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
2015-01-31丁明芹
【摘要】 尽管肿瘤是一类病因复杂、表现很不一致的疾病,但也具有共性。认识这些共性就成了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的关键。取得细胞或组织学证据仍然是当前确定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于肿瘤的病理诊断考虑肿瘤的组织来源和性质,可指引方向,为肿瘤病理诊断所必需。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 (2015)04-017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4.147
作者单位:152519 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 of Tumor
DING Mingqin , Langxiang Forestry workers hospital, Yichun152519, China
[Abstract] Tumor is a type of diseases which have complex etiology and inconsisten, but they also have common features, 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se if the key to the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Obtaining cells or histological evidence is still the mainly evidence of the diagnosis. The tumor origin and nature are essential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Tumor, Pathology, Slices observation
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有了比较精确的现代化诊断方法。再加上肿瘤学知识的普及,肿瘤诊断率有所提高。对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需切除原发肿瘤或进行最大范围地估计原发肿瘤或组织检查。
1 常见的肿瘤病理诊断方法
1.1 活组织检查
1.1.1 切除法活检经外科手术或通过内镜切除肿瘤的一部分或全部,做大体(肉眼)观察,制成切片做显微镜观察,最终作出诊断。
1.1.2 针吸活检法 以空针刺入肿瘤吸取小块组织,送病理科检查。适用于体表肿瘤,如乳腺、表浅淋巴结、软组织等。目前更广泛采用CT、B超等引导下内脏肿瘤针吸组织病理检查,解决了内镜等不能解决的问题。
1.1.3 冷冻切片病检法 这是经快速冷冻切片机,迅速将病理组织冷冻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后作出诊断。一般在10~15分钟即可得出诊断报告。冷冻切片病检主要适用于外科手术时根据病理诊断决定手术范围者。诊断医生需有一定经验者。
1.2 脱落细胞学方法
脱落细胞学是借助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细胞间结合力低、易脱落等特点,用含脱落细胞的体液和分泌液做成涂片,观察细胞的改变以达到病理诊断的一种技术 [1]。该方法主要用于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和刮出物、痰液、胃液、鼻咽分泌物、尿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的检查。
2 病理切片观察
大体标本检查,对于判断良恶常有重要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判断组织来源。固然,一般需要镜下检查后,作出病理诊断。但在许多模棱不清的情况下,很需要病史及大体标本检查的帮助,否则容易作出错误的病理诊断。
观察切片要系统、全面、细致、准确。观察切片的方法不拘,但必须有系统,以便能对各切片观察全面。一般先用低倍镜(100倍,甚而40倍)观察,对于所看过的部分,都要达到掌握其详细变化;不能掌握详细变化时,改用高倍镜(400倍)或油镜观察。所看到的变化必须准确、无误。
一般在切片中看到的变化很多,对于每一变化的特殊性大小和各个变化的相互关系,要作恰如其分的估价。通过全面的分析,找出特殊的变化。根据一些特殊性大的变化和其彼此的相互关系,考虑一切可能病变,选择最合理的可能病变,作为初步诊断。如果初步诊断反映了病变本质,就可以用它解释全病变过程和表现(包括临床、大体标本和组织形态)。以胃溃疡癌变(如分化不良癌)为例,在切片中见正常及慢性发炎的胃壁、溃疡和一些小而肯定间变的细胞散布于溃疡边缘的胃壁中 [2]。在这里,癌细胞虽然少,但它是特殊的和基本的变化,反映病变的本质。溃疡呈慢性,底为瘢痕。根据癌瘤溃烂不能形成慢性胃溃疡,而慢性胃溃疡却可引起癌变的概念,判断癌瘤在慢性胃溃疡的基础上发生。因此,用胃溃疡癌变可以解释本病的全过程和全变化。这就是本例病变的本质。非本质的变化不能解释全过程和全变化。
在观察和分析病变时,多采用以下方法,供参考。首先看(或听取)详细病史,观察(或听取)大标本的变化,用以指导观察和诊断的大致方向,但并不受它们的限制。以后,尽量系统地、全面地、细致地、准确地观察切片一遍。记取各种变化,排除自然的和人为的假象,估价各变化的特殊性大小和各变化的相互关系。这只是初步观察。再后,用切片中的组织形态,对比病史和大体标本的变化,初步判断切片取材有无差错,排除变性、坏死、炎症等和取材制片中的人为变化。
用切片中主要的和特殊性较大的变化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判断病变是否为肿瘤。如判断为肿瘤,以后主要根据细胞的排列方式(或趋向)和主质(瘤组织)与间质的分界是否清楚,判断肿瘤来自上皮或间叶组织。再主要根据瘤细胞的胞核形态(包括分裂象和瘤巨细胞)、肿瘤生长方式和有无侵犯,参考其它有用材料,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这时已经能够诊断由上皮或间叶组织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即已经能够诊断“瘤”、“癌”或“肉瘤”。如果组织的取材不足或形态特点不够,难以作进一步诊断,就停止在这样的简单诊断,能勉强地帮助临床解决治疗问题。
3 讨论
以临床诊断中用这一诊断,反过来考虑,看它能否解释临床表现、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各个变化。如果能够完全解释,而毫不勉强,这一诊断一般是正确的,就写出报告。但有时所下的诊断并不完全、不准确、甚而完全错误,还要随时准备修改。若所提出的诊断不能完全解释临床、大体标本和组织形态变化,还存在着矛盾,这说明以前的观察或分析有错误,未抓住特殊性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未掌握基本病理变化,没有抓住病变的本质,还需要认真地从头看病史、大体标本和切片,进行分析。有时需要反复几次,也有时需要参考他人意见或书籍,或作特殊染色,才达到合理的诊断。即便通过上述步骤,或由于病变特殊性不够强或不掌握一定肿瘤的特殊规律,而难下诊断 [3]。我们即按判断肿瘤良恶性和组织发生的一般条件,结合该具体组织(或器官)所发生之肿瘤的一般规律,作出初步诊断,留待将来证实或修改。
对于特点不足的病变,不强行诊断,而是按形态特点的多少写诊断。在本院,对于所下的诊断有充分根据者,直接写出诊断;根据不太充分时,写“考虑为××××”;有一些根据,也有矛盾时,写“怀疑为××××”;若临床诊断和组织形态都缺特殊性时(如疝囊),则写“可符合×××”。目的是为了使诊断能够接近或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