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都能发现植物病害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包括研究方法等,为便于大家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我们项目组相关成员建了“植物病理研究性教学”QQ群,学生发现问题随时拍照,提出问题,在群的相关教师一起协助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群组成员包括植物保护、农学、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还在本群中,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发挥多人的力量,使研究性教学走出课堂,走向实践与应用。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5)1号,2005.

[2]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111-112.

[3]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66-69.

[4]范惠林,赵思宏.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4-46.

[5]许晓东,卞良.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43-49.

[6]许晓东,冯向东.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9-13.

[7]刘俊.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41-46.

[8]张亚玲,台莲梅,靳学慧.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91):96-97.

[9]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68)118-119.

[10]张亚玲,靳学慧,台莲梅,等.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践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学学报,2014,4(7):96-99.

[11]姚利民,康雯,史曼莉,等.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之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110-117.

[12]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13]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23-25.

[14]王丹,程丽萍,刘云军,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1,28(4):108-110.

猜你喜欢

病理学研究性植物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