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5-01-31黄小明
黄小明
羽毛球运动发源于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运动员多次在世界羽毛球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羽毛球竞技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上下也因此掀起了羽毛球运动的热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在“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下,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各方面教学设施的建设,高校羽毛球教学应运而生.羽毛球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成为一项深受学生们喜爱的运动,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教育项目之一.研究河南省高校羽毛球开展情况、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有效改变、完善这些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航空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84所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羽毛球教学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对河南省12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访谈,对学生上课、教师教学、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考察和访谈,从而为问卷设计及教学策略提供了有效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河南省高校羽毛球教学开展现状调查问卷”,请相关专家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符合研究需要.在问卷的调查过程中,对每所开课学校担任羽毛球课的教师发放问卷1份,对没有开课和任课教师的院校请体育教师进行了填写,总共发放问卷84份,收回84份,回收率100%.对河南省高校在校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 100份,实际收回1 028份问卷,回收率93.5%,其中无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980份,有效问卷数占实际收回问卷数的95.3%,有效问卷数占所发放总问卷数的89.1%,问卷的效度经检验达到9.13(以10分制评定).
2 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
2.1 高校缺乏专业羽毛球教师,教师在水平和能力上参差不齐
羽毛球运动是近几年在中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流行起来的新项目,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是当今高校羽毛球教学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高校羽毛球教学是一项新兴的教学项目,具备高校任职的羽毛球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在开设羽毛球课的院校中只有8人是从事羽毛球专业的,占15.1%,其余45人均是从其他体育专项转改羽毛球教学的,占84.9%;另一方面,高校对教师授课并不十分重视,认为体育教师教学生些基础的羽毛球知识就可以了,教学任务大多是由其他专项的体育教师完成的[1].高校羽毛球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不能及时充电、蓄电,现有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达不到实际教学与训练水平需求.体育教师的羽毛球知识多是自学或同行打球获取的,因此羽毛球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提升.
2.2 羽毛球教学场地缺乏
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高校没有室内羽毛球馆,仅十几所大学有,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院、安阳师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即便有的高校有室内场馆也是一馆多用,与篮球、排球共同使用,将三种运动安排在不同时间进行上课.在抽调的84所高校中,有31所高校没有开设羽毛球课,占36.9%;53所高校开设有羽毛球课,占63.1%.在开设羽毛球课的高校中,有室内馆高校30所,占56.6%;有专用羽毛球场馆高校12所,占22.6%;没有室内场地的高校23所,占43.4%.因此,学生们只有在上课时间才能在室内进行羽毛球运动,而且每堂羽毛球课至少30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每名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开设羽毛球课程的高校中,23所不具备室内羽毛球馆,学生们的学习只能在室外进行,这样一来就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与制约,当刮风或下雨时,羽毛球课教学很难有效地进行或完成.
2.3 高校学生的技术和运动性差异大
目前,高校学生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转入高职院校的,之前由于重智轻体,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羽毛球学习方面多数都是仅限于业余爱好.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女生,从小到大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根本接受不了锻炼,上体育课和上战场差不多.另外,室外环境恶劣,女生怕晒黑、怕弄脏衣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有一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羽毛球运动,刚开始可能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但他们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又苦又累,而且没有学习前途等,这些负面情绪一再影响其学习羽毛球的热情,最后耐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放弃学习羽毛球.
2.4 羽毛球教学没有统一教材
就目前高校羽毛球教学来讲,教育部门并没有出版统一的羽毛球教材.高校使用的是市面上发行的羽毛球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理论内容多,排版形式枯燥,在实际应用中,教材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教材的选择上高校应注重羽毛球基础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兴趣为主;在排版上应多穿插图片,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与普通学生相关的羽毛球比赛甚少
目前,高校羽毛球高级比赛少之又少,省级比赛除了“全运会”“大运会”“华光”杯比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学生的大型比赛,市级、校级比赛也较少,并且每个比赛大部分院校不组队参加,只是一部分院校参加比赛,缺乏羽毛球运动项目推广的整体性、大众性.社团、俱乐部有些院校只是表面形式,一是指导教师或教练敬业精神不强,二是院校很少给教师或学生训练支持与报酬.因此,学生在上课、学习、训练时就缺乏一种动力,仅将羽毛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习、练习,难以承担大型比赛的任务,也难以调动教师的训练热情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发展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对策
3.1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引进高水平教师
高校羽毛球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提高羽毛球运动的教学,就需要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竞技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羽毛球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是各高校提高羽毛球教学的前提,如果实在没有专项羽毛球教师,就加强对其他体育教师的羽毛球培训.教师也可以与社会上的羽毛球俱乐部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羽毛球教学问题,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教练来校观摩指导.高校教师应更新观念,多钻研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所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职能部门及领导要在支持大学羽毛球教师培训上加大力度,在经济及政策上给予支持与辅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教学、训练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3.2 加强羽毛球场地的建设
高校体育场地是发展校园体育的必备条件.近年来,高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学校扩招与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没有协调发展.高校应加大羽毛球运动的资金投入,改善羽毛球场馆的基本设施.在训练政策上、经济效益上、场馆建设上、器材购买上,高校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校羽毛球教学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高校教学的基础设施.
3.3 各高校间多举行羽毛球比赛
高级别的羽毛球赛事可以促使羽毛球运动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学生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对羽毛球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扩大学生学习羽毛球的队伍,另外,比赛可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羽毛球竞技技巧.多举行高校间的比赛,不但可以增加各院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因为比赛学生会更加努力地训练,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羽毛球运动中[3].在比赛的设置中,应根据院校间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比赛,使比赛更加精彩,在条件成熟后还可以进行羽毛球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发展得好,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4 加强俱乐部和社团建设
社团是团结学生、组织学生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发挥社团的凝聚力,支持其组织各类的活动,在政策上、训练上、效益上给予支持与帮助,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加强对社团及俱乐部的投入及管理,制定合理的、配套的社团及俱乐部管理组织政策细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启发、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组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羽毛球教学的发展.
3.5 加强课程的建设
优化羽毛球教学课程,是促进羽毛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克服外环境的不足,研究羽毛球的新技术,讲授羽毛球世界冠军,如林丹的事迹,利用偶像作用,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改革评价方式,由重技能、体能评定向重激励和发展功能转化;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进步幅度、交往与合作精神、创造新精神等人文课程目标纳入评价之中;提倡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不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4].
4 结束语
改善河南省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完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与投资策略,对师资力量进行长远而有计划的培训与管理,增加羽毛球场馆的建设与投资,改变教学环境,在羽毛球教学、比赛、社团、俱乐部等方面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开拓进取,争取早日满足高校羽毛球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高校羽毛球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并不能阻碍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轼.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6):143-144.
[2]张毅,庞国庆.浙江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2):92-97.
[3]范旭东,张利丽.长春市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44-145.
[4]王景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机构管理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4(5):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