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5-01-31丘俊鑫赵娟张晓天
丘俊鑫 赵娟 张晓天
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丘俊鑫1赵娟2张晓天1
【摘要】近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中医药服务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发挥,人才培养是关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以下简称:治未病中心),经过8年多的试点和实践,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治未病健康服务中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将介绍我们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中的经验。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 1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
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ng Model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of TCM
QIU Junxin1ZHAO Juan2ZHANG Xiaotian1, 1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plays a key role. The Health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Shanghai Shuguang Hospital(follow: the center)has been made a successful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which it became the model and leader nationally, through 8 years practice. In this paper, we will introduce our experience in the training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Key words]Health administration of TCM, Community, Personnel training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亚健康与慢性病的发生率逐日攀升,医疗卫生资源总体缺乏,疾病负担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
会、经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以解决居民80%以上的健康需求。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魂宝,在社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别易感人群,改善体质状态,降低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治未病”的最高境界[1]。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医药政策的逐步出台,2013年,我国中医药服务首次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围绕社区人口基本健康需求,大力开展社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虽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也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但中医治未病向社区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预防保健专业人才的紧缺。
1 治未病社区人才培养现状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作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是运用中医药知识帮助社区居民进行自身预防保健,增强体质,同时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科学地把握和调整健康状态,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其中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功能的价值和地位逐渐突出。从总体上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中医治未病理念还未普及,社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虽然高,但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和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服务面窄,不规范,质量不高等;另外,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人员队伍老化,服务手段和形式单一,整体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开展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三级中医医院在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中心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作为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和浦东新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的平台,得到浦东新区卫计委和相关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近年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另外,治未病中心联合本院的内分泌科、心血管科、消化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专业科室的高级专家,挖掘了一系列效果可靠、经济安全、操作方便、适合社区的中医预防保健技术,为中医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保障。因此,本中心有责任、有条件推进社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工作。
2 治未病社区人才培养探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预防保健从业人员职业价值感逐渐增强,对行业发展的前景也充满信心。因此加快中医预防保健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是建立功能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路径选择。基于多层次结构理论对社区中药健康服务人员能力进行剖析,构建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包括中医基本服务能力、中医特色服务能力和中医创新服务能力3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的路径。
2.1人才培养定位及要求
中医预防保健人才是提高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和基础,人才的培养需要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中医药素养深厚的医师队伍,作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队伍的技术核心指导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二是具有养生保健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的人才,其定位在为各级各类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人员;三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中医养生师、中医药膳师、中医饮食指导师、中医保健推拿师等。
2.2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发挥三级中医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大协作中医院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三级医院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经常选派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态度优的专家团队深入社区,针对社区的多发病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两方面的系统指导和培训。其次社区结合自身特色,引进和开展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简便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方法,发挥其简便验廉效的优势。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也可到上级医院进行短期的进修学习或参加学习班,提高自身的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水平。通过建立中医人才培养基地,采用多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制定培养计划内容以及考评方法,加强中医药团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人才培养方法
通过进修、业务学习、培训、中医临床基础考核、中医技能考核、科研等手段,不断提高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及技能水平。另外,中医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而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中医团队整体水平。以中医药创建为契机,不断开发挖掘中医适宜技术,确定中医预防保健标准。
3 治未病社区人才培养实践
3.1良好的三级医院治未病平台
上海曙光医院是集医教研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现有70多个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专病专科。“治未病”中心既整合了原有院内特色资源,也融合现代科技,系统开展了中医健康体检、预防保健指导等工作。2007年12月成为上海市“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单位。在医院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8年的建设,治未病中心在全国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领先性。我们每年接受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学习治未病经验,同时也吸引着海外团体来中心参观学习。目前,本中心承担着“上海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项目。
3.2治未病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平台建设
治未病中心成立之初就确定其组织进行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牵头单位的角色指导周边区域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治未病工作,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自2007年开始,治未病中心通过建立了“5+1”的社区合作推广模式,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取得显著应用成效。项目项目经扩展优化,不断充实,已形成“1+X”的特色模式:即以1家三级医院为中心,联合周边的“X”家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三级联合协作技术支持与社区推广应用网络。通过此模式,由负责牵头的三级医院指导培训协作对接的二级医院医师和社区医师,确保其掌握中西医两法、相关中医治未病理论及适宜技术;同时,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
医师配合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专家进行研究、评估及患者信息反馈,制定、完善相关干预技术及实施方案;并落实相关项目的推广工作。实践证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式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3],是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也能进一步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4]。
3.3社区人才队伍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是“治未病”各项目推进社区的执行主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会议研讨、实践操作等形式,培训社区医师,使其更深入地掌握“治未病”项目的技能与意义。培训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方法培训、中医体质和亚健康评估技术、中医养生方案和技术、中医体质辨识仪器及中医信息采集仪器操作培训等。培训的特点:培训讲座以治未病理论为核心,结合适宜技术推广的实践操作培训,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及干部参与中医治未病疗效的研究工作中,“以研促培”,学以致用,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避免单纯的讲座形式的培训所造成的“学”与“产”的脱节。
3.4全科医学人才规范化培训
上海已全面实住院医师施范化培训制度,针对社区培训的全科医师,除常规的科室轮转,需在治未病中心完成1个月以上的专科学习,进社区参加3个月以上实践培训。针对实习大学生亦积极开展进社区活动。目前,治未病中心作为上海市社区治未病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经培训已有100多名具备本科学历、10余名研究生学历的医师获得考核出站,为社区输送高级人才提供了强大后备力量。
4 结语
正如治未病的理念,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未雨绸缪。然而,目前部分部门和单位对医疗人才的管理偏重于行政和法规上的监管,对医学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认识和扶持仍稍显不足,局限了基层社区人才的立体发展,部分优秀基层医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充电”。进一步强化与时俱进精神,切实综合各方面发展要求,研究培养社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的举措,将能有效促进社区预防保健人才继续教育的持续性发展。社区人口基本健康需求关键在于社区医生,大力开展社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的职业人才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社区现代健康管理特点,开展结合我国人口特点及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对改革与创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天,刘慧俊.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82-86.
[2] 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2):243-292.
[3] 翁根龙,沈宇. 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2(1):17-19.
[4] 张晓天,龚鹏. 三级医院中医"治未病"社区实践与意义[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9):5-6.
通讯作者:张晓天,E-mail:zhxiaotian@hotmail.com
基金项目:1 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职业人群亚健康疲劳状态中医预防保健综合干预方案建设(编号:ZY3-FWMS-1-1001);2 上海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达标单位建设项目(编号:WSJZWB-201206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01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025-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03