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疗效研究
2015-01-31崔润慧
【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筛选70例患者,保证入选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机分为两组,选取3个时间点,以斑块面积、IMT、TC、LDL、TG为观测指标,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后各时间点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 <0.05;TC、LDL、TG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稳定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双重作用。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 (2015)04-0198-01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4.170
作者单位:150601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
Clinical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70 Cas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UI Runhui ,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zhi, Shangzhi 1506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rapy. Method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screening of 70 patients, ensuring all patients ha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elected three different time points, with plaque area, IMT, TC, LDL, TG for observations, conducted comparative study.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ral statin atorvastatin at all time points after IMT, plaque area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TC, LDL, T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has the dual role of lipid-lowering and stable regression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Key words] Atorvastati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Plaque area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之一。目前医学界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理,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破裂形成血栓,治疗吸收已形成的斑块均进行了大量研究,是目前医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1]。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在临床长期应用。笔者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中,在预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使用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可观,现将观察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入组患者共70例,在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均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7岁,平均51岁。入组后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入组患者40例,对照组入组患者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患疾病及原服药物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均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3 排除标准
(1)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伴有精神症状不能完成试验者;(4)重度痴呆依存性差的患者;(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6)孕妇 ;(7)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8)阿托伐他汀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筛选合格患者予常规对症处理。
1.4.2 治疗组 在对症处理基础上,每日一次,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连续使用1年。
1.5 测量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口服阿托伐他汀之前、口服阿托伐他汀6个月、口服阿托伐他汀12个月的三个时间点,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IMT、颈动脉斑块面积 [2]。使用GEVivid7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7540探头,频率范围7.5 MHz,检查部位是双侧CCA、BIF、ICA起始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L754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频率范围7.5 MHz,对血管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面积时冻结图像,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边缘测定斑块面积,同时对颈动脉分叉处IMT和斑块面积进行测定。IMT正常范围是0.8~1.0 mm,局部IMT≥1.1 mm时,定义动脉壁内膜增厚。在治疗各时间点测定TC、LDL、TG,仪器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1.6 统计处理
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选用SPSS17.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IMT、斑块面积比较,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血脂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时他汀类药物普遍使用,阿托伐他汀是其中一类,其作用可靠,被用于治疗,或心肌缺血等。阿托伐他汀同时具有降血脂、减少胆固醇合成、抑制TG合成、稳定与消退斑块等多方面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使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本次实验研究显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6个月、12个月不但可以改善TC、LDL、TG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改善IMT、消退斑块,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所以得出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作用安全、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可靠,药物耐受性好,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理想药物,坚持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能够更好起到降脂、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此次实验观察,治疗组患者在应用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呈现下降趋势(P<0.05) [4]。对照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进行复诊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斑块IMT有增加趋势,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增加。从而推断阿托伐他汀药物在治疗组改善IMT的变化起到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